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林茂:从京城“北漂”到画界翘楚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10-02 08:34:32
听新闻

林茂是当代青年油画家翘楚。他从小喜爱画画,13岁从四川广安岳池县偏远的山村外出求学美术,跨省去往河北、山东。为报考中央美院附中,他来京“北漂”一整年,其中半年留宿火车站、半年借宿民工棚。以最好的成绩考入附中,以全国第二名的成绩考入中央美院的八年专业学习期间,他不仅半工半读实现了自力更生,而且供养家乡的两个妹妹上大学。大学毕业进入文化部系统工作后,他一边创作,一边为国家策划组织了许多有影响的重大文化艺术活动。他有多件作品作为国礼被赠送给外国领导人。近年来,他所创作的风景油画在高端学术界和市场均获得了巨大认可,今年新作《归期》再创拍卖新高;明年,他还将受邀前往缔造和见证了伟大的文艺复兴的佛罗伦萨美第奇宫举办个人展览……

山峦、云雾、泥土、排树,冲淡平和的色彩、散逸洒脱的构图……第一眼看到林茂淡远淳朴的风景油画,人的心很容易变平静。可驻足一会儿就会发现,这些剔除了现代化的表象符号的作品,有种言说不清的搅动力。群山总笼着薄雾,云团总在变幻,阳光总是从灰蒙蒙的云气中艰难地穿透出来……一幅幅静穆的作品,竟蕴含着回味无穷的流动感,引人遐想与思索。

林茂:从京城“北漂”到画界翘楚《归期》180×120cm 布面油画 2016年

“我的画为什么这样?因为它真实地传达了,我内心中对乡土的敬畏与眷恋。”从小在乡村生长的画家,即使已游历了包括南极在内的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仍将故土作为笔下最常表现的对象。他的大学导师、著名油画家杨飞云说:林茂对农村的生活和环境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关注、一种天然的人文关怀,他创作的自然天真诗意,承载了他的情感和观念,折射出他的心境与理想。

画家也如是自我阐述:“一个创作者,最应该尊重的就是自己的情感。我的情感是什么?就是那一方乡愁。我要以自己的方式把它表达出来、升华出来。”

走出四川

翻开林茂的履历,会发现每一个阶段都很顺利。13岁,就读于知名的美术界摇篮之一、山东省重点中学诸城一中美术班,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17岁,以最好成绩考入中央美院附中,步入专业正轨;20岁,以全国第二的成绩考入中央美院油画系,毕业作品《状态》获优秀创作奖;毕业后,进入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通过交流展览活动与众多中外艺术家交流增益;而立后,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在创作、教学、文化交流领域建树可观;刚过不惑,已成为业内外公认的当代青年油画家翘楚,在高端学术界和市场均获得了巨大认可。

林茂:从京城“北漂”到画界翘楚《炊烟起》76×137cm 布面油画 2006年

可听完林茂的讲述,却惊觉他这一路走来,简直是一场艰辛往事。他履历表上的每一行成绩,都铺满青年人的汗水与毅力。

林茂出生在四川广安岳池县的偏僻乡村。母亲是民办小学教师,父亲是乡村电影放映员。这样的家庭,在贫敝的乡村里已算是多少有点文化感。“严格的说,我家没有搞美术的,但从有记忆以来,我对画画就特别感兴趣。”

乡村小学对年龄限制不严,还不到5岁时,林茂已成为一名小学生。当年他家乡的条件非常艰苦,“你看过张艺谋的《一个都不能少》吗?我小学的条件比那个还差”。他上学时的教室是土坯的,窗户也是砖垒的黑窟窿。他的课桌椅是老师从山间找来的石板、条石,“两个条石往地上一插,一条大石板往上一铺,样子就像现在公园里的石板桥,就是我们的课桌。” 虽然冬天手搁在上面冰凉,但小林茂还是忍不住用HB铅笔“乱写乱画”。而走出学校的他,更是不论空墙、空地,只要看到一片空白,就有拿粉笔把它填满的愿望。

林茂:从京城“北漂”到画界翘楚《春涧》83×131cm 布面油画 2015年

“可我虽然喜欢画画,却没人能教我。”在封闭落后的乡村,他连颜料也买不到,偶尔有机会出村,他就会翻山越岭地前往镇上,买一盒水彩或国画的颜料,拿回家靠自己的想象来涂画。“从我家走到最近的一条公路上,都要十五六里地,但因为那时候小,从没觉得这一切怎么苦。” 相反,现在回想起来,他说这段艰苦的童年生活,总会带给他莫大的幸福感。

因为小学是五年制,林茂13岁已初中毕业,同年在岳池县镇上上高中。“镇上的条件比我们村里好了很多,能看到期刊报纸。”偶然间,他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一则火柴盒大小的招生广告,说河北省内邱县一所美术学校正面向全国招生。已酷爱绘画的他立即心动,按照广告要求寄了几件作品,“然后很快收到录取通知,说学校将于6月1日开学。”

1989年5月底,高一还未毕业的林茂在父亲的陪伴下,第一次走出家乡四川,坐了两天硬皮火车赶到河北,来到内邱的美术学校报到,迈出走向专业之路的第一步。只是两天后父亲走了他才发现,这所学校的资质和他预想的不同。

跨省求学

儿时跟着电影放映员父亲走村串乡时,林茂看过一部《解放石家庄》。“因为石家庄离内邱我上学的地方很近,所以我就去了那里,想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石家庄也是我人生中第一个到达的省会城市。”

8月的一个周六,他花一块钱坐上京广线上的火车,到了石家庄后直奔当地新华书店。“我一直喜欢看书,知道新华书店很有名。”他找到卖美术书的专柜,买了一本由山东诸城一中美术教师王衍志编写的《怎样辅导美术高考生》。“这本书的前言中有句话特别吸引我:凡是能进入本校的学生,有90%的希望可以考取大学。”他顿生求学渴望,当天抱着书回到内邱后,立刻找来一张地图,查看怎么前往诸城。

林茂:从京城“北漂”到画界翘楚《春江水》80×150cm 布面油画 2014年

第二天,他早早出发,结果走出挺长一段路后忽然想起,是不是该带上自己的绘画习作?“当时真的挺犹豫,因为已经走出那么远了。”不过最后,他还是回去把自己的一卷习作取了带在身上。

坐火车从离内邱最近的邢台到石家庄,再坐一宿午夜火车到潍坊,后转乘三个小时的长途大巴到达诸城……林茂经过一路辗转,终于站在了诸城一中的大门前。“那时学校里有暑假培训,编书的王衍志老师恰好在给美术班的学生们上课,结果我一下子就找到他了。”

看到小林茂的王老师被吓了一跳,不明白怎么会有一个四川的小孩找上门来。“我那时还不到14岁,自己觉得自己是大人,但在老师眼里,还是个小孩子。”他向王老师说明求学心意,求老师收留他。“老师当然说不行。”回忆起这段往事,林茂也忍不住笑,“老师说你是四川的,我们学校只面向山东省招生,不考试或考不上都不可能来的。”十几岁的少年一听,好像是这个道理。“在我们家乡也是这样,别说全国重点、省重点,就是市重点、县重点学校,你考不上也没办法进去读。”可他毕竟还小,又遭遇即将失学的变故,于是依旧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恳求老师,有点耍赖似的。“我求了两天都不行,到了第三天,老师还是拒绝,说不符合制度,也没有先例。”因为老师一直耐心给他讲道理,他本也是明白事理的小孩,所以终于死了心。只最后想着,这么远找到这里也不能白来,该给老师看看自己的画,求一些指点。

林茂:从京城“北漂”到画界翘楚《春山》60×80cm 布面油画 2016年

一听到这个请求,王老师答应的很痛快,于是林茂把自己专门取回的习作交给老师。老师打开纸卷,看了一眼后忽然不再说话,随后把美术组的几个老师都叫了过来……当汇聚一处的几双眼睛再抬起,大家的表情都有种欣喜。王老师一反之前拒绝的态度,主动带着小林茂去找校长。领导和专家们仔细商量后,竟给他开出了一张录取通知书,破例把这个跨省的学子留了下来。“我当时特别高兴,一下给老师鞠了几个躬。”那种翻天覆地的感觉,他直到今日仍记忆犹新:“从一个即将失学的儿童,一下变成了一个省重点中学的正式学生。”

从1989年到1991年,林茂一次老家都没回过,一头扎进师资、硬件都属全国领先的诸城一中埋头学习。天赋、悟性都极佳的他,没有辜负老师们的判断和期望,将专业基础打得夯实过人。

可命运有时难测。1991年,林茂报考中央美院附中失败,受到很大打击,幸而四川人乐观的天性尚在,不甘心的他决定赴京补习。于是,16岁的他成了京城第一代“北漂”。

苦乐北漂

林茂说,到北京的第一年,是他人生中最艰难、回想起来也最有价值和意义的一年。

那一年,他身上只带有家里给的几十块钱,前往当时中央美院所在的王府井校尉胡同上考前辅导班。“我的父母很开明,对我很尊重,他们支持我进京补习的决定,只是他们能力有限。”为了不让父母挂心,他谎称在北京有同学照顾,吃住都不成问题。“但实际上我根本租不起房,没地儿可住。”

林茂:从京城“北漂”到画界翘楚《思乡曲系列之一》120×240cm 布面油画 2012年

头半年,他每天白天在中央美院地下室的辅导班补习专业,手不停画;到了晚上,他却只能背着画板去北京火车站候车室,画几个速写练习后往椅子上一躺,就那么凑合一夜。“只有到周末,才有机会去美院洗个澡、洗洗衣服。”不过,生性乐观、为人善良的他人缘不错,学生宿舍一旦有空铺位,学友们就会让他留住一晚,“终于有个床能躺一下的感觉,实在太好了。”

后半年,校尉胡同里离美院仅有一百多米的校尉小学正在盖新教学楼。林茂有一次从那儿走过,听到民工们说的都是四川话,顿时倍感亲切。“我就钻过围墙找到施工队的工长,央求他看在老乡的情分上收留我。”几经周折后,工长同样破例把他留下,他终于脱离了在火车站漂泊的困境。

工长安排他和民工们一起住在地下室。当时条件很差,冬天的地下室里别说没有暖气,甚至连门都没有,只挂着几个棉垫子挡风。“我下了课回去得比较晚,就睡在地下室的最外面,那呼呼的寒风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但这同样艰苦的环境却有个独特的好处,“因为是工地,所以不允许灭灯,我们地下室里点24小时长明灯。”

林茂:从京城“北漂”到画界翘楚《细雨》35×58cm 布面油画 1999年

在黄晕的灯光下,每天林茂准备睡觉时,都会被劳作了一天的民工们的睡态打动。“他们有的眉头深锁、有的表情放松、有的不断呓语,总之神态各异。”他拿起笔飞快地画着速写,画了一张又一张,一摞又一摞。“有的我会送给他们,他们也很高兴,就挂在自己睡觉对着的墙上。”

这些民工老乡对他很照顾,就像故乡那些曾共同生活的乡亲们一样。“他们能吃上肉的机会很少,但每次遇到,都会留一份肉静静放在我床头。”虽然他回去时这些肉已经冻得像冰块,但这份人心的温暖和善良,他一直铭记至今。

1992年6月,林茂再次参加中央美院附中的专业课考试,当年的考题是:家。

气氛紧张的考场上,林茂周围的考生纷纷奋笔,有画自己在弹钢琴、妈妈在扇扇子的,有画自己在做作业、奶奶在削苹果的,都是幸福的阖家融融的画面。“而我却想到,来到北京的日子,天一黑就恐慌,只有工棚是我的家。”

他画了一幅侧面的自画像,背景就是二十多个正在睡觉的民工亲人。他如常般画了他们各异的睡态、墙上他给他们画的画像、室内横七竖八晾的衣服和洗的工帽,他还画了自己忧郁但坚定的目光。

他的这一幅《家》获得了最高分。随后,通过初试、复试和文化课的考核后,他终不负北漂一年的艰辛,以最好的成绩考入了美院附中,但他的感受却让人听了苦涩。“虽然附中是全国顶级的名校,但我的第一感觉并不是荣耀和自豪,而是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在偌大的北京,我终于有一张合法的床位了。”

林茂:从京城“北漂”到画界翘楚《冬季九寨系列 树正寨》 60×80cm 布面油画 2015年

进入附中后,勤奋、懂事的林茂考虑到家境的艰难,除了入学第一个月,再没有管家里要过生活费。“我父母的工资都是一百来块,还常常被拖欠发不出来。而我除了生活费,还需要买画具、颜料、书籍等很多必需品,父母根本供给不了。”他决定自己想办法。

从入学第二个月起,林茂在每天晚上九点半晚自习结束后,都会去曾住过的工地上帮工人搬砖,“那些运砖的卡车正好晚上十点以后才能进城”,获取每晚几块钱的收入。往往,他要搬到晚上十二点、一点后才结束,然后从校尉胡同走回位于美术馆附近的附中,翻墙回到宿舍。

“如果赶上运砖车还没来,我就在工地上继续画工人们的速写。”有一次,工地上有个工长看到他的画后对他说,施工队要给一家银行做装修,对方需要一幅壁画。“我很认真地设计了装饰风格的热带植物和跳舞人像,然后勾线填色涂染,用了十多天完成。”

因为之前和工长没谈过酬劳,对商业美术也一无所知,当客户给他报酬时,他觉得能有两百块就不错了。“结果他们一下给了我2000块。”那是1993年,2000块确实算一大笔钱。林茂非常激动,立即给父母寄回了1500,“他们都吓坏了,写信询问我钱从哪儿来的,我回信解释了他们才放心。”

从那以后,他不仅在专业领域一路顺利,以全国第二的好成绩从附中考入中央美院油画系,而且在学习之余,承担一些壁画、雕塑、临摹的工作,渐渐实现了自力更生,甚至负担起两个妹妹的费用,为父母分忧。“从附中到美院的八年,我过得同样是非常辛苦的,因为作为一个学生,负担起自己以及家庭,是十分不容易的。我特别感谢一路上帮助过我的人,不论是专家老师,还是民工老乡,他们都是我生命中的贵人,珍贵可贵的人。”

淡远精神

在毕业创作《状态》获得王嘉廉奖学金优秀毕业创作奖后,林茂进入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工作,后又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同时兼任《中国艺术时空》杂志社社长,兼顾创作、教学、文化交流、艺术鉴赏领域,且均有建树,成为当代青年油画家翘楚,以及有贡献的艺术类社会活动家。

林茂:从京城“北漂”到画界翘楚2011年12月,林茂策划组织中国艺术家首次登陆南极采风写生

如今,正当盛年的林茂就如茂林,创作力勃发。他宽大明亮的画室里,各种风景手稿、半成品林立,观之无不令人心静神怡。以今年的新作《归期》为例,著名艺术评论家吕澎认为:“林茂以一种超脱于都市尘埃的安静叙述,描绘着一个不受任何烦扰的精神故乡。即使你从未到过这片土地,也会油然生出一种亲切感。浅灰绿的山、树与树下的屋村,脱胎于常年笼罩在四川的薄雾,这雾气塑造着视觉,形成一种独特的关于灰调的审美。他笔下的所有色彩平和冲淡,没有任何突兀,色彩之间的关系呈现着恰如其分的弱对比,微妙的冷暖平衡与黑白灰平衡都包含在艺术家的考量中。”

从毕业时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创作作品,很快转向为对风景的表现,在并不长的时间里,林茂已形成“淡远、诗意”的个人风格。吕澎认为,“在淡远之下,蕴含的是林茂对归家之旅的思念。它不仅仅是艺术家四川广安老家的山水形貌,更重要的是他内心构筑的质朴心灵故园。”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画家常磊说,“林茂的风景作品气息别致,淡雅而富于诗意。在这个动荡并快速运转的世界里,尤其显得超越功利。由此,人们可以品读到他安详稳定的审美心态,以及探求自然的不倦精神。他的绘画给予观者一种整体气质。这种气质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审美观念,是人性的美好与清澄。”

林茂:从京城“北漂”到画界翘楚《状态》153×420cm 布面油画 2000年

“我本擅长肖像和风景,后来为什么选择风景,跟小时候的经历有关。在我的老家,乡亲们都非常坚韧,每天辛勤劳作,把一方土地整治得欣欣向荣。虽然这种劳作之后的收入可能很微薄,但他们总有种心酸的满足。这也体现了中国人一种淳朴的价值观,以及我们四川人乐观、不屈不挠的天性,他们期望过好生活,但也不那么计较。我想用自己的方式,把故土和故人们的困苦和生机、艰辛和乐天等若干个品格表现出来。”说到这里画家微笑起来,说所以也不排除风景画到一定程度后,他一转向就去画风景背后的人。“土地、人、还有心灵,就是我在自我不断成长过程中,比较完善的艺术体系。”

(文/ 王颖卿)

(来源:中华英才半月刊)

艺术家简历

林茂:从京城“北漂”到画界翘楚

林茂,1975年9月生,大学,文学学士,无党派人士,教授。曾任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副主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研究生导师、国家一级美术师、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中国美术馆收藏委员会专家委员。主要从事油画创作、美术教育教学研究,以及组织开展重大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其油画风景作品《润土》,荣获第36届意大利佛罗伦萨国际视觉艺术奖银奖(全球金奖一名,银奖两名)。其在文旅部期间组织实施的“中国油画名家笔下”系列写生、创作、展览活动在社会各界取得了广泛的影响,成为文旅部知名文化品牌。

[ 责任编辑:孙倩倩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