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多爱画竹,但落笔下去便分出高低。竹叶容易错画成柳叶,而双勾妙在提按顿挫,撇写墨竹更需心谙八法,因此竹子是画好易,画精难。真正画得好的竹子,在笔墨之上,在境界和文心。今人画竹,徒取其形,多无情意。
《宣和往事——犹当江南梦里看》185x175cm|2006年
偶见方政和老师的《宣和往事—犹当江南梦里看》,眼就挪不开了,画中静谧、安宁、古雅的气息让人联想到宋代绘画。
《宣和往事——犹当江南梦里看》|局部
“宣和”是宋徽宗的年号,虽然它存在得并不久,但由于宋徽宗的影响以及那一代人的造诣和努力,“宣和”几乎代表了整个宋代甚至中国花鸟画的最高成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宣和往事——犹当江南梦里看》|局部
《犹当江南梦里看》中的竹子无论在造型上还是用线上都有宣和气息,尤其是叶尖枯卷的感觉,不与宋竹相左。可是气息越近,烟花易冷的感觉越浓。这种感觉就像看民国名伶的玉照,她们越是笑 得无邪,越是让人想起《红楼梦》的金陵十二钗。
《风雨杳如年》270cm×92cm|2007年|纸本设色
傅雷说:“古典精神是富有朝气的、快乐的、天真的、活生生的,像行云流水一般自由自在,像清冽的空气一般新鲜。”它们不追求感官的刺激,而是心灵上的内美。
翻看方政和老师其他几幅竹子,宣和之气同样静静袭来,它们洗尽铅华,从方老师寂静空谷的笔性里传达出古淡从容的美。
除了竹子,方老师还长于画禽鸟。
《白鹭下经幢》 138x70cm |2016年
宋人画禽鸟,基本功是写实,而其意在“趣”,在“情”。“趣”是禽鸟的天趣,“情”是人之常情。天趣是鸟的本性,人之常情是人的本性。方老师偏向于以禽鸟表达人之常情。
托物言情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大特色,宋画中也很常见,只是后人渐渐将形式上的写意等同于内涵上的写意,工笔画就被排除在写意之外,这是出于对历史认识得不全面。
《白鹭下经幢》|局部
方老师深谙宋法,但在设色上又有新的突破。他的设色法没有脱离中国画的意境,并且与笔墨和谐地统一在画面上。最终,他的禽鸟画就在写实的造型与写意的设色中传达出了一种与他气质很相符的“情”。
我一直喜欢方老师的画,在我们繁忙的生活里,在滚滚红尘里,他的画容许我们有悲伤,甚至容许我们有所谓的“矫情”。为什么我们对唐诗宋词百读不厌?为什么我们奉宋画为千年经典?就是这些艺术拨动了我们那根被尘埃深深掩埋的心弦,在没有人来安抚我们疲惫的心灵时,这些艺术会穿越时光给我们带来温暖,让我们放纵地听从心灵的呼唤,放纵地流泪。
《春水痕(二)》70x45cm|2014年
然而,这种流泪不是悲伤的,而是快乐的,幸福的。
方老师绘画里的这种调子,需要静下心去感受,需要有底蕴的人去感受。他的心性与笔性就像雪里煎茶,看着冷,实际很温暖,与傅雷说的古典美是一致的。实际上,相处久了就会发现,方老师是一位比较有书卷气的画家,在画家的团队活动中,他不是活跃分子,却是少不了的一位,因为他一发言,团队的气氛就变得亦庄亦谐,神采飞扬,温和的外表下其实有一颗自在而有朝气的心。
方老师心仪意笔的纵横捭阖与淋漓酣畅,更执着于工笔百转千回的精微美妙。如今,在人生走过不惑之后,因为困惑而重读经典,继续履行与绘画的古典契约,我想,这该是方老师的艺术蝉蜕后准备再次腾飞的时候了。
(文/仇春霞,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博士)
方政和作品欣赏
《祥龙石 • 祥龙鱼》172cm×92cm|2007年|纸本设色
《风雨路三千》172cm×48cm|2012年|纸本设色
《秋风鸷禽图》280cm×96cm|2010年|纸本设色
《白鹭依经幢》138x68cm|2015年
《白鹭依经幢》|局部
《几度秋霜》118×118cm|2005年
《几度秋霜》|局部
方政和、方钦桅合作 |《潇湘晚凉图》
186X176cm|2009年
《潇湘晚凉图》|局部
《千里万里心里梦里》
《千里万里心里梦里》|局部
《千里万里心里梦里》|局部
《千里万里心里梦里》|局部
《千里万里心里梦里》|局部
《落尽东风》 70x68cm|2017年
《秋风鸷禽图(二)》 272x70cm|2016年
(来源:造境艺术)
画家简介
方政和,1970年生于福建云霄,1991年毕业于集美大学师范学院美术系,2009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获艺术硕士学位。现为北京画院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获2002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金奖;2003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铜奖;第五届中国工笔画大展优秀奖等奖项。2007年作品《湖州旧忆——十顷繁荫风满林》被中国美术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