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同时,也不能否认,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
如何创造出更好更多的文艺精品?如何从“高原”迈向“高峰”?这成为了中国文艺发展的“时代之问”。这是一个沉甸甸的问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呼唤更好更多的艺术精品出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需要无数中国艺术家赓续薪火、再造经典,以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为回答时代之问,艺术工作者们思索、讨论、行动、探索,开启了从“高原”迈向“高峰”的旅程。
当代中国画实力派名家作为中国美术的砥柱中坚,是当代美术发展历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他们见证了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阶段,共同谱写了中国美术的发展篇章,毋庸置疑可称为中国艺术的时代高峰。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的号召,展示当代艺术大家的艺术风采,传承他们的为人、从艺精神,北京华夏文脉美术院联合拟举办“大岳回声——当代中国画学术典范六十家作品观摩展”,展示和梳理当代艺术大家在艺术创作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惠女水墨的新样式
郭东健先生长期创作中国人物画,名响画坛。最近他的研究性水墨惠安女系列作品,让人看了拍手称奇。
郭东健先生创作的惠安女作品一直以其特有的格调引发关注,对一种题材不时地探索用不同的技法表现,这是他在创作能力方面异于常人的直接体现,也是他拒绝平庸的一种自觉行为。
我觉的郭东健先生新作有三点值得一谈:超然脱俗之境,简拙灵动之风,笔墨精神之象。
一、超然脱俗之境
郭东健先生最近这批研究性水墨作品基本是“微作品”,画幅不大,应该是尺牍画页或方寸册页,形简意赅,单纯概括,虽为小品,但神完气足,气象不小。
他善于采用平面构成造型、主观笔意入手,技法在有意与无意之间、在控制与无束之间呈现,自在洒脱,欲言又止。在具体处理方法上,不斤斤计较于繁技末节,不刻意表现紧实细节,意到笔非,超然脱俗。其物象或虚空、或留白、或没骨,浅淡简括,气贯息畅。
这种线构穿插,似到非到留有余地远胜严整无缺,颇具当代意味,将惠安女情调表现得单纯之中见丰富,尽显写意水墨画应该有的心手双畅之境界。
二、简拙灵动之风
中国的水墨气象,既有自然气象,更有人文气象。郭东健先生的这批作品,虽为无主题戏笔之作,却不见薄、浮、滑、躁,自得古朴之气,清韵之妙!
作品大多以拙朴灵动的笔法入画,围绕“简拙”二字,力追形拙、线涩、力沉、气贯、韵足。如是,格调就自在其中了。 我想这显然得益于他长年精研碑学,擅长线法,修得笔下线条变化多端,挥洒自如,既见行云流水,又含金石意韵,既见苍厚又见飘逸。
中国画讲“宁拙勿巧”,“拙”并非扭捏作态,是经综合修炼自内而外气格的体现。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人物形态依形取势,形拙线朴,随机应变,见骨肉、讲架构、抓趋势、寻对比;“简”中有微妙、有暗示、有玩味,在各种节奏对比中,恵安女的艺术形象和自然情态呼之欲出,充分体现了中国水墨画的传神意韵和生命精神。
三、笔墨精神之象
郭东健先生在人物形象的建构中并不强调立体空间塑造,他十分在意强化作品笔墨肌理意趣,缩小客观性视觉感受,扩充主观性艺术表现。在水墨传统技法中将水墨与线条叠加融合,充分发挥了墨与线、水与色的独特性能。作品中随处可见笔墨浓淡互破,融合相生,丰富耐看,清晰地展示出除了笔法之外,他在墨法上的新突破。
这种以虚实、曲直、长短、点线之间的自由穿梭,艺术地再现了恵安女的特征;作品运用干、湿、浓、淡、焦、破兼施,将人物与服饰彼此关系进行巧妙区分,枯润对比,呈现合理的画面节奏形态,灵动自然,妙趣横生。
我们在这批系列的水墨画中还看到画家的匠心独运,特别是在运用水墨捕捉轮廓外形的画外之音,笔与墨与水的融合洇染和渗透,恰到好处,敏锐而精彩。
水墨画讲究“墨即是色”,“墨分五彩”体现了墨中色阶的缤纷,适用于中国画情绪表达。如北宋沈括《图画歌》云:江南董源传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东健先生在这批画中采取的“水晕墨章”法,吸收山水、花鸟画技法,随机调动各种笔法墨法功能,大大提升了技法的丰富内涵,別有一番韵味;一支毛笔在手,上下翻转,左右折移,巧施点染,熟中见生,形成多看点、多趣味,单纯有趣,无不神妙,生动展现了水墨革新的无限前景和多种可能。
(文/岸子)
(来源:华夏文脉美术院)
画家简介
郭东健,福建省画院原院长,福建省美协副主席。现为中央民盟美术院副院长,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美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福建省民盟书画学会会长,民盟中央美术院福建分院院长,福建省人物画艺委会常务副主任,福建师大美术学院、福建工程学院、华侨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