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孙博文作品因为有高昂精神的支撑变得更具力量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08-17 12:54:59
听新闻

《论孙博文山水画里的三维精神》节选

孙博文的画已不是通常意义的中国画,如果按中国画笔墨为底线,孙博文的山水画已突破了底线。但丝毫不妨碍我从他那里获得顿悟与力量。

孙博文是一个能够呈现当代意义的画家,这种“意义”尽管被当时所忽略和掩盖,但最终还是要大放光芒。

孙博文作品因为有高昂精神的支撑变得更具力量

▲孙博文《登高看云低》设色纸本

358cmX144cm

2001年作

释文: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传统的写意经典之所以笔墨有灵魂,不是因为笔墨的技法,而是因为笔墨的个性。

对于一位有着反思精神的画家,让写意有着更自由的表现成了孙博文晚年特别迫切的事。

孙博文从笔墨中抽身而出,他从泼墨、泼彩方面赋予写意画更开放的理解。

孙博文虽然从笔墨转向了大泼彩,但并没有失去中国画的写意精神,而是一种更为开放的写意精神。

孙博文的作品有一种强烈的“现代感”。

孙博文的山水表现了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宏大的山水时空意识,这一种虚拟而抽象的艺术空间。

宏大的山水意象不是再现世界的局部景象,而是力图产生某种心灵图景。

虚拟的山水世界也是当代中国画“现代性”一种转型,这种转型给孙博文的山水世界塑造了一个精神的“乌托邦”。

孙博文锐意求新的开拓精神背后,却让人感知到浓郁的传统文化情结,这与他在儒释道多元融合的传统人文修养有关。

中国画写意看似发乎笔墨,但笔墨背后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支撑,以及敏锐的艺术知觉,笔墨仅仅只是笔墨,很难在笔墨里赋予笔墨的灵魂。

他在传统的诗、书、画综合修养上,远比对固守笔墨的画家更有深度。

绘画终究是关乎精神与情感的艺术,这意味着他在内心世界里有一颗丰富“文心”,来理解现实、对话社会、洞察人情。

在道法自然与禅修领悟中,都可以看到孙博文对精神边界不断的拓展。最重要的,他以“务实”的态度来做“写虚”的大境界。

孙博文为虚构的山水意境赋予一种真实的情感,将个人的激情在瑰奇的意象和炫丽色彩中渲染出来。

孙博文的画面之所以有那么强的统摄力,他的山水画充盈着博大的天地语境。这种感染力使真实和虚构的界限弥合了,作品也因为有高昂精神的支撑变得更具力量。

孙博文作品所传递的正是文化和精神中感性、隐蔽的部分,它存在于生命舒展的过程。

将这种生命的痕迹,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让生命构成一部属于自己的历史。

(文/董水荣,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书画研究所所长)

孙博文作品因为有高昂精神的支撑变得更具力量 孙博文作品因为有高昂精神的支撑变得更具力量 孙博文作品因为有高昂精神的支撑变得更具力量 孙博文作品因为有高昂精神的支撑变得更具力量

▲孙博文《山水四屏》设色纸本

500cmX144cm

2000年作

(来源:卢乡书院)

艺术家简介

孙博文作品因为有高昂精神的支撑变得更具力量

孙博文(1938——2003),名九学,字博文,号汝阳山人,1938年出生于山东莱阳穴坊镇西富山村,辛亥革命老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孙墨佛(曾任大元帅府参军)玄孙,北派山水画大师孙天牧曾孙,师从关友声、黑伯龙、王企华、陈凤玉诸先生。1958年考入山东艺术学院,1963年毕业,毕业后主动奔赴莒南县文化馆从事基层艺术文化的组织和教育工作。1978年,孙博文离开莒南回到故里莱阳,最终定居青岛。1979年,孙博文拜莱阳籍著名画家崔子范为师,将崔子范简笔大写意花鸟画技法移用到山水画上,从而开始自创山水新貌。后又研习张大千先生泼彩泼墨画法,融合创新,独成一家。

孙博文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画的探索和创新,集诗书画印于一身。作品无论是巨幅大构,还是斗方小品,均笔墨雄健,气势磅礴;画面率真自由,流光溢彩;特别是晚年创作了大量宏篇巨制,尺幅之大,数量之多,完全突破了正常的观看路径和思维模式;题材之丰富,用色之绚烂,又完全颠覆了中国山水画的历史积淀和传统概念。孙博文先生的艺术成果是很特殊的,他对中国画大写意传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2年5月,孙博文先生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举办个人书画展,受到了新闻界、美术界的关注。

2020年11月12日,“淋漓华章孙博文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一批孙博文大尺幅的作品展现。让观众进一步认识这位生前不求闻达,画坛了解不多的画家。

2021年6月6日——17日,“淋漓华章孙博文艺术展”在山东美术馆再次呈现,集中展出孙博文生命晚期的中国画作近60幅,并围绕此次展览连续召开三次学术研讨会,先后有近百位专家学者,从全国各地赶赴山东美术馆参加此次研讨,这在山东美术馆乃至全国都是史无前例的。

[ 责任编辑:于雅楠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