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的山村,24cmx32cm(2023)
“小品不能小,小品要有大气象”这句话是张仃先生在看我小品画时曾对我讲的绘画道理。时隔三十多年,这句话一直是我研习中国画写生创作的理法之道且受益良多。尽管艺术历程中画风几经更迭,然先生之简括朴素的话语道出了艺术表现作品格调的根本,教化我心不得迷失。
黄山晨曦之光,32cmx46cm(2023)
书房里的光线,35cmx46cm(2023)
飞瀑落山间,23cmx69cm(2023)
时间追溯到1988年的秋天。那时,我结束了一年的中央机关讲师团赴广西柳州支教活动,拿着在广西支教期间得闲暇之余画在卡纸上的小品来到红庙北里的高职楼请教张仃先生。轻轻叩敲先生的家门,不一会儿楼道的房门打开,理召先生微笑着招呼我走进屋内,没等我坐定就看见张仃先生手持寿杖缓步从内屋走到客厅,示意我点了点头,慢慢地坐在了沙发上,随手拿起烟斗装上了烟丝,伴着打火机的咔嚓声,一缕青烟缓缓流出,缭绕在先生的面庞前渐散周边。片刻烟雾的遮罩挡不住先生锐利和善的目光和坚毅包容的身廓,我看到了一个大学者、大先生的从容与淡定,一个白发老人、艺术前辈的高瞻与胸怀。
云水禅心,23cmx69cm(2023)
皖南冬景,23cmx69cm(2023)
心怀日月,23cmx69cm(2023)
因为之前有电话联络,先生知道我的来意。此時,我拿出在广西画的国画小品展现在先生面前,一张一张地翻给先生看,每翻一张都想听到先生的指点与教诲。甚至觉得自己得意的作品或能听到先生的褒奖与鼓励,直到看到最后一幅小品时,先生也一言未发。我收起全部小品画正想要请教先生时,先生开口了。他说:“小品不能小,小品要有大气象”。先生接着又说“大画易空小画易紧。一幅好画应能收能放恰到好处”。我望着先生正揣摩着先生的话意,先生又说道:“画小品时要学会用大毛笔去尽精微至整体,大毛笔的笔尖可以勾勒细部,笔的中端和末端可皴、擦、点、染。墨气易控便衔接自如,笔墨多变可以一气呵成,浑然一体就能气韵生动了”。先生一席话让我豁然开朗,直击我小品画问题的症结与要害。
武夷山晨曦,23cmx69cm(2023)
山间有奇景,23cmx69cm(2023)
武夷仙境,23cmx69cm(2023)
领悟着先生的提示,我似乎意识到了我精微细致的作品中存在着只收不放的面面俱到和一丝不苟地描绘每个细节的毛病。因小品尺寸小,我只会用小毛笔作画,故画面过紧显得死板,缺少墨色团块烘托画面气氛。只有实,没有虚,只重视加法,忽略了减法,只在意细节变化,缺乏整体的墨韵节奏。影响了作品的艺术视觉效果与画面气象。再之后的写生,我把先生的话当作我写生创作的座右铭。“小品不能小,小品要有大气象”。“一幅好画应能收能放恰到好处”。“画小画要学会用大毛笔”等,这些至理名言一直影响我的艺术探索之路,鼓励着我对艺术的不断瞻望前行。先生真情简约的话语,既涵盖着艺术的品味与格调问题,又道出艺术处理手法的关键所在。还具体到笔墨技法的掌握问题,让我受益非浅,受用终身。感恩先生的教诲,先生的人格魅力与艺术风范之光茫一直高扬在我的追求艺术的前方。(文/陈辉)
逆光中的荷影,35cmx46cm(2023)
玉颜高洁,35cmx46cm(2023)
清气和风,23cmx69cm(2023)
部分作品展示:
雕刻时光,69cmx23cm(2023)
远处传来了雷声,35cmx46cm(2023)
家在溪水旁,23cmx69cm(2023)
入秋,69cmx23cm(2023)
天水一方,23cmx69cm(2023)
黄山破晓云海涌,23cmx69cm(2023)
幽谷泉声,69cmx23cm(2023)
溪山雾晓,32cmx46cm(2023)
烟雨桂林,23cmx69cm(2023)
(来源:雅昌书画)
画家简介
陈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基金评审专家委员会专家;清华大学教学顾问,清华大学名誉学衔校级评审专家,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仃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学会理事,北京市高等艺术教育协会理事,全国教育书画协会高等美术教育书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第11届至13届全国美展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