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界网报道 9月13日上午,著名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画学会理事、江苏省国画院专职画家刘佳教授,山东省美协第七届副主席、山东人物画艺委会副主任徐永生,及大美墨韵美术馆馆长王祥彪走进文化视界。
应邀出席“大河奔腾——第三届中国沿黄九省城市专业画院联盟优秀美术作品展”开幕式,刘佳教授在马不停蹄的行程间隙做客中华网山东&文化视界网,与几位老友谈天说画,也算是“偷得浮生半日闲”。他常说自己虽是苏州人,却和济南渊源深厚,在山东美术界朋友众多,自身也有些“北方性格”。那么,江南的“小桥流水”与海右的“大河奔腾”产生的碰撞,会擦出怎样的艺术火花?好交朋友的刘教授笔下的民国先生和爱情,背后又有怎样的动人故事?
中华网山东&文化视界网董事长梁洪文以清茶名画款待几位好友,引嘉宾徜徉在中华艺术空间,刚刚要介绍几位山东画家馈赠的真迹,刘佳教授却抢先指着两幅并列的画作说道:“这是宋丰光、张锦平伉俪画的吧?我在山东朋友多,山东的画家我可太熟了。”于是,他“反客为主”地一一评述起了各位山东画家朋友的艺术风格。
参观编辑室,回顾两网发表过的刘佳作品稿,梁洪文董事长感叹,刘教授的作品在全国都是独树一帜,打眼一看,就知道这是刘佳手笔。
挥毫落墨在“云间”,已成为艺术家做客两网不可或缺的“保留节目”了。每逢大咖莅临云间画室现场创作,总是令人翘首期待。此番刘佳教授的留作名为《高士图》,画的是一位青袍皂面的世外高人跪坐于竹席之上。刘教授俯身素笺上方,手起笔落,细细描摹面部,只见天庭饱满,地颌方圆,鹰目凝视,发髻昂然;然后勾勒人物身形,起笔干净,下笔利落,疏疏几笔轮廓已现;再换大笔挥挥扫扫,画面上又添怪石嶙峋,翠竹竿竿。都说画如其人,由此可见刘佳性格中的刚强果断。
高士图 刘佳 100cmX50cm
整幅画只有水墨、青绿、赭石三色,以浓淡干湿、枯荣错落的用墨设色,便将人物表现得栩栩如生,画面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又兼衣袂层层叠叠,竹席纵横交错,竹叶凤尾森森;画中高士虬髯峥嵘,手执团扇下似有微微凉风,自有一种派魏晋风流,细节之精美,又透露出作者敏感细腻的一面。
从高原到民国,跨越时空的“具象”探索
刘佳教授穿了一件白色T恤,上面印有他所创作的“黄宾虹”头像,背后一行英文“charactor of arts(艺术家像)”,头像色调昏黄颇有古意,配上极具现代感的英文设计,让一件简单的白T变成了中西合璧、个性鲜明的创意设计。而这幅头像画,正是他近些年专注创作的“民国人物”系列的典型代表。这一系列全部是人物头像,以古雅的昏黄底色和略带抽象意味的水墨表现民国时期的大师名士,刘佳称之为“具象表现主义”——“带有一点表现的意义,但你还能看清楚这个人是谁。”为什么选择这个题材?我想,没有比狄更斯的《双城记》能更好地解释民国这个时代的意义——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信任的时期,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
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民国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特殊的历史时期,它是一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是新与旧更替,中与外、东与西交汇碰撞的时代,它充满了动荡、混乱、贫穷、饥饿……却也是俊采精华、星光熠熠的时代,贡献了大批英才俊杰、名家大师,璀璨闪耀于人类历史长河。刘佳从两个方面表现这个时代的杰出人物,一是教育,一是爱情,为了探索、思考与借鉴。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他首先关注当代的教育问题:“用我们行业话说现在的学生太‘卷’了,负担太重、压力太大。能否培养出人才和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而民国那样的环境下的教育思想和体系是如何贯彻的?我画了这一些民国先生,想从他们的人生轨迹中寻找,是否有某些东西可以挖掘一下,成为当代教育的借鉴?”他创作了110张民国先生肖像,几乎涵盖了人文学科的所有大家,希望能看到背后每位先生的学养和教学方式的传承。
“另一个‘民国爱情故事’系列也是一样的目的。”刘佳感叹,当今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尤其是夫妻关系,结婚的越来越少,离婚率却大大上升,而民国动乱的年代也有很多著名的夫妻,或劳燕分飞,或生死相随,他们的爱情故事和婚姻家庭理念对当代人也是一种对照参考。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的这句名言概括了刘佳创作民国人物的意义,以大时代和其中的人与事为当代的镜鉴,一幅幅翻着古旧颜色的水墨画作,仿佛为我们打开那落满灰尘的历史长卷,展现着岁月长河的滔滔流水……
而他初期的人物画创作更加写实,更关注“当下”。“我1990年大学毕业,”他回忆道,“那也是一个大时代,改革开放后不同的美术思潮、观念、形式涌入,我们那个年代的大学生有很大的选择性困难。”刘佳笑称自己也做过“北漂”,一天看十几个画展,脑中信息多到一整晚都无法消化,于是他决定把自己从纷乱中抽离出来,到西藏净化心灵,寻找自我。西藏的风土民情给了他很大的震撼,那里贫穷,却阳光。天空、山峦、宫殿、经幡都纯净清澈,人们都有精神寄托。“那里的天际线清晰得像刀刻,不像我们这里是朦朦胧胧的,很多东西让你看得非常透明,心就非常安静。”他神往道。自此,他去了二十多趟有藏族居住的地区,两幅《高原畅想》成为那段时期的代表作。
第一幅是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青藏铁路通车时,他乘坐火车进藏,亲身感受铁路带给西藏和沿途少数民族生活质量的提高,以此经历创作的《高原畅想》入选了第十届全国美展。第二幅是在建党百年之际,再次表现在党的领导下,藏族人民翻天覆地的生活变化,被展示在位于嘉兴的南湖革命纪念馆。这两幅画完成了刘佳艺术上一次质的飞跃,第一幅《高原畅想》完全是传统水墨中笔墨淋漓、墨分五色的表现方式,第二幅就应用了一种新的绘画方式——“不是被动的一笔下去它会自然生成,而是我主动的去‘摆’笔墨,不是我画出来的,是我摆出来的。”而这到了民国头像系列就日臻成熟。刘佳指着自己胸前的头像说,但是它和以前的作品一样,呈现中国传统的文化气息,在传统中寻找,挖掘出了新的表现形式。这就是他所谓的“具象表现主义”。
刘佳表示,沿着这个艺术方向,自己接下来还会再走一段路,甚至让“具象”再有一点变形,再往抽象稍微走一点。但无论任何时期,他都是借创作关注当时的社会面貌,他的画更多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力量,既为历史名人立传,也为普罗大众写生,充满历史和人文关怀。
父亲是“高峰”,而我独辟蹊径
熟悉的人都知道,刘佳的父亲是著名人物画大家刘国辉先生,谈到“二代”这个词,刘佳教授让我感到意外的是,他并没有因为父亲这位画坛巨匠而从小立志从艺。因为时代的原因,父亲没能长期陪伴在身边,以及当时年轻人的潮流,少年刘佳选择进工厂当了一名工人。或许是血脉基因的传承,更多的是对父亲的崇拜景仰,两年后,他还是考取了南京师范学院,走上了艺术道路。
没有选择投考父亲执教的中国美术学院,正是因为那里有太多父亲的老友,“走在校园里就会碰上各位叔叔伯伯,抬头不见低头见。”刘佳不想被笼罩在“二代”的光环中、在父辈羽翼的庇荫下成长,也不愿被前人既有的条条框框束缚,“天生我材必有用”,他想要在画坛闯出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南师是徐悲鸿先生创立的中央大学的延伸,刘佳选择了这所艺术名校,开始了一段“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求学生涯,用他的话说就是“放飞自我”。
因此,同样画人物,刘氏父子的风格有相似之处,却也有很大不同。刘国辉先生画中的人物更加圆润饱满,气质温柔敦厚,而刘佳则更多用凌厉果敢的线条表现,风格柔中带刚,带一点叛逆气质,而父子两人对芸芸众生那种充满温情的人文关怀却异曲同工。
“小桥流水”碰撞“大河奔腾”
通过不长时间的交谈,刘佳教授就打破了我对他的初始印象——一位“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江南学者,发现他的内核其实非常刚硬、独立、果断,追求自由和变化。我笑称刘教授让我想起了Beyond《海阔天空》中那句著名的歌词“原谅我天性放荡不羁爱自由”。只是经历过少年的叛逆,青年的迷茫,如今的刘教授性格更加沉稳成熟,而之前的经历都成了他宝贵的人生财富。他坦言几乎从事过与画画有关的所有行当,当过出版社美编,进了画院,又在高校教学,每一次人生的转向,都是自己为满足当时内心需要做出的选择与放弃。很多人会替他可惜,认为他经常放弃了已经取得很多成就的工作,“沉没成本”太大,而他在乎的是“那一刻”的需要,拿得起,放得下,“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也就是这种性格,造就了他特立独行、不断创新的艺术风格,也成就了他和济南的渊源。
刘佳的家乡苏州是著名的江南水乡,“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说着“吴侬软语”的苏州是人们梦中的“温柔乡”;而山东传统上是山巍峨海壮阔、英雄好汉辈出的地方,但有趣的是,首府济南却因山青水秀、荷红柳绿被称为“北方小江南”。苏州人刘佳和泉城济南都有一种外柔内刚、刚柔并济的性格和气质。他感觉以画家来说,济南和山东其他地方也很不一样:首先,济南画界的朋友特别能坚守自己,对‘我’的想法和‘我’本身的对艺术的追求会很坚持。第二,他们各自之间都有艺术风格和追求上的距离,且拉得很大,趋同,但不会很趋同,每个人在艺术上都有自己的比较完整的体系和方向的把握。“刚才看画时,梁总说我对山东画家很熟悉,其实是因为他们各有特色,我一眼就能看出这幅画是出自谁之手。”刘佳细数,“其三,济南的画家在教育界和文化界都很有想法,他们很执着,都希望为美术和美术教育事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我亦好画亦好酒,画与佳期饮与友
刘佳在山东美术界交游广泛,包括从山东走出去的画家,他十分赞叹,无论留在本省的,还是走向全国的,山东给整个中国美术界贡献了大量人才,也给自己“贡献”了很多至交好友。
他和山东朋友们经常谈起初识的趣事:和山东美术馆杨晓刚馆长在美协活动中结识,双方都画人物,都想从对方身上学到点什么,经常相约一起写生;和山东画院院长孔维克老师同属与民革中央画院,协助孔院长组织了很多画展。“山师大的刘明波院长绘画风格独具特色,不久前有幸和他一起写生,现场看到他作画给我很大启发,我还偷偷去学了一下……”说到朋友,刘佳变得轻松诙谐了起来,“更有趣的是济南市美术馆的徐琳馆长,多年前通过朋友认识,第一次见面时他一言不发,夹着个皮包,穿得在当时非常时髦,我还以为是个老板……”包括从山东北上京城的画家,刘罡、石峰、赵建军……很多都是他的好兄弟。
刘佳和这些好朋友好兄弟,不止艺术交流,还经常聊人生,聊做人的道理,朋友们也给过他人生道路上很大的帮助。“山东画家朋友们常说‘刘佳是个好朋友好兄弟’,其实他们不知道,是我在他们身上得益更多,无论艺术、生活都得到了他们太多滋养。林林总总的这些就造就了我性格像北方人。”
采访札记:
刘佳教授是一个有个性、有思想同时有着丰富情感的人,他是南方人,却又兼有北方性格;他特立独行,又细腻敏感;他好交朋友,颇具魏晋风度;他探讨爱情,但愿情深也寿;他关注时代,探寻历史前进的动力;他画人,画这些人背后的故事,从细节挖掘人性深处的力量……他自称是一个矛盾体。
一次深刻的心灵之旅结束,刘教授也要和老友兄弟们把酒言欢去了,而我,改编了一首小诗送给我心目中的刘教授,有着艺术家不羁的灵魂和学者温润气质的刘教授、对社会对众生充满人文关怀的刘教授、敏感多情爱交朋友的刘教授,欢迎常来泉城做客:
我亦好画亦好友,画与佳期饮与友。
世人谓我恋济南,其实只恋泉城某。
来源/文化视界网 作者/陈雅雯
摄像/徐智勇 摄影/金德锋
转载请后台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