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过新疆的人,对火焰山、吐峪沟、交河故城可能都有至深的印象。印象之强烈,以至于若干年过去,留存在脑海里的依然是照耀在那些山峦土冈上的一片赤烈如火的阳光。对于那片毫无遮蔽、赤裸暴露的疆土,阳光的直射似乎比任何地方都会让人感受到气温蹿升的灼热,身体对于阳光的感应也几乎成为对于高温的体验。
甜茶系列3
甜茶系列12
感受新疆,就是感受那样一种炽热如火却又能觉察一丝爽风的阳光,而如果描绘新疆的油画不能表现出这片疆域的阳光色温,那或许也就不能抓住这片荒漠大野的色彩灵魂。
甜茶系列13
刘建新给人印象深刻的画作,也便体现在他对于这种阳光赤烈感的捕捉与强化上。他的这些作品也因对于这种色温的敏锐表现而凸显出新疆油画的地缘色彩特征。在这些作品里,他几乎没有呈现过蓝天白云。在他的色彩谱系里,天空已成为炽热如火的橘红色。画面暗部色温的提升,是刘建新地缘色彩探索相对成熟的标志。蓝紫与橙黄在刘建新油画个性的探索中,被高度概括为新疆地缘色温最鲜明的互补结构。在他的一些作品里,人物形象都去除了空间深度的表现,橙黄色的背景总是反衬出蓝紫色的面孔与服饰,或者是冷紫色的背景相应组合出橘红、深红的肌肤与衣衫,投射到画面上的那一抹阳光甚至于用柠檬黄呈现阳光的温度,而茶具瓷釉的白色也往往因这束米黄光色而显现出蓝紫色的冷调。
甜茶系列14
在这一系列作品里,我们还可以看到画面色调的设计感与画面形象平面化的统一性。只有当形象的空间造型被扁平化之后,色相的主观表现性才能被加强;也只有当色彩的主观性脱离具体的对象后,笔触的张力才能和色彩的表现性浑然一体。的确,刘建新的笔触始终追求一种粗犷奔放的力道,那种在形色之间跳跃的笔触,其实也是他捕捉阳光下大气律动的一种节奏。
甜茶系列15
油画本土化无疑是油画舶来中国进行移植与再造的核心命题。这种本土化,一方面体现的是这种外来的绘画技法能够成为中国现实社会与人文精神表达的审美载体,另一方面则是这种审美表达也因中国独特的形象思维方式与自然气候特征、地缘文化心理而构成不尽一致的艺术风貌。新疆炽热的阳光和江南迷蒙的烟雨所提供的审美对象,不仅存在文化审美心理上的区别,而且存在客体色彩谱系的差异。
甜茶系列16
新疆油画的独特性在中国油画本土化的进程中,本就应当呈现这种不同地缘的人文与色彩特征。如果说,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培养出来的新疆第一代油画家偏重于本土历史主题的发掘,从新时期之初成长起来的新疆第二代油画家侧重于少数民族风情的描绘。那么,从新世纪浮出水面的新疆第三代油画家则注重于对新疆油画语言的本土化特征探索。这一代画家既不是在新疆历史题材的再现中阐释某种社会学主题,也不是在少数民族的风情描绘中抒发浓郁的民族情调,而是回归生活的常态,在恬淡自然的生活情景白描中探索油画语言的新疆特色。
甜茶系列17
作为新疆第三代油画家的代表,刘建新的作品往往注意那些没有距离感的生活场景描绘,他的作品打动人的往往不是画面描写的生活情节,也非融情于景的诗意营造,而是捕捉新疆坦荡的荒漠上那种灼热的阳光色温,并以此构筑那片土地独特的油彩光色体系。
甜茶系列20
这或许也是一种审美的诗意,只不过这种诗意更多的是从油画语言的内部对于人文情怀的抒写。从艺术史的角度,只有在语言层面的新变才能深度推进油画的本土化。赤烈骄阳的色感表现,正是刘建新对于新疆油画本土色系探索的一个突破。(来源:创荣时代艺术中心)
画家简介
刘建新,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新疆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秘书长,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二级教授、教学名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新疆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当代艺术学术委员。
1978年至1998年先后毕业于新疆乌鲁木齐第一师范美术班•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工作室•获艺术学学士学位•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七届硕士研究生班•1998年参加法国巴黎美术学院宾卡斯教授主持的油画材料进修班。
2002年赴法国、西班牙、荷兰等欧洲七国进行艺术考察并在马德里举办联展。对世界著名艺术博物馆、美术馆、美术学院进行考察。2013年赴美国乔治梅森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对旧金山、纽约、华盛顿等大都会博物馆进行艺术考察。2015年受邀赴德国、丹麦考察、参观、写生,并在库伦斯堡举办联展。2017年受邀赴英国、法国进行艺术考察,并在英国举办个人油画展览。作品多次参加全国、自治区美展并获奖,出版个人专著多部。获自治区人民政府文学艺术界最高奖,“天山文艺奖”作品奖。
作品以反映新疆各民族风情为主要题材,以关注时代与人民生活的内在精神为创作主旨;在艺术语言上,不断践行中华文化与油画语言相融合的研究探索,将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意境融入油画艺术,强调线、面、色的相辅相成、交相呼应,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张力,风格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