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李一:书法在匾 贵在应用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09-17 09:13:43
听新闻

说来与牌匾书法早已有缘。我生在山东曲阜阙里,幼时的家与孔庙仅一墙之隔,常与小伙伴们去孔庙游玩。孔庙匾额多,“金声玉振”匾额和“大成殿”匾额深深地嵌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后来我家搬到城北孔林神道的“万古长春”牌坊附近住了数年,时常在此牌坊下读书学习。而立后来京城中国艺术研究院读研究生,当时的中国艺术研究院院址在古色古香的恭王府。恭王府里的匾额更多,“葆光室”“天香庭”“嘉乐堂”“宝约楼”“瞻霁楼”等,这里既是来回走动的地方,又是观赏匾额书法的佳处。研究生毕业后在恭王府“后罩楼”又编了几年杂志,“后罩楼”北边是后花园,隔窗北望,能看到的匾额也不少。

  多年来,观赏、品味匾额书法成为我的一种生活习惯。切身的体会是,观赏匾额是一种审美享受和生活乐趣。因从事书法研究,写牌匾、题堂号又是我生活的组成部分。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今天,30多年来应各方面需要经常题写牌匾,从山东到北京,从古典建筑到现代建筑,从室外所悬到室内所挂,堂号匾、牌坊匾、祝寿匾、学校牌匾、公司牌匾都写了一些,数量未细数,大概有几百个吧。匾额书法又是我近年来所研究的课题。曾与几位书法研究生一起编辑《中国牌匾》丛书,丛书分庙堂寺观、学苑文津、园林居室、街巿店铺四卷,精选古今有代表性的匾额进行研究。

 李一:书法在匾 贵在应用孔庙“金声玉振”坊

  之所以研究匾额书法,是因为匾额书法在当代的存在和发展,涉及许多重要问题。诸如书法的实用和审美之关系,书法艺术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书法艺术与建筑的关系,书法艺术与环境艺术的关系,书法艺术与城市建设,书法艺术的公共性,书法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这些问题既涉及书法本体,又与其他艺术乃至社会文化密切相关。

  在书法生态发生重大变化的当下看匾额书法,首先要认识到其古今一脉、固守初心的重大意义。书法自诞生后,千百年来,一直合实用与审美于一体、融生活与艺术于一身。它在日常生活应用中诞生,又一直应用于日常生活,应用于国家的政治生活、百姓的社会生活和文人的文化生活。它既是日常生活交流的媒介,又是一门表达审美情感的艺术。但自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转型、文化的变革,特别是数次书写工具的变化,书法实用性大大减弱,渐渐脱离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有识之士在为书法原生态土壤流失、基础愈加薄弱而担忧的同时,也为合实用与审美于一体、融生活与艺术于一身的匾额书法的存在和发展而欣慰。

  当代的匾额书法,依然承续着古代的传统,依然彰显着中国文化的特色,依然为日常生活所用,依然与建筑相融一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更值得欣慰的是,当代匾额书法,除为古典建筑画龙点睛外,正在探索与现代建筑相融的新形式,显示出与时俱进的特点。在诸多书法类别中,匾额书法既是一支传承有续、不忘初心的队伍,又是一支充满朝气的生力军,它活跃于城市景观、学府文苑、街市店铺、园林居室,应用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城市建设,服务于千家万户的百姓生活。

  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源头活水,尤其是书法,本来就来自于生活,应用于生活。首先要明确的是,书法的生命力、创造性、审美感染力均在日常应用中得以体现和完成;而匾额书法的存在和发展,再次证明书法的实用性并没有消失,也再次证明书法是来自生活、用于生活的艺术。

  其次,要充分认识匾额书法的特点和重要作用。匾额书法不是一般的案头小字,多为擘窠大字,就字幅而言,属于大字书法范畴。匾额书法又不是单独的书法作品,多悬挂于亭台楼阁,就置放位置而言,是一种与建筑相融合一、交互为用的艺术;就服务的性质而言,当代匾额书法多用于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公共场所,属于公共艺术。

李一:书法在匾 贵在应用李一题“美术观察”

  从景观的角度看,匾额书法多置身于城市街区的商业店铺,可称为城市景观艺术。匾额书法于城市空间,是为人们提供精神体验、文化感受,甚至形成文化认同的一种重要因素。人们走进城巿,走进建筑,不仅要获得功能的满足,其实更多的是获得文化体验。匾额作为文化的象征和化身,作为建筑的眼睛,正是文化体验的通道。匾额书法使城市建设在古今交织呼应的基础上,更加突显泱泱大国的文化气象,特别在文化气质内涵上,在世界上显示独具中国精神气象的城市面貌。

  而从自然生态的角度看,山川园林中的匾额属于自然环境艺术,是自然环境中人文精神、艺术风貌的形象体现。

  匾额书法的材质又多种多样,有纸本、石质、木质、金属之分,而凿刻、铸造等手法的运用又使匾额书法由平面变为立体,成为三维空间的艺术,又是书法与工艺美术的结合。

  更值得注意的是匾额书法的观赏角度。一般来说,欣赏书札、手卷、扇面、册页等书法时多是俯察,观赏匾额则要抬头向上看,因匾额高数米或十几米甚至几十米,观者要仰视,可以说是一种被人仰视的艺术。

  至于匾额书法的作用,人们常用“画龙点睛”“建筑的眼睛”来形容。从性质上来说,匾额书法是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于一体的艺术,与一般书法相比,它最突出的特点是应用,从古至今,应用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生活场所,在应用中发挥着装点江山、美化环境、表现中国审美情趣、彰显中国文化特色的作用。

  具体而言,匾额书法具有建筑物标识、景物标识、方位分辨、记录事件、歌功颂德、修身自勉、绘景抒情、述志兴怀等实用功能。“匾”字本义就有门户标识的意思。《说文解字》解释:“扁,署也,从‘户’‘册’。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各种亭台楼阁、各种堂号牌坊都是根据实际需要来悬挂匾额,其审美是和实用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书法实用性大大减弱的今天,不仅不能轻视匾额书法的实用性,恰恰相反,更应该认识其固守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可贵之处。书法在匾,贵在生活之用,在日常应用中显其美、张其力,其艺术性和生命力均在应用中体现。

  而充分认识到匾额书法的特点和作用,有利于创造新时代的匾额书法艺术。匾额书法,作为大字书法,大有大的写法,大有大的格局,大有大的气象,大有大的难点。就创作而言,匾额书法的大字不应局限于小字放大,而应继承发扬放笔书丹写大字的传统。

  匾额书法古称署书,署书在秦代即为书法的八体之一,汉魏时韦诞等书家高空题匾、放笔直书的故事流传至今。写大字最为关键的是写出大格局、大气象。大字创作水平的提高也是当下的课题,题写匾额正是当代书家大字书法创作的机遇和检验水平的关口。

  作为与建筑相融合一、交互为用的艺术,匾额书法创作一定要着眼于与建筑的和谐。从某种意义上说,建筑与匾额的功能也是一体的,都是造型艺术,都要满足人们的社会交往功能和居家生活功能,都要更多符合人类生存和自身发展的“合目的性”。可喜的是,今天的建筑更多地与艺术走在一起,更多地从艺术角度来探讨建筑的形态,更多以建筑的造型角度来体现艺术的美学。匾额书法的书体选择、风格呈现要考虑与建筑的风格样式呼应。

李一:书法在匾 贵在应用李一《中孚阁》

  作为公共艺术、城市景观艺术和环境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匾额书法创作有其相应的要求。书写匾额者应该把社会担当、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公共艺术要考虑其公共性、艺术性和在地性。公共场所的匾额,是写给公众看的,其性质是服务于公众生活,书体书风的选择应以易识、美观为原则。而城市景观中的匾额书法,要为城市建设、城市美化添砖加瓦、增加亮点,要为城市这个巨大的文化现场增光添彩。

  今天的中国,诸多有着历史文脉的城市,如北京、西安等,其中的历史文化街区、院落和各种现代功能的建筑,已形成古今文化交织辉映的基本格局。小区、别墅、公园、广场的匾额设计和书写,都要从美化城市景观的角度实施。置身于山川园林建筑的匾额书法,更要从环境艺术的角度,因地制宜,与自然环境相和谐,与大自然的好山好水、好风光相融一体。

  就具体创作而言,立体的木、石、金材质的匾额书法作品,其创作过程是先写后刻,再上漆着色,先后数道工序,经数人之手.所以,与单一的书法创作不同,匾额是集体创作,是写、刻及工艺制作的结合体,而刻手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匾额书法的优劣——高水平的写手与高水平的刻手通力合作,方能创造匾额书法精品。

李一:书法在匾 贵在应用李一《中孚阁》

  更应该看到匾额书法的生命力和创造性。可喜的是,作为书法的一个类別,作为实用与审美合一的艺术,匾额书法在当今时代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在大江南北、全国各地的亭台楼阁上悬挂得越来越多,无论是在大中小城市,还是在街道、乡镇,无论是在公共空间的园林还是在私人住宅,都能看到一些新老匾额,甚至在欧美城市的唐人街,也悬挂一些堂号匾额书法。

  更可喜的是,不仅古代匾额的各种样式风貌得以延续,而且又与时俱进,出现了一些适应于现代、后现代建筑的新样式、新风貌的牌匾。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今天的中国,有实际用途的牌匾书写,仍然是书法家们的书写常态之一。活跃于当下的书家,大都有着书写牌匾斋号的经历,并且书家名气越大,书写的牌匾也越多。也就是说,因生活所用而产生的匾额书法,在今天仍然因其有用而存在并发展着。

  牌匾者,时代风貌文化精神之显现也。一时代有一时代之牌匾,郭沫若、沙孟海、赵朴初、李可染、启功等老一辈书家在他们生活的时代曾创造了凸显时代精神的匾额书法精品。在新时代,我们应该以老一辈书家为榜样,努力探索,创造出新时代的匾额书法精品。

  (文/李一)

(来源:艺术市场杂志)

作者简介 

李一:书法在匾 贵在应用

李一,1957年生于山东曲阜,博士,美术史论学者,书法家。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八届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理事。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美术观察》主编。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