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孙博文以艺术之骨相气象见证时代生机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07-31 13:14:53
听新闻

孙博文长时间苦心经营而在短时间的爆发式的呈现,这种体量和氛围构建了一个生命能量场,我们在这个场域里面感受到一个艺术家作为个体的蓬勃的生命能量。

孙博文深入百姓生活之中,其艺术之道在于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以艺术表现的骨相和气象见证了一个时代唤发出的勃勃生机。

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孙博文以艺术之骨相气象见证时代生机

▲《一江秋水连云起》设色纸本

451cmX144cm

2002年作

款识:

满载一江秋色,平铺十里霞光。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

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对传统书法的深入理解和研究,他以书法的点画对应宇宙运动变化,以筋骨肉传达精气神的生命体,传达心迹、性情与精神境界。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蕴育了一代一代的艺术创作,更成就了一代一代的大家,这种感染是极其深沉而且极有内在生命力的。这种厚积薄发的传统,这种有容乃大的包容力,恰恰成为孙博文巨幅创作背后内在和充沛的力量与支撑。

在他的作品中特别能够感受到艺术家积年累月之后的爆发力、持久力和掌控力。

作品中虽然也还运用了大量的传统山水的元素和笔墨实践,但以蓬勃的色彩拓展出的新的形式和内涵,恰如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但是已经进入禅悟的第三个境界,达到以山川言志的气象万千的景致,呈现了诗意和美好的世界。

孙博文的艺术作品有突出的现实感而不是和现实疏离,这是基于他个人的历史境遇对当代意识、当代视觉文化与感悟的有效契合。

孙博文的艺术创作,尤其是其极富视觉冲击力的巨型尺幅和喷涌而出如地火、海浪般的色彩能量,展示了他对中国画致广大的贡献,提示我们中国画的色彩和表现尺度还有巨大的发挥和拓展的空间。

无论对于传统还是对于现代,孙博文都有着自觉的继承和发扬,既是对时代的自觉也是对民族的自觉。孙博文所进行的尝试与突破,有效地成为了中国画革故鼎新和进行现代变革的表现方法和路径,也真实地反映了艺术家在创作实践中的文化自信。

孙博文的艺术实践为中国画的创作发展、为中国美术史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个案,值得持续研究和反思,推敲和总结。

( 张鹏,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美术研究》杂志社社长,《骨相 · 气象——孙博文的艺术创作》节选;来源:卢乡书院)

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孙博文以艺术之骨相气象见证时代生机


 

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孙博文以艺术之骨相气象见证时代生机


 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孙博文以艺术之骨相气象见证时代生机


 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孙博文以艺术之骨相气象见证时代生机

▲孙博文《山水四屏》设色纸本

500cmX144cm

2000年作

艺术家简介

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孙博文以艺术之骨相气象见证时代生机

孙博文(1938——2003),名九学,字博文,号汝阳山人,1938年出生于山东莱阳穴坊镇西富山村,辛亥革命老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孙墨佛(曾任大元帅府参军)玄孙,北派山水画大师孙天牧曾孙,师从关友声、黑伯龙、王企华、陈凤玉诸先生。1958年考入山东艺术学院,1963年毕业,毕业后主动奔赴莒南县文化馆从事基层艺术文化的组织和教育工作。1978年,孙博文离开莒南回到故里莱阳,最终定居青岛。1979年,孙博文拜莱阳籍著名画家崔子范为师,将崔子范简笔大写意花鸟画技法移用到山水画上,从而开始自创山水新貌。后又研习张大千先生泼彩泼墨画法,融合创新,独成一家。

孙博文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画的探索和创新,集诗书画印于一身。作品无论是巨幅大构,还是斗方小品,均笔墨雄健,气势磅礴;画面率真自由,流光溢彩;特别是晚年创作了大量宏篇巨制,尺幅之大,数量之多,完全突破了正常的观看路径和思维模式;题材之丰富,用色之绚烂,又完全颠覆了中国山水画的历史积淀和传统概念。孙博文先生的艺术成果是很特殊的,他对中国画大写意传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2年5月,孙博文先生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举办个人书画展,受到了新闻界、美术界的关注。

2020年11月12日,“淋漓华章孙博文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一批孙博文大尺幅的作品展现。让观众进一步认识这位生前不求闻达,画坛了解不多的画家。

2021年6月6日——17日,“淋漓华章孙博文艺术展”在山东美术馆再次呈现,集中展出孙博文生命晚期的中国画作近60幅,并围绕此次展览连续召开三次学术研讨会,先后有近百位专家学者,从全国各地赶赴山东美术馆参加此次研讨,这在山东美术馆乃至全国都是史无前例的。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