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博文是一位极具探索精神的艺术家,他从“传统”中来,而试图将绘画道路引入另一个“流光溢彩”的别类境界,创作出一种新的风格样式,以不拘泥于成法的“破”“泼”“写”的效果,来凸显出画面的视觉感受力,给人内心深处带来强烈的震撼。
在乃师的影响下,孙博文一方面习得传统山水画的文脉精髓,另一方面也养成不拘泥于细节而求整体之大观的绘画风貌。
▲孙博文《又见彩云归》设色纸本
359cmX144cm
2001年作
款识:
悬顶空中大泼彩,拖泥带水开情怀。
烟云万象白练出,引逗诗翁持杖来。
孙博文在创作过程中,是向传统、向当下、向未来方骖并路。
作品无论从构图还是技法方面,传递出浓郁的文人画气息,注重笔墨语言,注重画面的情趣、雅致与幽远,可谓笔精墨妙、高古幽深。
孙博文在传统山水画的基础之上,运用了泼、破、点、染等等方法,将色彩纯度较高的颜色融汇到画面当中,取得了一种水墨和色彩相结合的典型案例,同时我们会看到一些夸张、比喻乃至隐喻的手法融入其中。
他注重充沛情感表达、色彩张力,是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的一类作品,我称之为“流光溢彩”。
《又见彩云归》,作品似乎达到了孙博文自我创作的一个理想状态,突出的是色与色之间的张力,是一种对大自然宇宙气象的深刻体味,对景观背后时空关系的炙热生命色彩的一种释放与传递。
其创作时身体的运动、时间的流动、情感的注入,一种解衣磅礴似的状态。作品给我们的可能不仅仅是视觉上的震撼,而是一个艺术家深刻的心路历程。我想这也是孙博文先生上下求索,呕心沥血之处。
在孙博文“传统心相”“融合互渗”“流光溢彩”的系列作品类型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注重学术研究、潜心创作的艺术家,他的创作就是他心路历程的良好诠释。
在孙博文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性的创作当中,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艺术家对传统的突破、对时代的敏感以及内心自我表达的强烈诉求。
(文/葛玉君)
▲孙博文《山水四屏》设色纸本
500cmX144cm
2000年作
(来源:卢乡书院)
艺术家简介
孙博文(1938——2003),名九学,字博文,号汝阳山人,1938年出生于山东莱阳穴坊镇西富山村,辛亥革命老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孙墨佛(曾任大元帅府参军)玄孙,北派山水画大师孙天牧曾孙,师从关友声、黑伯龙、王企华、陈凤玉诸先生。1958年考入山东艺术学院,1963年毕业,毕业后主动奔赴莒南县文化馆从事基层艺术文化的组织和教育工作。1978年,孙博文离开莒南回到故里莱阳,最终定居青岛。1979年,孙博文拜莱阳籍著名画家崔子范为师,将崔子范简笔大写意花鸟画技法移用到山水画上,从而开始自创山水新貌。后又研习张大千先生泼彩泼墨画法,融合创新,独成一家。
孙博文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画的探索和创新,集诗书画印于一身。作品无论是巨幅大构,还是斗方小品,均笔墨雄健,气势磅礴;画面率真自由,流光溢彩;特别是晚年创作了大量宏篇巨制,尺幅之大,数量之多,完全突破了正常的观看路径和思维模式;题材之丰富,用色之绚烂,又完全颠覆了中国山水画的历史积淀和传统概念。孙博文先生的艺术成果是很特殊的,他对中国画大写意传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2年5月,孙博文先生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举办个人书画展,受到了新闻界、美术界的关注。
2020年11月12日,“淋漓华章孙博文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一批孙博文大尺幅的作品展现。让观众进一步认识这位生前不求闻达,画坛了解不多的画家。
2021年6月6日——17日,“淋漓华章孙博文艺术展”在山东美术馆再次呈现,集中展出孙博文生命晚期的中国画作近60幅,并围绕此次展览连续召开三次学术研讨会,先后有近百位专家学者,从全国各地赶赴山东美术馆参加此次研讨,这在山东美术馆乃至全国都是史无前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