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25日,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一行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乌兰牧骑宫、呼伦贝尔历史博物馆、鄂温克族自治旗文化产业创业园、呼伦贝尔市文化馆等地开展民间文艺调研。呼伦贝尔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民协相关同志陪同。
一、民间文艺资源丰富
作为蒙古民族发祥地、拓跋鲜卑根祖地,呼伦贝尔市具有浓郁的多元民族文化特色。48个民族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守望相助,地方文化与异域文化交相辉映、交融发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各族群众共同组成了美好温暖的精神家园。呼伦贝尔市现有来自汉族、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64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8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6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30项,涵盖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工艺、民间文学等多种类型。
参观呼伦贝尔历史博物馆
呼伦贝尔历史博物馆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
调研呼伦贝尔民间工艺发展情况
在呼伦贝尔历史博物馆、鄂温克族自治区旗文化产业创业园、呼伦贝尔市文化馆,潘鲁生对当地民间工艺传承与发展情况进行了仔细考察。从鄂温克民族服饰、马具制作技艺、桦树皮制作技艺、敖鲁古雅鄂温克口弦琴制作技艺等100余项民间工艺中,看到了中国北方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从“云卷纹”等传统服饰元素中看到了鄂温克族服饰由动物皮毛转为各种新型布料后,依然不失本色,所焕发出的传承与发展相得益彰的神韵;从达斡尔族服饰根据生产生活需要,吸收汉族、蒙古族、满族服饰元素与设计,把自身服饰进行宽袖以及自上而下的裁剪中,看到了不同文化交流与碰撞后产生的人文景观;从夏、秋、冬由不同材料构成,有不同制作诀窍的蒙古包营造技艺中,看到了内蒙古族人民从古至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天人合一的智慧人生。
呼伦贝尔市乌兰牧骑民间文艺作品惠民演出
在呼伦贝尔市乌兰牧骑宫,潘鲁生观看了呼伦贝尔市乌兰牧骑民间文艺作品惠民演出。巴尔虎蒙古族长调、蒙古族男女群舞、俄罗斯族男女群舞、达斡尔族女群舞、雅托克.马头琴二重奏等作品,从各族人民的历史深处走来,在祖祖辈辈的生活中流淌,在新时代更浩荡的文化时空中奔流,在舞台上如长风浩荡,如劲风卷尘,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族服饰、民间文学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汇聚成一首讲述内蒙古人民生产、生活的叙事长诗。
民间文艺是人民的文艺。生活是民间文艺最核心的艺术语言。
二、民间工艺产业社会与经济效益显著
皮雕、头饰、银刀、银碗、巴银马鞍、太阳花等文创产品是内蒙古传播久远的地域文化名片,点燃了远方的人们对这片神奇土地的无限神思和向往。商业街区里如星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店铺,拉近了社会大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距离,已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精神文化生活中的组成部分,不仅提升了呼伦贝尔市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也为这里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在阿拉坦格日乐文化创艺工作室调研内蒙古皮雕画技艺
鄂温克族自治旗文化产业创业园是当地政府大力推动“以创业园建设为载体,构建全旗创业就业大格局”的重要载体之一,园区内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民族文化产品展示区、民族文化体验区、科技企业孵化区、电商平台区、服务功能区和“民族文化广场”“创业集市”“创业大街”三大特色主题街区,建园以来累计入驻企业295家,成功孵化企业168家,现有入驻企业127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企业13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1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6个。
在鄂温克族自治旗文化产业创业园调研
园区内的太阳姑娘工作室自成立以来,以“保护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服务旅游市场,解决牧民就业”为宗旨,在设计、制作、销售等环节均设有专门岗位,工作室生产的太阳花挂件、太阳姑娘、民族服饰、民间小乐器等100余种古老鄂温克民族的传统手工艺品成为宣传鄂温克民族文化的美丽名片。公司创建至今,经常深入乡镇街道,教授下岗妇女制作皮毛手工艺品,并为她们解决原材料及销售问题,成为带动妇女再就业的重要领域。阿拉坦格日乐文化创艺工作室以制作经营手工皮雕画、鹿皮画、牛皮画、手工皮革小物为主,从2021至今,工作室已培训280多位待业女士,每年为残疾人开设皮雕皮艺培训班,帮助残疾人掌握实用技能增强其就业能力。工作室不定期免费培训皮艺手工爱好者,以实际行动为传承当地的手工技艺做出了贡献。
潘鲁生与民间手工艺人在产品原料、开发设计、市场销售等方面开展了细致交流,鼓励大家要重视手工艺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要注重发挥民间文艺工作者的特色优势,通过自身的艺术发展与产业带动,在乡村振兴中造福一方百姓,承担好创造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使命任务。民间文艺工作者们已经意识到: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新时代的大潮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只有成为今天人们伦常日用中审美日常化的一部分,民间工艺才能在滚滚向前的时间中获得生生不息的真正生命。民间文艺在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形成的新业态、新模式所释放出的产业价值,使得人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了现实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因此油然而生,民间工艺的传承发展在从业者的安居乐业中找到了根基和归宿。
三、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成效喜人
作为2021年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地区之一,内蒙古地区高度重视加强民间文艺版权作品保护,推动民间文艺产业创新发展。多年来坚持问题导向、系统化思维、项目化推动,从民间文艺版权保护的难点、痛点着眼,从登记确权保护、搭建转化平台、探索立法保护等方面先行先试,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果。
在太阳姑娘工作室调研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情况
鄂温克族自治旗文化产业创业园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重视版权孵化服务工作,不断增强企业维权意识以及保护手段。2022年起免费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专业化服务,为园区入驻企业申报版权登记120余件,通过维护良好的版权秩序和环境,激发艺术家的创作热情,助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呼伦贝尔市文化馆调研民间工艺产业发展情况
在当地版权局的宣传带动下,园区内艺术家的版权意识普遍得到提升,认为做好版权的保护与运营是推动民间工艺品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的中心环节,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变粗放增长模式,促进生产要素向更高的经营者转移的必由之路。只有通过版权体系,才能鼓励创新,解决好市场上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改善文艺创作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才能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形成法治化、规范化的市场氛围,实现行业整体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只有使版权成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与现实生产力,才能将创意转化为高品质、高附加值的民间文艺产品,以鲜明的独创性和引领性,占据市场制高点、掌握发展主动权,在高价值区合理合法地从事高价值、高回报的事业;只有掌握版权全链条,才能活化自身资源,加强民间文艺中相关精神、知识、元素等的创意转化,以版权授权驱动相关产业跨界,与设计、时尚、旅游等产业同台共舞,不断形成新产品、新业态,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太阳姑娘工作室
阿拉坦格日乐文化创艺工作室创始人辛金亮从成立工作室之日起就通过版权登记为保护作品知识产权筑起了屏障,她说进行了版权登记,就不怕遇到纠纷,不怕别人模仿,可以放心地从事艺术创新。太阳姑娘工作室创始人乌仁认为获得版权证书是对自己艺术水平的认可,已经带领大家为数十件作品进行了版权登记。潘鲁生指出:原创是手工艺的生命,对于具有“难开发、易复制”特点的民间工艺而言,加强对原创设计市场的保护刻不容缓。民间手工艺人应注重对本土文化资源的挖掘应用和传播推广,将地方特色文化,发展成为有世界标识度的民间工艺品牌。
四、民间文艺国际化传播再上层楼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是中国与世界互动的核心优势。民间文艺有丰厚的文化内涵、高度的文化辨识度,是中国气派、中国风范的典型代表,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首要叙事单元。昔日,中国的瓷器、丝绸等通过古丝绸之路运往世界各地,以商贸活动为载体,文化交流在古丝绸之路沿线蓬勃开展。如今,民间文艺工作者拥抱新设计、新平台、新市场,为民间文艺产品开辟出海渠道、争取更多应用场景,让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融入世界人民生活,成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见证者与讲述者。
在呼伦贝尔市文化馆调研蒙古包营造技艺
内蒙古具有与蒙古、俄罗斯等国家接壤的地缘优势,并长期与波兰、印度、加纳、泰国、土耳其、巴基斯塔等国家在民族手工艺的交流传播与国际贸易方面开展合作。阿拉坦格日乐文化创艺工作室的辛金亮,从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电脑与绘画艺术专业毕业后,赴日本留学六年,学习日本与东南亚皮雕画与时代造型艺术研究,主攻IT和皮雕制作技术,2016年回国在鄂温克族自治旗文化产业创业园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她的手工技艺在保持蒙古皮画古朴韵味的同时,融入现代民族手工技术,并把日本皮画手工技艺与蒙古族的传统工艺技术相结合。2018年,以文化交流为目的,她带领工作室远赴欧洲爱尔兰各市6个地方进行展销,并与当地政府形成友好交流学习关系。
在呼伦贝市文化馆调研木刻楞制作技艺
潘鲁生谈到,民间文艺工作者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民间工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文化走出去。要处理好国际与传播的关系,既要在最大程度上形成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坚实屏障,也要积极开创对外文化传播话语体系建设与高水平对外开放、文明交流互鉴的新局面。要培育一批高版权价值、附加值的“民间工艺产权”和主导产品,成立民间工艺版权国际组织,在国际上开展产权交易、产权国际交流服务、产权成果转化等多种国际贸易。
(来源: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艺术家简介
潘鲁生,艺术学博士,国家二级教授。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名誉院长。兼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设计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工艺美术艺委会主任、中国国家画院院委。中国文化名家暨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