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胡应康:中国山水画需要笔墨的神韵,更需意境的深邃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10-02 09:27:23
听新闻

胡应康:中国山水画需要笔墨的神韵,更需意境的深邃主旨演讲中的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艺术家胡应康

  胡应康:因为平时交流得太少,也缺乏理论学习,对于“意境”和“情境”的概念有点模糊。幸亏听了容生说了以后,能分得稍微清楚一些。“情境”好像就是指在作品当中寓以感情的因素。“情境”一词也有很多现代的含义,现代所讲“情境”,不仅仅指情感因素,“境”是指现时现态的概念,多少有点“此情此景”的意思,即当下的全部情感和处境。

  如果能够将稍微不同的古今概念综合一下,在绘画里,尤其是在山水画里,能否将“情境”作为作品的主题进行表达?“情境”的表达,在古代山水画里是很丰富的,在现在的山水画里反而比较缺乏。当前山水画更多是空洞的框架,没有注入更多的内容,缺少造境,意境是否有无就更不好说了。

  山水画家不会不清楚“意境”。“意境”从古至今的含义比较明确,唐代王昌龄提出了“物境”、“情境”和“意境” 三境,这是中国文化受佛学影响以后做出的境界上的三个层次。“物境”、“情境”和“意境”,相当于山水画里经常说的“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和“看山又是山”。

“意境”:“真”之蕴含

境界有高低。为什么总把意境当作一种比较高的东西呢?王昌龄说:“张之于意,思之于心,则得其真”。“意境”里重要的是“真”,追求不仅仅是情感,或“物境”那样的面面俱到。唐代提出来的“境界说”包含佛学的思想,也符合现代“审美移情”说,即从意象性思维里构筑所要关注的东西,需要达成思维意象与物象的同一性。当达到这样的同一性之后,人的感悟便含有了“真”的感受。就像陶渊明所说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那样,获得一种与对象的美感相对应的真实体验。这种"真"的意蕴是“意境”里比较重要的。“意境”本来应该是山水画比较熟悉的,但是在当代山水画反倒不是太熟悉了。

“笔墨”:国画根本?

我们熟悉的可能是“笔墨”。过多地讲“笔墨”,却将“意境”问题忽略了。笔墨问题提得很高,但是在没有达到一定境界时,“意境”是体现不出来的。为什么要扯上笔墨?因为正是对“笔墨”的纠结,掩盖了“意境”的显现。在需要追求意境的地方,我们用笔墨的概念来含糊和降低了。大多数讲笔墨的时候,都是在掩盖一些至关重要的缺失,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缺失意境。在这个问题上,我自己的看法不知道是否能得到大家的认可,但希望提出这样一种观点来供大家一起讨论。

(来源:艺术品牌)

画家简介

胡应康:中国山水画需要笔墨的神韵,更需意境的深邃

胡应康,博士学位,系中国国家画院山水所名誉所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作品数十次参加全国美展。其作品以水墨见长,融汇古今。将宋元逸韵与现代审美相结合,以醇厚、神奇、清淡、旷远的画风独享当今中国画坛。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