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既是时代的印记,又是文化的传承——孙博文绘画的独特风格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10-05 09:28:15
听新闻

 中国画将平淡视为最高境界,但是平淡有不同的类型,有生而平淡,有装而平淡,还有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简称极而平淡。孙博文和他的画属于后者。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中国美术馆看到孙博文的展览。简单布置的画作形成的巨大气场,将我包裹其中。    作品散发出来的原始力量,给我造成巨大冲击。我力图在“风格矩阵”中找到这些作品的位置,但没有成功。

孙博文的绘画有传统的笔墨、学院的造型、风俗的热烈、抽象的构成……更重要的是,这一大堆相互矛盾的风格或者因素,仿佛在一个能量巨大的熔炉中被铸成一体,形成孙博文自己的风格。

既是时代的印记,又是文化的传承——孙博文绘画的独特风格

▲孙博文《禅悟一径深》设色纸本 806cmX144cm

2002年作

款识:

乱云深处有高师,糊涂切相任天机。

试看拖泥带水笔,正是禅意即悟时。

    显然,孙博文的绘画不是西方浪漫主义美学中的天才绘画。    孙博文的绘画融合了许多不同风格,不同手法,不同观念,不同元素。从这种意义上说,孙博文的绘画更接近中国传统文人画。    一个画家的作品中如何能够看出前辈大师的影子,这不是缺点,而是优点。影子越多,影响越深,源流越长,说明艺术境界越高。    孙博文的绘画特别真诚,没有任何装腔作势,他的画不古雅,因为他的人不古雅。    尽管我没有见过孙博文本人,但是出生于抗日战争、成长于解放战争、就学于困难时期、工作于文化大革命的孙博文,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真的古雅。    在动荡的岁月和艰苦的条件下的野蛮生长,能够激发出孙博文的求生本能。与这种求生本能相比较,古雅显得虚无缥缈、不接地气。    博采众长的孙博文,按理可以像古代文人画家那样,走向古雅趣味。但是,生命的磨砺,让孙博文触及生存的本能。    当孙博文凭借自己的本能作画时,历代名家大师的影响,被抛到九霄云外。在这种意义上,孙博文像西方天才艺术家一样,毫无顾忌地释放自己的生命能量。    由此,在孙博文的作品中,我们看到文化与自然两种不同力量的较量,孙博文绘画的深度和高度正源于这种内在较量所迸发出来的能量的支撑。    我们在孙博文的作品中,看到的不是单纯的生而平淡,也不是世故的装而平淡,而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是20世纪这个艰难困苦又波澜壮阔的时代,激发出孙博文生命的深度。是源远流长又博大精深的文化,造就了孙博文艺术的宽度。

在孙博文的作品中,我们似乎能够感受到康德崇高的数量和力量。孙博文的画既是时代的印记,又是文化的传承。

(文/彭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绚烂之极见平淡——读孙博文的画》节选

既是时代的印记,又是文化的传承——孙博文绘画的独特风格


既是时代的印记,又是文化的传承——孙博文绘画的独特风格


既是时代的印记,又是文化的传承——孙博文绘画的独特风格


既是时代的印记,又是文化的传承——孙博文绘画的独特风格

▲孙博文《山水四屏》设色纸本 500cmX144cm  2000年作

(来源:卢乡书院)

艺术家简介

既是时代的印记,又是文化的传承——孙博文绘画的独特风格

孙博文,(1938——2003),名九学,字博文,号汝阳山人,1938年出生于山东莱阳穴坊镇西富山村,辛亥革命老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孙墨佛(曾任大元帅府参军)玄孙,北派山水画大师孙天牧曾孙,师从关友声、黑伯龙、王企华、陈凤玉诸先生。1958年考入山东艺术学院,1963年毕业,毕业后主动奔赴莒南县文化馆从事基层艺术文化的组织和教育工作。1978年,孙博文离开莒南回到故里莱阳,最终定居青岛。1979年,孙博文拜莱阳籍著名画家崔子范为师,将崔子范简笔大写意花鸟画技法移用到山水画上,从而开始自创山水新貌。后又研习张大千先生泼彩泼墨画法,融合创新,独成一家。

孙博文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画的探索和创新,集诗书画印于一身。作品无论是巨幅大构,还是斗方小品,均笔墨雄健,气势磅礴;画面率真自由,流光溢彩;特别是晚年创作了大量宏篇巨制,尺幅之大,数量之多,完全突破了正常的观看路径和思维模式;题材之丰富,用色之绚烂,又完全颠覆了中国山水画的历史积淀和传统概念。孙博文先生的艺术成果是很特殊的,他对中国画大写意传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2年5月,孙博文先生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举办个人书画展,受到了新闻界、美术界的关注。

2020年11月12日,“淋漓华章孙博文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一批孙博文大尺幅的作品展现,让观众进一步认识这位生前不求闻达,画坛了解不多的画家。

2021年6月6日——17日,“淋漓华章孙博文艺术展”在山东美术馆再次呈现,集中展出孙博文生命晚期的中国画作近60幅,并围绕此次展览连续召开三次学术研讨会,先后有近百位专家学者,从全国各地赶赴山东美术馆参加此次研讨,这在山东美术馆乃至全国都是史无前例的。





[ 责任编辑:陈雅雯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