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林蓝 蔡祜|时代 温度:新时代中国画发展之思——“新时代中国画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08-18 08:54:59
听新闻

摘要:“时代温度—当代中国画学术邀请展”汇聚了历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团成员、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在内的92位艺术家的作品,基本呈现了当代中国画领域的整体艺术面貌与创作水平。展览同期举办的“新时代中国画发展”学术研讨会,邀请来自全国知名学者参会,围绕新时代中国画机遇与挑战、现代性特征、创作观念与绘画语言、视觉经验下的中国画等议题展开讨论。

2023年3月19日至5月31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主办,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东画院承办的“时代温度——当代中国画学术邀请展”在广东画院举办。展览展出了包含历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团成员、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在内的92位艺术家的中国画创作,展现出当代中国画坛蓬勃发展的艺术生态。3月19日,“新时代中国画发展”学术研讨会召开,来自全国的知名学者围绕新时代中国画机遇与挑战、现代性特征、创作观念与绘画语言、视觉经验下的中国画等议题展开讨论。

研讨会由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主任田黎明共同主持。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马锋辉在开场致辞中表示,20世纪以来中国画一直面临着各种新思潮、新观念的碰撞与挑战,经过一代代艺术家的探索与实践,通过传承、充实、开拓、互融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他指出,新时代中国画的发展赓续着千年的传统文脉,同时面向当代中国社会的火热现实和人文风貌,以主题性创作和现实题材创作为主;艺术家们为锻造中国画的时代经典力作积累了经验,但也面临着许多新机遇和新关切,产生许多值得探讨的理论问题。对于如何开创当代中国画创作的新局面,马锋辉强调:一是树牢质量意识,注重以精品奉献人民,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自觉用作品本身说话,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二是弘扬优秀传统,深入研究当代中国画创作面临的时代课题,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相结合,竖起中国画创作新风向;三是培养青年人才,为繁荣新时代美术创作积蓄青年力量、提供人才支撑;四是强化激励机制,在艺术教育、艺术创作方面建立健全艺术、教研、创作、管理体制机制。

林蓝 蔡祜|时代 温度:新时代中国画发展之思——“新时代中国画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冯远《高原春色图》纸本设色

69cm×88cm ,2009年

林蓝 蔡祜|时代 温度:新时代中国画发展之思——“新时代中国画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杨力舟《套马图》纸本设色

138cm×69cm ,2020年

林蓝 蔡祜|时代 温度:新时代中国画发展之思——“新时代中国画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何家英《胜利女神》纸本设色

233cm×130cm, 2008年

林蓝 蔡祜|时代 温度:新时代中国画发展之思——“新时代中国画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马锋辉《劲松》纸本水墨

360cm×144cm ,2022年

一、新时代中国画的机遇与挑战

在新时代的语境下,中国画创作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在新的机遇挑战面前开拓新题材,建构新图式,创造新语言,彰显中国画的时代精神内涵,探索其未来发展路径,是中国画家需要面对的课题。

结合个人多年艺术创作的思考与感悟,田黎明认为,中国文化具有自我反思和自我完善的内驱机制,中国画的初心便立足于中国文化这一机制。具体到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他提到,时代发展与审美需求相统一是当代中国画创作的新课题,这要求中国画家在现实生活的感知中不断深化、丰富自己的艺术理念,在创作上从传统中国画所追寻的天然、自然的生命状态、生活状态、创作状态层面上,增加对当代生活的体验,对时代语境与艺术语言、个体心性进行深度求索,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兼具时代精神与审美价值的优秀中国画作品。

林蓝 蔡祜|时代 温度:新时代中国画发展之思——“新时代中国画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李劲堃《晚钟》纸本设色

145cm×185cm ,1993年

林蓝 蔡祜|时代 温度:新时代中国画发展之思——“新时代中国画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林墉《红衣》纸本设色

104cm×82cm, 1980年

清华大学教授陈池瑜认为,当前我们处于百年大变局的特殊历史时期,我们正处在一个波澜壮阔的新时代。如何用艺术来表现时代主题,中国画如何创造时代的力作,成为艺术家和国画家共同关心的核心问题。他表示,中国的美术要记录、叙述、讴歌新时代的壮丽色彩,表现新时代伟大社会实践中的新形象,一方面,需要紧扣时代脉搏、把握时代气息,深入思考新时代的本质特点、社会发展趋势,掌握新时代背景下不同领域的新生活方式、新情感特色;另一方面,则需要从普通的生活中体现出时代的本质,注意表现时代生动的人物形象。此外,陈池瑜认为伴随着新时代中国画的快速发展也产生了新的矛盾,一是传统守见和现代展厅的矛盾;二是传统笔墨和当代的材料、工具、图像之间的矛盾;三是传统的文人审美趣味和现在的艺术观念的矛盾。如何处理好这些新矛盾也是当代中国画家须要深思的时代课题。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科研处处长于洋梳理了新时代10年中国画发展现状并提出五点思考。第一点是新时代中国画发展的艺术规律和整体特征,在文化自信的语境中,本土文化和民族艺术的态势已经呈现出建构文化形象的转型;第二点是笔墨传统在当下与未来的时代价值,他认为新时代中国画的笔墨传统与当代生活的关系,不在于以表现当代社会的写实基础与造型能力,也不在于以宣纸笔墨作为媒介所展开的西方现代主义的观念实践,而在于通过吸纳笔墨传统书写主体精神,使它完成中国内在精神的延续和拓展;第三点是中国画家的创作个性与时代共性的关系,他指出以强烈个人风格来表现时代面貌大场景的作品,是否具有一定的共鸣性,其个性能否承载时代的疑虑;第四点是创作当代中国画新时代经典的可能,于洋认为,在美术史的书写和画学创作生态的双重课题之下,新时代的新美术经典的诞生须要得到重视;第五点是图像时代中国画发展的困境和机遇,强调以视觉图像经验去表现、赏读中国画所产生的种种新问题与新机遇。

林蓝 蔡祜|时代 温度:新时代中国画发展之思——“新时代中国画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尼玛泽仁《紫霞气聚茶马古道》纸本设色

176cm×95cm, 2021年

林蓝 蔡祜|时代 温度:新时代中国画发展之思——“新时代中国画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许钦松《山水系列》纸本水墨

248cm×62cm×3,2014年

林蓝 蔡祜|时代 温度:新时代中国画发展之思——“新时代中国画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杨晓阳《陇南旧忆》纸本设色

69cm×69cm×4,2020年

林蓝 蔡祜|时代 温度:新时代中国画发展之思——“新时代中国画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周京新《战士系列》纸本水墨

225cm×52cm×4,2021年

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中国绘画研究中心主任王艾从新时代中国画学科建设的角度出发,分享广州美院中国画专业学科改革与创新的种种举措,以及在学科建设和学科设置的具体操作中产生的新的问题。比如细化的分科虽然能快速提升学生对中国画的理解能力,但同时也让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综合认识下降;又如中国画学科建设背后潜在的一系列结构性问题。王艾提到如果中国画专业参照成熟的学科建制,如采用文、史、哲等传统学科的学科规范、学术规范来建设,会导致中国画变成类似非遗研究或历史学研究;而如果强调中国画专业的创作方面,则在当下还没有较为成功的经验参考,他认为,中国画专业学科建设和学科设置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也是新时代中国画发展过程中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二、中国画现代性的再诠释

近代以来,对中国画现代性的实践与讨论产生了丰富成果,深刻影响了中国画的发展进程。步入新时代,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重大命题下,艺术创作被赋予了全新的文化使命,也为中国画现代性的再诠释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与视角。

林蓝 蔡祜|时代 温度:新时代中国画发展之思——“新时代中国画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郭怡孮《燎原》纸本设色

249cm×202cm 2021年

林蓝 蔡祜|时代 温度:新时代中国画发展之思——“新时代中国画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牛克诚《晴峦暖阁》纸本设色

180cm×96cm 2019年

林蓝 蔡祜|时代 温度:新时代中国画发展之思——“新时代中国画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徐里《写就青山上摩天》纸本设色

370cm×95cm 2021年

林蓝 蔡祜|时代 温度:新时代中国画发展之思——“新时代中国画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卢禹舜《天地大美·心驰神往·笔遂墨顺》纸本设色

384cm×179cm 2019年

四川大学教授林木在发言中梳理了“现代性”在中国的发展演变,认为当代中国美术界总是自觉地把西方的“现代性”当成中国艺术走向世界的标准、作为跻身国际化现代艺术的通道。中国作为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东方文明古国,有自己深厚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传承,应该守住民族文化的根本,树立守正创新意识,坚守自己的传统,走自己的路,摒弃西方现代性那种直线上升的革命性,采用渐进的方式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这也是新时代中国画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具体到艺术实践,林木认为,艺术家应该守住的是“我之为我”的自我,不需要那种前无古人,自以为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让人眼花缭乱的“艺术革命”,特别是作为民族绘画主流的中国画家,更应当在民族绘画现代化进程中体现自己的独立与担当。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甄巍以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画对外交流作为探讨现代性的切入点。他认为,在全球化语境中,中国画对外交流首先应该解决经验传递的问题,即新时代中国画创作要向世界传达什么样的经验,是个人经验还是集体经验,是来自传统或经典的图像的经验还是反映当代科技人文、社会生活的经验,或者是城市化、数字媒介化方面的经验?这种经验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民,不同国家有怎样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此外,甄巍提出,当下全球的对话方式一定是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视角,这就要求从事中国画研究的专家学者提出国际性的学术话题,除了自己与自己的沟通之外,也要强化自己与世界他者的沟通,将中国的中国画变成世界的中国画。只有当代中国画的主题变成世界绘画的主题之一,才能将中国画延伸到全球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群体。

林蓝 蔡祜|时代 温度:新时代中国画发展之思——“新时代中国画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龙瑞《翠叠春山又几重》纸本设色

130cm×66cm 2020年

林蓝 蔡祜|时代 温度:新时代中国画发展之思——“新时代中国画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贾广健《大芭蕉林意象》纸本设色

363cm×143cm 2016年

林蓝 蔡祜|时代 温度:新时代中国画发展之思——“新时代中国画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田黎明《山上阳光》纸本设色

292cm×132cm 2018年

对于中国画现代性转换过程中的传统与现代,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李若晴引用钱穆在《国史大纲》开篇的“凡读此书者,必先具备这样一种信念,对于我们本民族的文化和历史,必须要有温情与敬意才能读这本书”,认为看待新时代中国画现代转换同样需要有“温情与敬意”的情怀。只有抱着这种情怀,才能在充分理解和把握传统艺术发展自身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对其中不再与新形势相适应的因素进行适当的调整,补充积极有益的成分。李若晴也指出,对传统的调整与补充过程,不能全盘否定传统艺术赖以生存的精神实质,也要避免把继承传统当作沉重的历史包袱,将传统博物馆化。他强调,中国画不断变动的鲜活气息,是由各个时代优秀画家富于新意的创造构成的,因此,只有不断创造才能使中国画的传承变得有意义。

三、创作观念与绘画语言的思考

伴随着中国画创作观念的更新带来了绘画语言的变革,新时代的中国画形成了更为丰富多元的风格样式,关于中国画的创作观念与绘画语言的关系也成为本次会议学者关注的热点。

林蓝 蔡祜|时代 温度:新时代中国画发展之思——“新时代中国画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刘万鸣《圆融——调合郎世宁》纸本水墨

230cm×206cm 2021年

林蓝 蔡祜|时代 温度:新时代中国画发展之思——“新时代中国画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王玉珏《翩翩》纸本设色

124cm×122cm 2011年

林蓝 蔡祜|时代 温度:新时代中国画发展之思——“新时代中国画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杜滋龄《版纳晨曦》纸本设色

163cm×125cm 2009 年

林蓝 蔡祜|时代 温度:新时代中国画发展之思——“新时代中国画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刘健《钢铁战士》纸本设色

176cm×189cm 2012年

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室副主任陈明分析了21世纪以来主题性中国画创作的发展趋势,他认为,当代主题性中国画创作在题材、内容、语言、形式上呼应国家与主流社会的精神需求,在画面形象建构上体现的是主流意识形态。近10年来,中国社会文化的高速发展和政治经济的稳定,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环境,特别是在国展和美术工程的引领下,表现当代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创作日趋增多,反映了现在的主流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以及政治立场。新时代的主题性中国画创作在形式语言上的多样性和题材形成强烈的现代感,作品蕴藏着的文化含量和时代气象成为时代表征和国家意识,深刻影响了当代中国画创作的面貌。

同样探讨创作观念与绘画语言的话题,澳门高等教育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黄光辉则认为,创作观念更新所形成的多元绘画语言并不应成为关注的重点。她表示,新时代中国画创作语言的革新是传统与当代、东方与西方文化碰撞的必然结果,近几十年围绕中国画的探索与争论开阔了中国画的视野,促进中国画多元发展,但应该关注的并不是中国画语言形式的创新,而是其内在的精神表达。黄光辉以顾恺之的“以形写神”、谢赫的“气韵生动”为例,强调中国画创作中形而上的美学品格,认为这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方绘画的主要特征。最后,黄光辉提出,新时代中国画创作不应该拘泥于绘画形式的多样,也不要追求创作语言的独特,而是要深入思考如何找到恰当的中国画创作语言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多维度地理解中国画传统以及对外创新的开拓,维护中国画在当下语境中的健康发展。

林蓝 蔡祜|时代 温度:新时代中国画发展之思——“新时代中国画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张立辰《好秋》纸本设色

372cm×120cm 2014年

林蓝 蔡祜|时代 温度:新时代中国画发展之思——“新时代中国画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韩硕《五牛图》纸本设色

137cm×69cm 2021年

林蓝 蔡祜|时代 温度:新时代中国画发展之思——“新时代中国画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赵奇《暮色》纸本设色

136cm×70cm 2021年

林蓝 蔡祜|时代 温度:新时代中国画发展之思——“新时代中国画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袁武《暮色》纸本水墨

143cm×367cm 2009年

广州美术学院岭南美术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员庄程恒在发言中谈到现代考古学对现当代中国画艺术语言的推动作用。他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张大千等人通过敦煌再发现进而发展出全新的语言风格为例,延伸出对新、旧传统的思考。他认为,今天经常谈论的传统,诸如六朝传统、宋元传统、明清传统,基本都是以著名画家为中心,尤其是以宋元以来的文化为核心的绘画构建模式。而敦煌的再发现让中国画家看到一个以往宫廷绘画传统和文人画传统体系以外的强大传统,一套充满生机且广泛存在的新传统。庄程恒表示,考古发现中的艺术品或美术图像不仅是以视觉手段认知古代、认识传统的重要路径,同时也为美术界带来了很多原来看不到的,或者只是存在于描述中的视觉体验,为中国画的发展带来新动力。因此,在新时代的中国画探索中,艺术家有必要重建自己的表达模式和理念,这种路径是可以向内求索的。

林蓝 蔡祜|时代 温度:新时代中国画发展之思——“新时代中国画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满维起《苗乡三月春》纸本设色

138cm×69cm 2020年

林蓝 蔡祜|时代 温度:新时代中国画发展之思——“新时代中国画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王学辉《穽底人家》纸本设色

246cm×123cm 2015年

林蓝 蔡祜|时代 温度:新时代中国画发展之思——“新时代中国画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林容生《乡村纪实》纸本设色

245cm×123cm 2021年

林蓝 蔡祜|时代 温度:新时代中国画发展之思——“新时代中国画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高云《走近新疆》纸本设色

60cm×60cm×9,2010年

四、当代视觉经验中的中国画

中国画进入现代展览体系,不仅改变了中国画的创作思路与表现方法,同时,新的展陈方式和技术手段也为中国画带来了新的观看体验,本次会议中多位学者以当代的观看视角,对展览现场以及展出作品进行解读,并延伸出一系列的思考与讨论。

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徐虹认为,本次展览上的许多人物画作品运用了西方的绘画技巧但呈现出了中国的审美趣味,特别是运用中国艺术以小博大的方式,使画面呈现出弱与强、动与静的矛盾结合,生动展现人物在形象、情感等方面的多样性,凸显出新时代中国画人物画的重要成就,也代表了中国人物画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同时,徐虹表示,当代人物画创作中如何突破表层而深入精神层面的表现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她认为突破的关键在于对各种资源的选择和利用,当代文化资源和传统文化资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实状况,决定了无论是何种艺术手法、现代科技手段,或全球的文化资源都应该为我所用,这不仅是中国画发展所需要的,也是中国当代艺术和当代文化持续发展要必备的。

林蓝 蔡祜|时代 温度:新时代中国画发展之思——“新时代中国画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方土《清影》纸本设色

234cm×53cm×4,2021年

林蓝 蔡祜|时代 温度:新时代中国画发展之思——“新时代中国画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张江舟《高原阳光》纸本设色

140cm×70cm 2021年

林蓝 蔡祜|时代 温度:新时代中国画发展之思——“新时代中国画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孔紫《信天游》纸本设色

247cm×123cm 2021年

林蓝 蔡祜|时代 温度:新时代中国画发展之思——“新时代中国画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王来文《白描荷花册页》纸本水墨

33cm×25cm×10,2018年

浙江传媒学院教授杨大伟从当代展览布置的角度出发,提到现在很多展览在布展上都带有强烈的设计意识与公共意识,他认为这种新现象来自观看方式的转变,包括创作者、观看者的观看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这些被人为的、被公共化的展览场景,也在无形中改变了人们对于作品对象的选择与定位,构成了一种当代人对当代艺术表达的态度。在此基础上,杨大伟认为,新观看方式的出现,一方面,带来了具有设计意识与大众意识的展览布置;另一方面,也让人更怀念传统观赏艺术品那种渐进式的、自然的交流方式,比如观看范宽《溪山行旅图》时那种与自然和谐亲近的感受,会使观众不自觉地想要深入走进他的艺术世界,而不受到太多作品之外的元素干扰。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华艺术宫副馆长马琳提出,中国画领域经常说要从传统中吸收与拓展,到底要继承的传统是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传统既有远的如宋元传统、明清传统,又有近的如岭南画派传统、海派传统等。马琳认为,本次展览中冯远的作品展示了浙派人物画的传统延续至今发生的变化,唐勇力的作品表现了他对敦煌石窟壁画的理解,并将之运用到现代人物画的创作过程,田黎明的作品是把色彩和光影融入自己对中国画的理解中,可以看出他们对于传统都有不同的理解。因此,理论家在研究艺术家作品时要深入艺术家个体,避免宏大叙事。马琳还从展览的工笔人物创作联想到中国工笔人物画近20多年来蓬勃发展的态势,她认为这种现状的产生来自工笔人物画没有传统水墨画沉重的文化身份焦虑感,也来自工笔画家创作材料的广泛性远超传统水墨画,但她也指出,当代的工笔人物画存在过度装饰、过分甜美的倾向,妨碍人物精神性的表达与传递。

林蓝 蔡祜|时代 温度:新时代中国画发展之思——“新时代中国画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陈辉《山川异域》纸本水墨

200cm×160cm 2020年

林蓝 蔡祜|时代 温度:新时代中国画发展之思——“新时代中国画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苏茹娅《布里亚特婚礼》纸本设色

170cm×145cm 2012年

林蓝 蔡祜|时代 温度:新时代中国画发展之思——“新时代中国画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陈治《美姑》纸本设色

157cm×195cm 2012年

林蓝 蔡祜|时代 温度:新时代中国画发展之思——“新时代中国画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刘泉义《暮色》纸本设色

219cm×141cm 2002年


尚辉在研讨会最后作总结发言,他指出,本次参会的学者对展览及新时期以来中国画发展的总结梳理,谈到了主题性创作、水墨人物绘画创作、工笔人物绘画等话题,从内容与形式两个维度对当代中国画发展的现状进行学术分析和判断,彰显各位学者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敏锐的批评眼光。尚辉表示,新时代中国画的一个鲜明特征是回归到理性分析,虽各自的立场、角度等各不相同,但愿意尊重对方的想法,以特别平和的心态来进行交流。正因为当代中国画处于平衡的发展状态,也促使艺术家们无论是在观念还是在材料的选择上都勇于尝试,形成了丰硕的实践成果,为构建当代中国画的话语体系、价值体系、理论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参照。此次研讨会为思考新时代语境下的中国画转型与定位提供了新的角度方向,使我们对中国画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文/林蓝 广东省美协主席、广东画院院长,蔡祜 广东省美协理论委员会副秘书长

林蓝 蔡祜|时代 温度:新时代中国画发展之思——“新时代中国画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王冠军《女人三十》纸本设色

214cm×116cm 2013年

(来源:《美术》杂志社)

[ 责任编辑:于雅楠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