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黑与白是画家成功的圣光。
黑与白各居色彩的两个极端,是两个极色。这种终极的状态,强烈而单纯,“是有真宰,与之浮沉”,乃世间万法万象的终极,也是宇宙自然的终极。
黑与白,在中国画家的笔下,幻化为弥满着深邃和庄严、神秘而灿烂的水墨语言。
石涛言:“黑团团里墨团团,黑墨团中天地宽”。
一团水墨,泼出了孤篷自振、惊沙坐飞,泼出了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合于桑林之舞,秀结四时朝暮。
传统中国画讲究水墨,画面中的实与虚、黑与白、疏与密等诸多人文内涵和精神理境,成为画家把对自然物象的心感体悟,传神于内在的空灵意态的凭籍,因心造境,以手运心,在黑与白的交融中,水墨世界生发出无限意象,皎皎明月,悠悠白云;冲然而澹,怀远抱春。
水墨,是用最简单的语言,表现最丰富的世界。
从审美的角度看,水墨所蕴涵的黑白体系,能构成巨大的空间,这个空间是非现实的,是澄怀观道的禅意,是妙香清馨的圆觉,是腾濯万象的一心,是动静常寂的本原。
自古以来,水墨语言就是阴阳哲学的精神表征,其时空交错似斗转星移,内质属性则直抒胸臆,直探本真,既存缠绵悱恻,又得超旷空灵,既有一往情深,又能鸿被寰瀛。水墨之衍,墨不异空,空不异墨,神遇而迹溟。
可以说,水墨之境,历千年画者的人格浸染和身心修炼,已经进入了高维大化之众妙之门。
《易经》:“天地氤氲,万物化醇。”水墨之光,沉冥入神。唐张彦远云:“穷元妙于意表,合神变乎天机”。水墨之境,透过鸿蒙之理,显现出哲学的思辨之境、艺术的观照之境,其实,更是道的生命之境。
(文/李毅峰,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
艺术随想一柯和根
创作是每个艺术家的生活感悟,是艺术家文化积累与艺术素养和平时的所思,所见所闻在特定条件下的产物,通过艺术家对自然形态和偶发事件的发现和萃取。从而形成灵感的迸发与顿悟,所有的创造取决于艺术家个体的捕捉能力与发散思维!
林中松鼠
70cmX34cm
2023年
因此创作有三种方式:第一种,以生活及自然形态为参照物的创作方式,我们称之为写实!第二种,对自然与生活现象进行个人的解读,展现作者本人的艺术理解並加以心中的个性表达,我们称之为意象!第三种是纯粹以点,线,面,体及各种色彩原素所进行的构造,借助工具、材料、动作等肢体动作形成不可依见的图式语言,这种创作风格具有广阔的审美视域,同一件作品会因为个人素养与审美差异而产生不一样的解读,我们称之为抽象。
山行图
70cmX70cm
2023年
我作为导师,也经常游走于这三种风格的创作中,观念与材质的不同,必然选择不一样的创作方法,情感和激情是保持良好状态的催化剂。因此,保持永远敏锐的观察力与洞察力才是创造活力的源泉。
西北记忆
70cmX70cm
2023年
纸上材料的运用与探索,无疑会对瓷上材料与形式的拓展充满无限的实验性挑战並使创造力获得不可限制的释放与无限激情的表达。任何纸上材料的实验与研究及探索与拓展,就是对陶瓷语言与符号及图式的表达及对材料与技术及工艺的不断尝试与融合的过程!
湘西记忆
70cmX70cm
2023年
任何固步自封、抱残守缺、无底线的复制自己的方式都是不科学且没有意义!唯有不断的否定自己,不断的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和寻求自我的认知,用逆向思维的方式践行、用可贵者胆的气魄、用敏锐的眼光与洞察力、用多元化的视野及境界去改变自己,审视自己,不断实验与践行。
闽风
70cmX70cm
2023年
才能获得突破及充满智慧与活力的艺术求索过程,而且这个过程肯定是充满着趣味、快乐与有意味的过程!唯有如此,艺术才能动人、悦己、传世!这些作品都是我的一些思考与实践,我始终会站在艺术的前沿去寻找与拓展,至今仍在义无反顾的坚持与努力和前行!如今正在给陶大研究生授课,有些感想随机发布。
版纳风情
70cmX70cm
2023年
秋晚
70cmX70cm
2023年
远山行
70cmX70cm
2023年
中山亭
70cmX34cm
2023年
大公园一隅
140cmX70cm
2023年
晚山秋
70cmX34cm
2023年
晨雾
70cmX34cm
2023年
塔林春秋
70cmX34cm
2023年
塬上塔
70cmX34cm
2023年
关隘
70cmX34cm
2023年
早春
70cmX34cm
2023年
垂钓图
70cmX34cm
2023年
(来源:墨真书画院)
艺术家简介
柯和根
1981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
现任上海师大美术学院陶研所副所长
教授、硕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
院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
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上海中国陶瓷艺术家协会副会长
上海书画院画师
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
景德镇画院院长
历任福建省陶瓷评审委员会主任、中国德化国际陶瓷节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