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学无定法而存以大义——魏庆立对水墨艺术的见解与探索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08-04 13:21:54
听新闻


学无定法而存以大义——魏庆立对水墨艺术的见解与探索

  科班出身的魏庆立,历经多年的艺术实践,在继承传统艺术精华的同时,开创了独具特色的艺术语言,其作品不仅体现了扎实的功底,还展现出持之以恒的艺术探索精神。

学无定法而存以大义——魏庆立对水墨艺术的见解与探索

学无定法而存以大义——魏庆立对水墨艺术的见解与探索

学无定法而存以大义——魏庆立对水墨艺术的见解与探索《翩跹》160x160cm

柘庐魏庆立具先秦古风,耿直清介。其迥然尘世之气息,更难以方诸何门何派。一如他对水墨艺术的见解与探索——学无定法而存以大义。凛然如纯阳的太阿之剑步虚于无间;护持正道“当其仁不让于师”的磊落与坦荡,备具优良民族品质。明清以来,皇权社会与道统文化之争令人沉默,明哲保身;而或继绝学或盗天火者的舍生取义则令人泪目,况且他们砥砺守正而不自居。《诗经•唐风•扬之水》“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学无定法而存以大义——魏庆立对水墨艺术的见解与探索《远征1》160x160cm

他好古书杂典,蕴养心性;大隐于市,浪迹红尘以体道;水墨为媒介,真诚而敏感地阐释对当下生命之慨叹;以醇古之心目变幻时代而又无奈于亲疏之间。对于高古艺术文化的留恋与当代思维的一体化貌似水火不容,在他这里却是浑然天成的和谐。这种和谐固然是他由少及壮不间断地读书、修持的结果,更为颖悟的天性、丰富的阅历所支撑。于人文,他敏悟而留连。陶庵《夜航船》中的风雅,信手拈来,无不合道。此上天之眷顾,却徒增生不逢时之感慨。高成品率的当代学院教学对于普及美育具有一定功绩,却难免在收获大片速生林的同时收割了孕育期的西极若木。难得的是,于艺术,柘庐兄早慧而免成,勇猛精进,于传承间,“终日乾乾,夕惕若厉”。

照耀着正道的光,躬耕砥砺,说起来轻松,而现实之中又何其难能可贵。

学无定法而存以大义——魏庆立对水墨艺术的见解与探索《远征3》160x160cm

传统士夫,世风剧变时冥顽不灵、手足无措乃至于溃败投降,我们固然不必苛责;但肩负“横渠四句”使命的艺术家依然守望于麦田之崖,则必须鼓掌点赞。这也无怪乎新兴的视觉哲学家以当代艺术自居了。哲人与艺术家,使命相通,虽出发点不同,视域各异,思维模式迥然,而终极目标却能越万水千山同气相求。人类的愚痴、苦难如知识一样浩如烟海,智慧之舟如寸心飘摇于风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无论是杜尚的《泉-小便池》,还是柯莱因的《空》之展览,乃至安迪•沃霍尔的《Brillo肥皂盒》,都是借“禅”之哲思与话头在扁平化的视觉世界投掷的炸弹。

学无定法而存以大义——魏庆立对水墨艺术的见解与探索《和鸣》180x98cm

穷尽面貌之新,而喧嚣后的寂寥,让人临渊于“道”“用”之间的断崖。内质与外层的隔阂由时代、历史、社会、物质发展不同步所造成。夫子云:“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焉。”“德”内在且隐性,“色”表层而显性。故“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沌沌傫傫,返本归元。萨特揭示,外在律法、习俗等“他人”即“我”之“地狱”,羁绊了自由,而自由与意志的绝对性又必然导致绝对的孤独。无人甘心独享这份孤独。在人类内心深处寻求共鸣,近乎以古今历史和个体生命深度为代价的殉道精神。孔子所云“古之学者为己”正是此等境界。柘庐兄数十年如一日漫漫修持,博览约取,“极高明而道中庸”,才于拔剑四顾的茫然间不致迷茫。

学无定法而存以大义——魏庆立对水墨艺术的见解与探索《故园》180x98cm

情感型传统艺术家,在当代社会中“不敢为天下先”,“勇于不敢则活”。

当代的传统艺术家,在水墨这种本身即具矛盾属性的语言媒介面前,承载着超验古今西东的磨合。其成就与心血混纠结与痛苦而为一,心得感悟“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而尴尬的是,同所有当代视觉艺术家一样,他和他的作品难逃展示与解读的命运。古代东方的“道”、“法”、“器”、“用”在现当代生活中要么如“明日黄花蝶也愁”,要么“养在深闺人未识”,无发声机缘。隐遁也好,闭关也好,躺平也好,“将以有为”也好,艺术个体的心态与形式不能给众生提供感官刺激。这似乎是一种落伍或者遗憾。对传统图像进行现当代意义的视觉分析成为折中与桥梁。

学无定法而存以大义——魏庆立对水墨艺术的见解与探索《天一生水》180x98cm

跨感官的解读就像“符号所构成的译文”——具表层功效性,但深入到语意乃至心灵之通会层,则面临“言不尽意”的历史难题。其重灾区就是图像分析学。高居翰、方闻、巫鸿等大家在几经尝试之后,移师于文学性与社会学角度的当代阐释方面,这既具功能性又巧妙迂回的做法还是把硬骨头留给了躬行中“落伍”的艺术家。

艺术本身的传播属性允许也需要“让子弹飞一会儿”。

学无定法而存以大义——魏庆立对水墨艺术的见解与探索《山海新经》180x98cm

身处时代变迁中,柘庐对“道法”与“器用”之品咂、体悟正处于恍惚间;而其闻道、味道、证道、传道的媒介只在片纸寸槠,“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其纠缠的笔墨“惚兮恍兮,其中有象”,在格物致知中次第生发“云生结海楼”,暗流涌动而终归于寂——似是而非的形象难掩“岂有他哉”的一默如雷,发空谷传音之鸣和。诗文、书、画如风行水上;心、眼、手得鱼忘筌;物、我、境浑然坐忘。“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艺术生涯中,第一要义即“道”“心”之合,这源于持续的生命力,也阐扬着永恒的生命力。

学无定法而存以大义——魏庆立对水墨艺术的见解与探索《柘庐造境1》138x68cm

“福祸相依”,苦乐亦相成。这个世界,对于纤敏者而言,更是五味杂陈。孤寂时与山川终日对坐的“相看两不厌”,悲喜莫名时秉烛照花所感受到的“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烟霞痼疾”与“花痴”的自在,备见先贤“乐山”、“乐水”的从容与洒脱。

学无定法而存以大义——魏庆立对水墨艺术的见解与探索《柘庐造境2》138x68cm

传统山水、花鸟画之形象极具跨越性的语义内涵,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多获瞩目。而于生发其形象的笔墨语言之深层体验却需要“拈花一笑”的会心。他以此为载道之文,既是勇担职责,也是一种无奈。“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大涤子道:“见用于神,藏用于人。”水到而渠成。柘庐之作,水墨丹青,花叶扶疏;丑石枯树,横斜自若;钤印题款,布局精妙,欲与人言说,却止于动情之际。“夫物芸芸,各归其根。”恣肆而自律,迟疑而坚定,作品经“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的次第历程,弥散“感”、“受”、“孕”、“育”、“生”、“发”、“衍”、“化”之艰难。透过这些形象,大家自然感受到来自画外的生命律动和空气的纵容。东坡论道:“可以寓于物,不可留意于物。”

学无定法而存以大义——魏庆立对水墨艺术的见解与探索《柘庐造境3》180x32cm

现当代消费社会的数字化、扁平化,挤压了众生生长的空间。标签化的人格和商品化的思维创造着完美的智能人偶,唯独缺少生命。

社会结构串联且复杂,深深异化了“单向度”的现代人,他们需要生命深层结构的灵魂、精神、鲜血与个性,而非注入。格式塔视觉心理分析为当代人凿开一扇窗,仍不比但以理为“巴比伦之囚”所辟之归乡路。庄子以“倏”、“忽”二帝强开“浑沌”七窍之寓言警醒这种“单向度”思想与行为。行路,惟有个体沉浸、探索、内省乃至牺牲。

学无定法而存以大义——魏庆立对水墨艺术的见解与探索《柘庐造境4》180x32cm

“天不变,道亦不变。”柏格森生命哲学解读道,无常的是表层的物化,而本质的内核保则永恒、绝对。现代生活于此关头,文化与炫目的社会暂时脱节,终南捷径为人追慕,“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浮生为流光所涉,按图索骥终将徒劳。传统文化的无言裹挟在当代艺术表现中,需心态之超然与信心之笃定,“有所为,有所不为”。于作者而言如此,于读者而言亦如此。《金刚经》如是说:“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否?”

学无定法而存以大义——魏庆立对水墨艺术的见解与探索《柘庐造境6》180x32cm

无论是尼采还是海德格尔,现代人心灵危机之呐喊和对诗意、艺术生活态度之呼唤同样急切;同修也能在庄子和井上有一之间感受到跨时空的共鸣。这与其说性格的契合不若说“故能成其大”的道统之所自。

学无定法而存以大义——魏庆立对水墨艺术的见解与探索《柘庐造境7》180x32cm

魏兄其作,百转千回,跨越时代、媒介、文化而以言道为圭臬,物象的美、丑,笔墨的妍、质,丘壑的知白守黑,情感的纠结与畅快,固然引人深思,于他则不过是鸿爪雪泥,不计西东的心灵游历。古圣先贤“以神遇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遇行,依乎天理”,举手投足间莫不合道,无意于面貌之翻新,惟系“吾道一以贯之”的内核。

学无定法而存以大义——魏庆立对水墨艺术的见解与探索《柘庐造境8》180x32cm

古圣先贤越千年的雷音,仍给众生以当头棒喝,以醍醐灌顶,正是以千百劫的心血供养善缘所结苦果而酿之酒,历久弥醇。

鲁人喝酒亦体道——“讷于言而敏于行”。“都在酒里了”,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老友重逢,幸运、感激、兴奋、委屈、放松、愉悦各种情感电光火石间获得平静,苦涩、老辣、辛酸、绵厚一线入喉,却又无迹可寻,方化作甘醇回荡于舌尖。沉醉于他的水墨世界中,“妙处难与君说”。微醺间,无主无客,感触到了古人的“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文/马

学无定法而存以大义——魏庆立对水墨艺术的见解与探索

(来源:创荣时代艺术中心)

画家简介

学无定法而存以大义——魏庆立对水墨艺术的见解与探索

魏庆立,山东济南人,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艺术硕士。1956•如释艺术工场、如释书院学术主持,独立艺术家。

[ 责任编辑:窦静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