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很厉害(来源:凤凰网专访蔡志忠视频)
因为一个吹牛过头的访谈,最近,很多人批评起蔡志忠狂妄时满腔义愤填膺,搞得晚上都睡不好觉。
蔡志忠当然不是庄子,更不是开悟的禅师,但当世又有几人真开悟?
殊不知,不管是漫画大家蔡志忠还是梁武帝,我们在看到他们贪图功德,执着空名的同时,更应该看到他们为佛门或社会所做的实际贡献以及可爱之处。他们的“无功德”是相对开悟之人而言,而对于普罗大众,他们当然是有功德的,而且还很大。
修行如登山,达摩是登顶者,强如蔡志忠至少已过半山腰,而芸芸众生都在山脚下,这里有一个站位和角度问题,好坏也是相对的。
这让我再次想起同样叱咤书画界,同样傲慢狂妄且名声更盛的范曾先生。
范曾(右)
“中国画家里我是第一,这个我很自信!”范曾对社会评价和市场排行嗤之以鼻,并称:“我是坐四望五,以待来日。(四品,已成大师,凤毛麟角;五品,谓之巨匠,五百年出一位;六品,可称魔鬼,从未看到)”。
范曾:澹泊 尺寸:35cm×69cm 2020年 价格:RMB 40万元
范曾有二十四字自评:“痴于绘画,能书;偶为辞章,颇抒己怀;好读书史,略通古今之变。”他形容自己的书法水准时毫不谦虚:“作为我个人书法来讲,我想用杜甫形容李太白的诗‘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来形容我的字比较合适。”并进一步说道:“乃幻变古规,自造家法,自信不轻让褚虞。”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种“自恋狂”症与蔡志忠如出一辙。
那么,各界大咖对范曾的评价又是怎样的呢?
黄永玉(右)与表叔沈从文(左)
在特殊的年代里,写大字报揭发沈从文最多的是他曾帮助过的范曾。心怀赤子的沈从文为人处世素有君子之风,但对此事却耿耿于怀,感到“十分痛苦,巨大震动”,乃至不吐不快。
作为师长,拒绝范曾扶灵的李苦禅,曾经评价范曾:"我没有范曾这个学生,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作家李敖曾经说过:"范曾人品有问题,当属可信。他的画乍看不错,但看多了,千篇一律。他的字做作讨厌,帐房的毛笔字而已。"
刘海粟同样直言:“这个人(范曾)品质不好,但是名气很大。”
朱新建评价范曾的画更是一针见血:不是说他的趣味过时,而是虚伪,所以不好,并不是说画古人就不好。
坊间热议的“流水线作画”为背景的合影
2010年5月至6月间,收藏家郭庆祥等人先后在《文汇报》发表《艺术家还是要凭作品说话》、《画家最终还是要凭作品说话》等文章,提到了“现在有一位经常在电视、报纸上大谈哲学国学、古典文学、书画艺术的所谓的大红大紫的书画名家……才能平平,他的中国画人物画,不过是‘连环画的放大’。”随即郭庆祥等人便被范曾一纸诉状告上法庭,这场持续近两年的官司所引发的“流水线作画现象”也引起了空前热议。
《“范郭之讼”社会影响报告》
虽然范曾最后赢了官司,却输了名声,范曾甚至一度成为过街老鼠,艺术评论界群起而攻之。“范郭之讼”仿佛还成就了艺术评论界的一匹黑马郭庆祥。
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向范曾先生颁发聘任书2012年
吊诡的是,范曾的书画市场依然如火如荼。“范郭之讼”之后的2012年10月27日,范曾还被受聘为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名誉院长,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无比自豪地决定把10月27日定为“范曾日”。
不仅如此,各界对范曾的褒扬之声同样不可小觑。学界泰斗季羡林评价范曾:“我认识范曾有一个三部曲:第一步认为他只是个画家,第二步认为他是一个国学家,第三步认为他是一个思想家。在这三个方面,他都有精湛深邃的造诣。”
文学泰斗钱钟书评价范曾:画品居上之上,化人现身外身。
范曾:《万物齐一金鼠呈祥》局部
范曾:《万物齐一 金鼠呈祥》 尺寸:145cm×367cm 价格:RMB 6000万元
与范曾过从甚密的资深好友——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评价范曾:今天在座的范曾,他没问题,是当代的大师,是当代的大书法家,是当代的大画家,而且以我外行的看法,他不只是当代的,也是几百年来,没有一个像他这样的大。
“有的时候他像孩子一样,他有很多赤子之心,他一激动就能够做很多旁人做不了的事。我相信他当年拿出300幅画来捐这个大楼(南开大学东方艺术大楼)的时候是心血来潮。范曾是个心血来潮的人,他不是深思熟虑做一件事情......所以他也常常吃自己心血来潮的苦果。”同样是范曾挚友、作家冯骥才称赞范曾是中国传统笔墨的代表人物:“范曾的绘画作品已经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几乎我们国人没有不知道范曾的画是什么样的......我们都知道范先生的作品很贵,为什么贵?仅仅只是市场决定了吗?其实不然,因为范曾大师的笔法与绘画之中体现了传统笔墨的颜色与味道。”
如今,范曾依然屹立于艺术市场一枝独秀,而郭庆祥已经逐渐淡出了艺术界。
范曾作品迎新画展,排队入场
2020年1月18日,“三绝诗书画——荣宝斋庚子年范曾新春展”卷鼠重来,范曾的书法20万一平尺,花鸟、人物80万一平尺全部售磬,最贵的一副(金鼠吉祥)以6000万价格与藏家结缘。开展前不乏通宵排队的粉丝,排队等吃瓜者无畏三九之严寒,也不惧帝都霾之醇厚,由范曾先生亲笔签名的100本作品集在展览开幕半个小时就被抢购一空。
自2004年以来,范曾在荣宝斋举办了十几年“范曾作品新春展”,它成为艺术界权贵云集的一场饕餮盛宴,范曾也成了荣宝斋的一块金字招牌。坊间传言,范曾在荣宝斋经营举步维艰之际挽救了荣宝斋,他以一人之力一度成为荣宝斋的顶梁柱,范曾和荣宝斋的孪生大合唱堪称艺术市场独步古今还在延续的不朽神话。
黄永玉的国画荷花作品(局部)
黄永玉曾说:“范曾认为中国画就是中国画,不要中西结合,只需把中国画画好。范曾这个人我不喜欢他,但在这个问题上的见解我们倒是一致的。”
其实,不仅他们在画格上趋同:以“甜俗装饰画”名世,他们的精神内核更是别无二致。他们都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博闻强识,颖悟过人,时局嗅觉敏感,且都成名过早,无心创作,画作不过是其长于社会活动经营的一个道具。
大师对话“科学与文学”——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莫言、艺术大师范曾同时亮相CCTV-1《开讲啦》2013年
2016年3月17日,范曾著领袖用典书法作品捐赠暨展览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西大厅隆重举办
当然,虽然他们在本质上目的一致,但在表现形式上有别:范曾直白露骨,吃相难看;黄永玉则隐讳含蓄,老谋深算。
辞国归国、国学开讲、诺奖对谈、领袖用典、倒背《楚辞》、《范曾自述》......自上个世纪60年代,范曾携毕业作品《文姬归汉》请郭沫若题诗事件始,巧舌如簧且能死能活的范曾在风口浪尖上长袖善舞。他的人生之路总是踩着舆论的焦点与争议,虽然起伏跌宕,却总能化险为夷东山再起,正可谓深谙“文坛登龙要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时尚先生》封面2007年6月号
黄永玉曾是中央美院最年轻的教授,83岁的黄永玉堪称权威男性杂志《时尚先生》最老的封面人物。
盖园子、撩女星、玩跑车、设计名酒包装,养名犬穿名牌,上时尚封面......老顽童黄永玉的时尚搞怪都逃不出“名利”二字。有媒体用了一个90后的词“酷炫狂霸拽”来形容黄永玉骨子里装B十足的顽皮野性幽默。“我的文学排第一,雕塑排第二,第三是木刻,第四才是绘画”这位“鬼才”兼“段子手”确实很懂得如何装扮自己,还很会把实话说出一股俏皮味。
老顽童黄永玉
尽管黄永玉的年岁稍长,并且曾经是范曾的老师,但在范曾看来,黄永玉并没有比他高贵,他一直将黄永玉当成是自己的同辈。范曾认为他与黄永玉之间的矛盾开端并不是自己挑起。
在范曾的记忆中,因为沈从文的关系和相关恩怨,黄永玉曾经公开发表8篇文章“骂”他。不久之后,范曾在万字长文《蝜蝂外传——为黄永玉画像》中为黄永玉画像:“忽有一矮矮动物撞我”。在他的笔下,黄永玉便是柳宗元笔下的一种背上有粘液的虫子——蝜蝂(fùbǎn),一路见东西就粘于身上,直到压死为止。他在文中称黄永玉多表面虚与委蛇,背后插刀,善于政治投机,对大人物谄媚,对弟弟则薄情寡义,还热衷于炫富。
范曾:《蝜蝂外传——为黄永玉画像》
范曾在文章中批评黄永玉的画呆板写实,荒率变形,既无色彩,亦无线条,国画还未入门,称其画:“巧密有余而睿智不足,停留在艺术的浅层智慧,而无佛家所谓的深入法性的‘如有智慧’。他早期的木刻作品极尽工细而殊乏醇厚内涵,善用刀法变化而不善用黑白对比,尚不能见彦涵、古元等大师项背,不可在一流版画家中厕身......概言之,黄永玉先生的画是工艺性的装饰画,品味不够高雅,基调缺乏纯净,有些故弄玄虚,有些哗众取宠,有些自命清高,一言以蔽之曰:有些伪......我们等待着黄永玉会渐渐入门。”
范曾插图《无题有感》
范曾还特意画了一幅配图,图中有一只含着骨头的狗,高傲地仰起头,即使被人牵着也不改其傲慢无礼的形象。
黄永玉:《永玉画猪》
黄永玉也不甘示弱,随手画了一幅《永玉画猪》。他巧妙地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留白”,将更多的想象空间留给了读者。
“一个人周围人们的面貌,大体是自己造成的,这谁也怪不了。”罗曼罗兰一语,既然范曾早已了然于胸,他还能怪谁呢?
一地鸡毛之后,不免让人感叹: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如果说黄永玉的可爱之处在于懂得如何调侃自嘲,那么,范曾的高光便在于势不可挡的经营格局与胸怀。
范曾与弟子朱军
论经营,当代江湖画家名利第一的宝座非范曾莫属。
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范曾”的名字早已家喻户晓。范曾有云:“现在市面上‘范曾’的画有500万张,其实我每年也就画250张左右的画,照此计算,500万张我要画两万年,所以市场上99.9%的‘范曾’的画都是假的。”范曾画作之炙手可热,可见一斑。
如果说,黄永玉、吴冠中等人都曾经与范曾产生过摩擦与冲突,那么晚辈崔如琢更是谈范曾必变色,就差暴跳如雷了。山雨欲来风满楼,他是攒足了劲欲与范大师试比高。
2016年2月25日,崔如琢向北京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捐赠1亿元,这也是故宫收到的最大一笔个人现金捐赠
2016年2月25日,“太璞如琢——崔如琢艺术故宫大展”在北京故宫午门展厅开幕。当日,崔如琢向北京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捐赠1亿元,这也是故宫收到的最大一笔个人现金捐赠。
黄永玉:你他妈又吹
2017年前后,范曾在电视媒体上大放厥词:“假我三十年,我定超过八大山人”。崔如琢则更进一步:“给我十年的时间,我要超越西方所有的大师。”个中滋味,各位看官自己体会吧。
2019年,崔如琢以8.8亿多的作品总成交价继续稳居榜首位置,第五次蝉联胡润艺术榜冠军,最贵一幅达到1.5亿。
崔如琢:《清秋荷塘听雨眠》局部
崔如琢:《清秋荷塘听雨眠》43×956cm.约37.0平尺2020年手卷设色纸本
题识:满塘荷叶动秋风。庚子夏,小雨绵绵,半里荷花争艳斗丽。如琢指墨于静清斋。
印文:如琢、甲申生、静清斋、崔如琢指墨
引首:清秋荷塘听雨眠。如琢指书。钤印:崔如琢印、静清斋
2020年10月16日,北京保利秋拍“太璞如琢:崔如琢作品专场”,崔如琢的《清秋荷塘听雨眠》以一亿五千万落锤,成为第15幅过亿作品,再度刷新崔如琢个人成交纪录。拍卖这个游戏水很深,虚实如何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只要不流拍,交给拍卖公司的可观税金一分也少不了。
时至今日,画大画如民工刷墙的崔如琢并非一无是处,其指墨画尚可一观,而他急起直追的社会活动能量更是不可小觑,然终究难逃其暴发户底色。
不是吗?坊间可以饶有兴致地谈论范曾和黄永玉的种种风流,对中国当代“最贵”艺术家崔如琢依然只能谈他的作品价格。
2008年,范曾为汶川地震捐款1000万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看人之短,天下无一可交之人;看人之长,世间一切尽是吾师”,我们在看一个人的缺点时也是对自己的警醒,同时,窃以为还应多看看人家的优点。我们再回过头来说范曾,这位在体制之外自力更生的混世魔王,近师黄胄,远师张大千,不只称霸江湖画坛,更好过绝大多数体制内圈养的不生蛋的鸡(美协、画院画家)。1984年,日本冈山范曾美术馆建立;1986年,范曾捐建并主持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2008年,范曾为汶川地震慷慨捐赠1000万现金(可不是像韩天衡发猛力捐赠个钟南山印章,又找媒体登报搞得满城风雨);范曾还是纳税大户,而今每一幅售出作品都交税完净,这种大手笔在中国画坛里是独一无二的先例,诚为异数,不是普罗大众所能望其项背。
"观其言更要观其行",不是说不能批评范曾,而是要有自知之明,并有一个相对全面公正的立场站位。一个年过80的老头,还能每天早上5点起床看两个小时的书,试问今天的书画家,能如此静心自律读书学习者有几人?
毋庸置疑,范曾在当代中国画坛是一个巨大而又具压迫性的存在。很多骂范曾的画家都想当范曾,但他们做事的气度与能量,哪怕是画画(范曾的线描水平不低),在范曾面前都相形见绌,也只能气急败坏地骂骂街过过干瘾,且骂得还很没文化。
著作等身的范曾
由此可见,人们打不倒范曾,不仅因为他的高情商和经营天赋,更因为他比今天绝大多数的画家更有文化底蕴和格局胸怀,这种因文化底蕴与格局支撑的气场毫不逊色于一个国家部级官员。
再回首,“一个亿小目标”、“马已今服”如击鼓传花般陨落,而大师们门庭依然官商鼎沸。
历史似乎在不遗余力地印证一点:在文化面前,金钱不过是昙花一现的粪土。
范曾为电影《手机》题字
他们貌似籍画名世,然文辞笑谈总是胜于画作。即便他们的文化艺术修养还远远不够高大,一座长期没有老虎出没的山中跳将出来几只猴子仍然足够唬人。
2008年奥运会期间,奥林匹克美术大会展览大厅门口左右各有一张范曾和黄永玉的大画。在展览之前的一个会议上,范曾和黄永玉,这对剪不断理还乱的世纪冤家,四目相对之后,无言相拥。
范曾说:我们心里,不恨对方。人的感情很复杂,不是世俗的人想的那样。
黄永玉:《九十啦》时年九十
在最近央视《人物》栏目的一个采访里,主持人提问:您曾说过就是三十年之后能超越八大山人?
范曾回应:这个显然是那时候有点狂悖无度,其实这个不好比的,不过呢,孔子还讲了一句话“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我狂狷两点都有。
据说范曾的字最近进步了不少,如此看来,年岁增长好比瓜熟蒂落,确实能沉静一个人的心境。
黄永玉:世界长大了,我他妈也老了
“世界长大了,我他妈也老了”,张梅溪走后,黄永玉——这位老了的“无愁河的浪荡汉子”也再无挂碍。
老来佛法都忘却,独立闲庭数落梅。如今,98岁的黄永玉和84岁的范曾已进入耋耄之年,这对老友同样形单影只,偶尔还会在镜头前生出一片余韵犹存的波澜。78岁的崔如琢和74岁的蔡志忠紧随其后,他们都是能量巨大的奇人,饱经风霜之后且能安享荣华富贵,这难道不是大福报吗?
末了,我想起黄永玉那句郁结之叹:“教授满街走,大师多如狗”。说这句话时,不知黄老是否联想到了自己?
大师在哪?目之所见,原来都是名利和名利衍生品。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当代大师们的底裤,虽有不堪,却不乏玩味,足以为镜。
(文/楚寻欢)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人物简介:
范曾,1938年7月5日生于江苏南通,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江苏南通人,中国当代大儒、思想家、国学大师、书画巨匠、文学家、诗人。现为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讲席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南开大学、南通大学惟一终身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元文化特别顾问”,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荣誉文学博士。他是当代中国集诗书画、文史哲、儒释道于一身的文化大家,平生著作等身,已出版一百六十余种诗、书画、哲学之著述,国家图书馆珍藏其中119种。
范曾提倡“回归古典、回归自然”,身体力行“以诗为魂、以书为骨”的美学原则,对中国画的发展厥功至钜,开创了“新古典主义”艺术的先河。1984年,日本冈山范曾美术馆建立;1986年,捐建并主持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2008年,南通大学范曾艺术馆揭牌;2011年,荣获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
黄永玉,笔名黄杏槟、黄牛、牛夫子。1924年7月9日出生在湖南省常德县(今常德市鼎城区),祖籍为湖南省的凤凰县城。土家族人。中国画院院士,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曾任版画系主任。
黄永玉受过小学和不完整初级中学教育。因家境贫苦,12岁就外出谋生,流落到安徽、福建山区小瓷作坊做童工,后来辗转到上海、台湾和香港。14岁开始发表作品,以后一段时间主攻版画,其独具风格的版画作品饮誉国内外。16岁开始以绘声绘色画画及木刻谋生。曾任瓷场小工、小学教员、中学教员、家众教育馆员、剧团见习美术队员、报社编辑、电影编剧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协第九届顾问,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
2020年6月4日,黄永玉以2019年度公开拍卖市场作品总成交额3,700万元人民币名列《2020胡润中国艺术榜》第17位。
崔如琢,美籍华人,著名书画家、鉴赏家、收藏家,1944年生于北京。幼拜师郑诵先习字,长投李苦禅门下学画。1981年怀揣800元美金,带着梦想行闯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始涉足书画、收藏、鉴赏等领域。11年后旅居香港,9年后再度回归故乡—北京。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崔如琢先生数十年如一日,心系祖国,致力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反对台独,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胸怀国内民众,关注国内和谐社会建设。
2016年2月25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由故宫博物院主办的“太璞如琢——崔如琢艺术故宫大展”开幕式上,画家崔如琢说:当天,故宫举办1亿元捐赠交接仪式,向崔如琢颁发捐赠证书以示感谢和纪念。据悉,这笔捐赠以现金转账形式捐赠,已经全部到账,成为目前为止故宫文物保护基金收到的最大一笔个人现金捐赠。
蔡志忠,男,1948年出生于台湾彰化,著名漫画家,吉林动画学院漫画学院名誉院长。
15岁起便开始成为职业漫画家,1971年底进入光启社任美术设计,并自学卡通绘制技术,1976年成立龙卡通公司。
蔡志忠先后拍摄了《老夫子》《乌龙院》等长篇动画电影,1983年开始创作四格漫画,已有《庄子说》《老子说》《列子说》《大醉侠》《光头神探》等100多部作品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多种语种版本出版,销量超过了3000万册。
2013年9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将推出首套“漫画版”中小学传统文化课程教材,共选择了蔡志忠漫画中的260个故事,编入教材。2015年蔡志忠执导的动画《山海经:天眼传奇》定于10月公映。
1981年蔡志忠获得金马奖最佳卡通片奖。1985年获选台湾十大杰出青年。1999年获得荷兰克劳斯王子基金会颁奖,表彰他“通过漫画将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学作出了史无前例的再创造”。2011年获“金漫奖”终身成就奖。
2020年11月17日,蔡志忠“落发”少林寺,法名“延一”。
(来源:楚寻欢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