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巍巍太行付笔端,“笔法记——林海钟作品展”在北京798空间站开幕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09-06 09:07:58
听新闻

巍巍太行付笔端,“笔法记——林海钟作品展”在北京798空间站开幕

9月2日,“笔法记——林海钟作品展”在北京798空间站开幕,展览不仅展出林海钟数次太行山之行的满纸灿然的精彩画作,还有其太行山行旅的视频纪录片及全世界图书馆拍到的历代不同版本的《笔法记》。

巍巍太行付笔端,“笔法记——林海钟作品展”在北京798空间站开幕


巍巍太行付笔端,“笔法记——林海钟作品展”在北京798空间站开幕

展览名“笔法记”取自北宋山水画的开山大师、五代时期隐居在太行山的荆浩所撰写的《笔法记》。《笔法记》上承谢赫“六法”,后启两宋传灯,是中国画笔墨语言确立、丹青向水墨转型、人物画向山水画重心转移的枢纽性的关键文献。现场观众可以把《笔法记》中所提出的核心价值“真”、评价标准的“六要(气、韵、思、景、笔、墨)”与“四品(神、妙、奇、巧)”、笔法中的具体要求“四势(筋、肉、骨、气)”与“二病(有形病、无形病)”,结合林海钟太行山纪游创作成果进行互相验证,从而得到更为深入的解读。并在西方图像学和风格论在AI算法取代之后,回到水墨山水画独立的原点,对绘画的根本问题重新进行思考,找到中国传统之中所蕴藏着的另外一种现代性的可能。

巍巍太行付笔端,“笔法记——林海钟作品展”在北京798空间站开幕


巍巍太行付笔端,“笔法记——林海钟作品展”在北京798空间站开幕

荆浩在《笔法记》开篇即提出“子知笔法乎”,并引出“‘真’与‘气、韵’”“‘笔、墨’与‘四势’”“‘思、景’与‘四品’”三个问题。“真”是画者所追求的本体状态,是有形有质的气化世界的本体。唐末是南宗禅盛行之时,禅宗的“立处即真”,“真即实,实即真”,也指出了“真”是存在本身即是意义。林海钟多年来受禅法影响,常用六触体验进行创作,每每作画时,感官极近精微,心外无物,凝神注一。正是《笔法记》中所述“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韵者,隐迹立形,备仪不俗”。

巍巍太行付笔端,“笔法记——林海钟作品展”在北京798空间站开幕


巍巍太行付笔端,“笔法记——林海钟作品展”在北京798空间站开幕

“笔、墨”乃是《笔法记》六要中的要点。林海钟多年来对笔墨体系进行了深入挖掘,并于继承与发展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笔法记》中的“不质不形,如飞如动”,提出了对用笔独立审美的追求。“骨法用笔”即是有力,“一笔画”即是有筋。“笔者,虽依法则,运转变通”,法则就是用笔之法度,“变通”则是黄宾虹所谓“平、留、圆、重、变”之中的“变”字。林海钟在作品中表现出了“一点一拂,皆出惊奇”的笔法特点。其以刀法入笔的、高质量的点画,如铁画银钩,妍美而有力,历经30余年的锤炼,形成了属于自己独特而完善的笔墨结构。林海钟笔精墨妙的探索为我们当代人打开来依然可以进入古人探索自我的路径。《笔法记》中云“水晕墨章,兴吾唐代”,其墨法依然以染色视之。林海钟在此基础上,结合后继历代的画论,提出了“笔即是墨,墨即是笔”,用墨、用色亦需有笔的观点。唯有在墨中用笔,才能如石涛所言“墨海中绽放光明”,其实践在荆浩的基础上已有推进。

巍巍太行付笔端,“笔法记——林海钟作品展”在北京798空间站开幕


巍巍太行付笔端,“笔法记——林海钟作品展”在北京798空间站开幕

《笔法记》中所述“思者,删拨大要,凝想形物”是指整幅作品主观性的取舍经营位置和凝神观想式的感悟意境的营造,“景者,制度时因,搜妙创真”是有格物穷究山川之理的意思,遍及诸物像之妙,进而透显真相。四品是对“思”和“景”的进一步评判标准的阐明,其最高标准是“神者,亡有所为,任运成象”,表现了具有道家意旨符合天道自然而然的生化概念。林海钟一直秉持荆浩对于“思”与“理”的重视,强调山水画自然生成的秩序世界和现实途径,对工巧小媚和僵化作伪有着强烈的鄙视。五代两宋期间的山水画,尽性、达理,亦可通情,于离世绝俗之地,抒隐逸遁世之情,这也是林海钟基本的心灵状态。

巍巍太行付笔端,“笔法记——林海钟作品展”在北京798空间站开幕

林海钟(中)与北京798空间站创始人、此次展览的策展人付晓东(右),江西画院院长、江西省美术馆馆长雷子人(左)

北京798空间站创始人、此次展览的策展人付晓东博士在展览现场对记者说:“空间站是一个经常举办当代艺术的场馆,如行为艺术、新媒体艺术等。在举办这些展览的过程中,我一直思考着一个问题,中国当代艺术如果有它自己独特性的话,必须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深层的逻辑里来进行寻找,不能只是简单的符号式的借鉴。之所以邀请林海钟老师来举办此次展览,是因为他在传统这方面深耕了30余年,在笔墨方面已达到非常深的程度。从展出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是如何去对应荆浩《笔法记》中所述的各种至高的要求,希望有很多的人能了解林海钟的笔墨运用及表现形式。”

巍巍太行付笔端,“笔法记——林海钟作品展”在北京798空间站开幕

展出的作品中有一件高4.45米、宽3.4米的《洪谷神征图》,林海钟对记者说:“山水画算是比较永恒的题材,它的创作难度不仅仅是绘画本身,而且还有人文等诸多方面的因素。这件作品是以荆浩当时隐居的太行山为取景的,在创作上,我加入了一些关于绘画理论方面的讨论,希望以此来表现作品背后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思想的内涵及中国山水画笔墨的丰富性。”

巍巍太行付笔端,“笔法记——林海钟作品展”在北京798空间站开幕

中国美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王平(右一),中央美院教授、中国画与书法学院副院长丘挺(左一),中国美院中国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向迅(左二)

中国美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王平亲临展览,对林海钟此次展览的举办表示祝贺,给予展览极高的评价。

巍巍太行付笔端,“笔法记——林海钟作品展”在北京798空间站开幕


巍巍太行付笔端,“笔法记——林海钟作品展”在北京798空间站开幕


巍巍太行付笔端,“笔法记——林海钟作品展”在北京798空间站开幕

9月3日下午,召开了此次展览的小型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朱良志、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渠敬东、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与林海钟出席,会议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助理教授、研究员柯伟业与付晓东共同主持。

巍巍太行付笔端,“笔法记——林海钟作品展”在北京798空间站开幕

研讨会现场

巍巍太行付笔端,“笔法记——林海钟作品展”在北京798空间站开幕

研讨会嘉宾合影

林海钟,号卧霞散人、林泉阁主人,系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张国画以笔墨为宗、以书入画传承古意,为今人所用,提倡文人画风,并认为以画悟道是国画的至高境界。其作品萧散简淡,极具禅意。赋色之作传承唐宋遗意,代表作有《牆》现藏大英博物馆。带领学生为灵隐寺创作大型壁画《济公行化图》、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创作巨型青绿画作《鉴真东渡图》等。

据悉,展览将展至10月29日。

部分展出作品欣赏

巍巍太行付笔端,“笔法记——林海钟作品展”在北京798空间站开幕

洪谷神征图(445厘米×340厘米,纸本水墨,2023年)

巍巍太行付笔端,“笔法记——林海钟作品展”在北京798空间站开幕

太行洪谷图(170厘米×250厘米,纸本水墨,2019年)

巍巍太行付笔端,“笔法记——林海钟作品展”在北京798空间站开幕

羲之觅句图(60厘米×65厘米,纸本水墨,2016年)

巍巍太行付笔端,“笔法记——林海钟作品展”在北京798空间站开幕

湛然碧波图(41.5厘米×51.5厘米,纸本水墨,2016年)

巍巍太行付笔端,“笔法记——林海钟作品展”在北京798空间站开幕

遥山动波图(67厘米×33厘米,纸本水墨,2016年)

巍巍太行付笔端,“笔法记——林海钟作品展”在北京798空间站开幕

密林寻幽图(81厘米×31厘米,纸本水墨,2016年)

巍巍太行付笔端,“笔法记——林海钟作品展”在北京798空间站开幕

胡骑崖下(66厘米×32.5厘米,纸本水墨,2015年)

巍巍太行付笔端,“笔法记——林海钟作品展”在北京798空间站开幕

湖钟天地册(16厘米×16厘米,2013年)

巍巍太行付笔端,“笔法记——林海钟作品展”在北京798空间站开幕

湖钟天地册2(16厘米×16厘米,2013年)

(来源:中国书画报 张鑫)

画家简介

巍巍太行付笔端,“笔法记——林海钟作品展”在北京798空间站开幕

林海钟

现为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号卧霞散人钱塘后来生林泉阁主人

1968年生于浙江杭州

1986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1990年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本科毕业,保送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

1991年获首届中国美术学院“潘天寿奖学金”

1993年获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1997-1999年任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教研室主任

2000年攻读博士学位,成为首届中国画6博士之一

2010年担任博士生导师

[ 责任编辑:陈雅雯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