文化视界报道 10月10日下午,著名油画家、山东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会员、王沂东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原文化部油画创作院研究员李善阳走进文化视界,就《“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接受中华网山东&文化视界网的专访。
梁洪文董事长清茶款待好友,茶叙片刻后,便引导嘉宾参观中华艺术空间和云间画室,一一讲述每幅所陈画作的来历,并调侃道:“这里国画居多,我这是邀请油画家赏国画,哈哈。”李善阳教授看得入了神,表示自己平日就非常喜欢欣赏国画,两网的珍藏实在令人艳羡。
两网编辑部将李教授作品放大展示,他突然感叹:“每次人家把我的作品放大了看,我都觉得自己的画有太多不足,常常觉得一点分量都没有。”——谦虚,这就是我对李教授的最深刻印象。
中秋节,是阖家团圆的节日,象征了老百姓在平凡岁月中的幸福安康;国庆节,是举国同庆的节日,见证着共和国历经磨难后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今年两个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连在一起,极为难得,更意义非凡。双节假期刚过,李善阳教授带着一份珍贵的“礼物”走进两网——讲述他亲自参与、山东艺术学院团队共同创作的巨幅油画人物组画《“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背后的故事。
为英雄造像,向功勋敬礼
“差不多就是去年这个时候,我们的作品在党史馆展出,这是一份极高的殊荣……”故事在李善阳深沉而洪亮的声音中徐徐展开,2022年10月1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文联主办的“筑梦——我们的新时代美术摄影作品展”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幕。在参展的60件美术作品中,山东艺术学院入选14件,数量居全国高校及各大创作群体首位,这令李善阳深感自豪。而最令他骄傲的,就是在山东艺术学院院长徐青峰领导下、他参与创作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就是其中的9/14。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组画
为了献礼党的二十大,2007起参加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徐青峰,在2019年就开始构思起草这组作品,项目正式确立之后,召集山艺最优秀的油画人才共同创作。其时,这位出身于山艺的杰出青年油画家刚刚回归母校接任校长的职务,便担纲如此重任,李善阳对这位校长充满了敬佩,也对于自己能够参与这样一个有着重大历史意义的项目、这样一个“顶级配置”的团队而深感荣幸。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由9幅150cmx280cm的巨幅油画肖像组成,分别表现了9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其中有大众熟知的袁隆平、屠呦呦、钟南山等人,但更多的功勋人物却是“无名英雄”。而在创作中带给李善阳最深的记忆、最大的感触的是一位老英雄——原西北野战军359旅战士、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来凤支行离休干部张富清。
《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张富清》
作者:徐青峰、赵旸、李善阳、张新文、马蕾150cmx280cm
《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张富清》这幅画中,张富清整齐地穿着黄绿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装,头戴军帽,笔挺地站立向观众敬军礼。他的背后是硝烟弥漫的展场,无论天空还是地面都被战火燃烧成了紫红色,远处敌人的碉堡已经起火,还隐约可见战友冲锋陷阵的身影……而老年的张富清穿着“崭新”的旧军装,在连天的战火中,敬礼的手早已变形却努力地伸直着,脸上挂着淳朴又慈祥的笑容。这幅画将历史与当下、回忆与现实、战争与和平、伟大与平凡、悲壮与幸福、凝重与安详、庄严与质朴……种种矛盾又统一的意向通过构图与色彩,在时空交错、斗转星移间交织在了同一幅画面上。
建国前,张富清是一位连破敌人碉堡、数次身受重伤的战斗英雄;建国后转业,他又选择了背井离乡来到湖北恩施当时最贫困的来凤县工作,一生在基层为人民服务。从此“深藏功与名”,他的英雄事迹和各种表彰战功的勋章、证书都被他深埋在心底,连同岁月一起封尘。身边的人只知道张富清当过兵,却没人知道张富清是个战斗英雄,包括子女。几十年后,县里对党员进行统计,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儿子才发现父亲珍藏的那么多勋章、证书,自此,老英雄的事迹才浮出水面。战争岁月,他冲锋陷阵、九死一生,他的立功证书上写着:“张富清在解放战争中舍生忘死,荣获西北野战军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团一等功一次,两次荣获‘战斗英雄’称号。”;和平年代,他一直坚守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主动去最艰苦的地方,干最困难的工作,一辈子在基层默默奉献,从没有以战功向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反而响应在国家号召动员妻子主动下岗,其实家里还有一个长期患病无法工作的女儿,很需要妻子的这个“铁饭碗”……
“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士,有几多(好多)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拿出立功证件去摆自己啊?!我有什么功劳啊?!”问到为什么要将自己的战功“藏”了几十年,张富清这样说。在他看来,这些功勋是属于他牺牲的战友的,正是他们的“舍生取义”才成就了自己这个“幸存者”的功绩,比起他们早早地将年轻的生命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自己生命的意义正是延续他们没有走完的人生历程,有机会做更多贡献,直到和战友们一样将整个生命奉献给这片热爱的大地。
李善阳教授深深地被老英雄的故事感动了,而在实地走访采风和创作的过程中,这份感动越来越刻骨铭心。而我在听他娓娓道来时,也感动得流泪,甚至几次哽咽,不得不中断采访。间隙,李教授讲起了他6岁前在农村的往事,那时他最爱看村里敲锣打鼓地给烈士遗属送慰问品,觉得特别光荣,有一次他跑回家跟妈妈说,妈妈很惊喜孩子这么小就有这份觉悟,刚表扬了他,他却接下来说:“妈妈,你也当烈属吧,让我们家也这么光荣。”吓得妈妈哭笑不得,赶紧给孩子解释什么叫“烈属”……说到这里,还在流泪的我不禁破涕而笑。李教授说,他讲这个故事是想说明,他从小就有“英雄情结”,崇拜英雄、敬仰英雄、像英雄学习是他从小在耳濡目染中自发而生的,有机会参加这个为英雄造像的项目,正契合了自己从小的英雄理想,完成了几十年的英雄梦,感到万分荣幸。而在过程中他也更深刻了理解了自己创作的意义,这些功勋人物才是共和国的“脊梁”,正因为有他们,我们才能享受国庆节的荣耀、中秋节的团圆。而他们得到的关注和宣传却远远不够,本应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很多老百姓却连名字都不知道,更别说了解他们的故事。“我们文艺工作者应该尽自己的力量,用各种方式、各种渠道将他们的故事表达出来、传播出去,这就是我们团队的这个项目在做的。”李善阳说。
山艺人组团“出道”,笑与泪都是我们的骄傲
李善阳教授随即讲起了山艺团队创作过程中的小故事。首先是在张富清老英雄的创作中产生的一场曲折又激烈的“大讨论”。因为张老英雄一生很少留下影像,能作为模特的照片都拍摄于他耄耋之年,彼时的老人已经身形偻佝,敬军礼的手也早已变形伸不直了。李善阳和团队最初以写实的风格表现了老人的这些特征,但徐青峰院长看了初稿后认为,应该把老人的背挺起来、手伸直,让他敬个接近标准的军礼。
团队几次改动,挺一点再挺一点,抬一点再抬一点……但徐院长觉得还不够,主笔赵旸教授于是亲自又大大地抬了一个高度。这一下,李善阳和其他队友却有意见了,觉得老人身姿过于挺拔了与现实差距太大,经过激烈地争论,最后大家投票,结果除了赵旸自己一票赞同票,其他人都投了反对票。然而到了徐院长那里,结果又出现了“反转”——“青峰院长行使一票决定权,确定了赵旸教授的版本。”李善阳回忆道。
“开始我们是都不理解的,但最终作品成型后,我们再看,唉,越看越觉得……”李善阳此时放慢了语速,声音也若有若无地卖起了关子,“还是青峰院长的决定英明!”他感叹,通过初稿与成品的对比,更加体会到,艺术创作不能一味机械地追求写实,而是应该将参照物进行艺术升华,表现出来是创作者心中的形象,能充分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突出创作主题的形象。譬如画张富清,不是要表现一位普通的退伍老兵的老年形象,而是借着他的形象、他背后的故事表现千千万万的老兵英雄,挺拔的军姿和标准的军礼是他们的象征,是军人精神的表达。而张富清也不是自己在敬礼,他是在代表他牺牲的战友、代表他无数的同袍兄弟向党、国家和人民敬的一个军礼。
另一次令李善阳印象深刻的“大讨论”是钟南山肖像的创作。因为这是最后一个人物,离截稿日期已经很近了,团队通过反复观摩搜集到的许许多多钟南山照片,从中筛选出了一张作为“模特”,初稿完成后又是徐青峰院长提出了意见:他发现了之前不作为重点筛选对象的一张照片更加适合。这下可把团队急坏了,大家一致反对,是啊,离交稿只剩两周了,初稿形象已经是千挑万选之后的优中选优,效果被一致认为非常好,再推翻重来时间怕是来不及了……“青峰院长没说话走了,我看他是有点不高兴。大家都说这不行,咱们得一起说服他。没想到第二天他一早来,说他亲自来画,结果这版一出来,我们心服口服,确实是更‘优中选优’后还有‘更优’!”李善阳哈哈大笑,“整个创作过程,徐院长给我们的指导很多,我们从中受益良多,还记得有一次,他嫌画的气势还不够,让我们去看电影《勇敢的心》,从中体会‘爷们儿气’。”
这段短短的采访,李教授的故事却让我们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心情跌宕起伏地像坐过山车一样。他说岂止是现在,他们当时创作时就是如此。山艺的这个团队,在徐青峰院长的带领和指导下,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已经说不清付出了多少辛苦、挑战了多少坎坷,又被多少故事所感动。有许多动人的瞬间,也有更多欢乐的时刻;有过眼泪,也有欢笑;有过大家因不同意见而激烈地争论,也有达成妥协后彼此的相互学习借鉴……山艺的这个“super team”组团“出道”,有徐院长这位“实力担当”掌舵人,有赵旸这位力排众议的主笔,李善阳谦虚地称自己的贡献并不多,但从中学到的东西太多太多,与团队共进退,与有荣焉!
一千个人眼中只有一个“哈姆雷特”
几次说起对创作理念的讨论,我和李善阳教授开始深入地探讨一个主题。文艺创作和评论领域有句话已经流传很久了,叫“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意思是文艺作品一旦成型,就不只属于作者本人,每一位欣赏者都从中有自己的理解。但最近开始有了一个相反的声音,叫“一千个读者眼中只有一个哈姆雷特,就是作者心中的哈姆雷特。”而和李教授的讨论恰恰印证了这个理论。
李善阳《吉祥祖国》油画 210*175cm
李善阳教授是第十三届全国美展的获奖画家,2019年以《吉祥祖国》一画令全国美术界熟知,这对于画家来说,是一份非常难得的荣光。他推心置腹地跟我说,他的每一次的创作都没有想到过获奖、出名,只是想要将心中的真实而强烈的情感表达出来,他一直在寻找的“模特”——打动他心灵的形象,他笔下的人物都是内心映像的投射,他想要解决的,是人和自己内心的问题。随着画得越多,技巧的日益精进,他坚定地认为,相比于技巧,创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吉祥祖国》画的是三位藏族妇女,拱手用汉族的“作揖”礼,向他们表达热烈的欢迎,和对祖国诚挚的祝福。这是李善阳和同行写生团队进入西藏时偶然遇见的,没想到藏族同胞也学会了汉族传统的“作揖”,并以此来欢迎他们,这让整个团队感到惊喜,于是他用笔捕捉并定格了这一美好的画面,藏族地区的美丽风情、同胞的热情好客、以及民族间的融洽交流,就是他想表达的。
和《“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团队合作的过程中,李善阳更加深了这一认识。同一个人物形象的创作,自己有想要表达的,赵旸有他想表达的,其他同事、学生,还有徐青峰院长都有自己心目中的形象,通过讨论、投票、反复观摩、试验、比较,最终大家达成一致,确定我们这个团队共同想要表达什么。是的,读者和观众可以对作品有千人千面的自我解读,但创作者也要将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感、理念借由作品表达出来,从而跟自己创作的人物“对话”,这才是创作的意义所在。特别是人物画,每一处细节、每一个动作都有其深刻的意义,每一次李善阳的创作都不知要反复揣摩调整多少遍,细微的差别就谬以千里。对于他来说,虽然辛苦,这就是油画的魅力!
我总结李教授是“理工男的头脑,文艺青年的内心。”他深表赞同。他说自己生在一个“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父母一直要求他学理工科,是工作后自己选择的学画画,“当时都17岁了,终于自由了,可以选自己喜欢的东西了。”他说。他认为,油画的特点是严谨、科学、逻辑,充分代表了西方人的思维,也正适合自己的这个“理工直男”,“很多人说西方浪漫,其实西方人才不浪漫,真正浪漫的是中国人,中国是充满诗与艺术的浪漫国度。”
因此下一步的规划,李善阳希望用大量的时间去研究美术界的先贤大师。“无论是西方的还是中国的,我想能仔细跟观摩大师的手笔,跟他们学习,再提高自己,寻找东西方艺术的融合之道”李善阳说,另一方面他想要多了解大师们背后的故事,特别是中国的。西方很善于全方位、深层次地挖掘一个人,中国艺术大师背后有很多精彩又神秘的故事却都被时光之河淹没了,“把他们挖掘出来一定了不得。你知道徐渭吗,他用砖敲自己的脑袋,再用手按碎了的头骨,比起梵高割耳朵,是不是传奇多了……”
一场采访,哭哭笑笑,断断续续,谦虚的李善阳教授,总是在说自己作品的不足,从构图、力量到语言、时代,也总是在热切地渴望着更广阔的视野,更精进的学习和进步。感谢李教授,给我带来如此动人的故事,和如此励志的能量。
李教授:
祝您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画出最满意的“哈姆雷特”!
来源/文化视界网 作者/陈雅雯
摄像/陈旋
摄影/徐智勇
转载请后台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