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发展到了今天,是不是仍旧还要延续之前的传统画法?显然,曾经的中国画创作巅峰已经难以超越,这是一个早已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当代的中国画需要变革,只有变革,才能给中国画创作带来新的生命力。其实在过去的几十乃至上百年年的时间里,已有无数的画家对于中国画的发展,作出过许许多多的探索和实践,其中将西方绘画元素融入到中国画的创作中来,就是其中的创新手段之一。
既然是中国画,它的本质就离不开诗书画印,离不开水墨色彩的运用,离不开书法在中国画上占据的位置,离不开画家制印的深厚功底。创新不是对之前传统的一概废弃,创新的目的是为了对传统绘画的更好发展,是为了让当代人更乐于接受。在这方面,画家虢筱非的努力,倒也有了一点起色,给了我们些许惊喜和期待。
虢筱非的作品都比较有烟火气,他从最朴素的地方着手,形成了当代中国画的创作风格,我个人认为,这与新瓶装旧酒不是同一种概念。中国画之所以称之为中国画,它必须要有中国画的基本元素,同时又不能完全生搬硬套传统中国画的画法,这样才有可能赋予中国画发展的时代特征。
时代特征是中国画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印痕,离开了时代这一概念去画中国画是没有意义的,这也是被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画创作已经证明的事实。
我之前曾经说过,画画不一定非得做专业画家,工作之余坚持画画,同样也是一种创作,而且能够心无旁骛的投入到创作中去。虢筱非的职业是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的高管,画画对他来说至少没有太多的生存压力,所以画画成为了他工作之余的一种爱好和乐趣。同时,虢筱非又因为出身于媒体人,所以他画画的视角更多的放在了现实生活中,放在了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
虢筱非告诉过我,这些年,他用自己的全部业余时间,行走于洞庭湖沿岸;他用挂职这一地区的机会,去深刻的感受和体验了当地住民的生活状态。他的创作激情来自于他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来自于他对这里的人淳朴善良的眷恋,于是,他用手里的画笔不停的画,目前巳经创作出了300多幅洞庭湖风物人情系列作品。
他是一位画家,更是一位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文人,他想为这一系列作品出版一本书,举办一次画展,让更多的人知道洞庭湖,了解洞庭洞,喜欢上洞庭湖以及这里的住民。
当真正文人比较稀缺的今天,我从心底里是赞同和赞赏虢筱非创作风骨的。尽管我的重点是艺术市场,但我有时候又很排斥画家画画的市侩气,难道我们就一定要把市场视为画画的动力吗?这样画岀来的画又能有多少真情实感呢?
在我看来,画家画画确实离不开巿场,不过当画家画画过于迁就市场,那是很难画出好画来的。虢筱非说,他画画坚持原创,坚持自己的风格,因为他喜欢画画。我认为他这样做是对的。
我看过虢筱非的许多画,无论纸本设色,还是纸本水墨,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都有其鲜明的原创个性,这与他作为媒体人出身,喜欢用新闻视角,投入感情的进行艺术创作有很大关系。
我不是说虢筱非的画有多少好,至少他的画不是“无病呻吟”的,是有烟火气的,也是保持了良好“生态环境”的。相对于不少当代艺术作品,它们是可以融入到我们生活中的,为我们乐见的。
(文/朱长元)
(本文照片均为虢筱非的作品)
(来源:朱长元公众号)
作者简介
朱长元,资深媒体人,收藏家,独立艺术评论家,国际艺术经纪人朱长元,以独特的风格谈艺术创作和艺术市场,用可操作的角度讲述艺术知识和艺术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