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宋海永的《援建北川》:“图像时代造型艺术独特性”的再审视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07-28 08:44:36
听新闻

中国美术馆正在展出的《时代的华彩——山东艺术学院建校65周年美术作品展》上,有一幅宋海永创作的油画《援建北川》——这幅从2010年开始创作至2013年完成的作品,是当年山东省重大历史题材绘画工程项目成果之一。也就是说,这幅油画作品属于主题性美术创作。

宋海永的《援建北川》:“图像时代造型艺术独特性”的再审视

《援建北川》

宋海永

200cm X 250cm  布面油画

2010-2013年

山东省重大历史题材绘画工程项目

(山东美术馆收藏)

对于主题性美术创作,尚辉在《凝固的史诗——绘画造型的叙事性重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一书中进行发问:“在经历现代主义对艺术本体价值的追寻和新媒体对艺术观念性的拓展之后,如何认知或重建书写视觉史诗的造型艺术——主题性美术创作的艺术本体价值。”继而,他在书中也作出了回应——提及两个基础理论,其一是对图像时代造型艺术独特性的价值认知;其二是对造型艺术叙事性特征的理论重识。

关于“图像时代造型艺术独特性的价值”,其实难以脱离创作者对创作作品所体现的主体背景,以及创作者的时代背景。我们现在常说,艺术要顺应时代发展。那么,我们现在又是处于怎样的艺术时代?是大谈“当代艺术”的时代?就像尚辉所说,艺术的当代性是民族精神在某个时代的艺术创造与审美浓缩,并没有超越民族精神、国家意识的抽象的艺术“当代意识”。就像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崛起,解构的不只是再现性艺术,还有其背后从宗教与历史主题表达中解放出来的个体审美创造。

当我们立足这样的当代艺术思考后,反观宋海永的油画《援建北川》也就有了“图像时代造型艺术独特性”的再审视。首先,从图像时代造型艺术的背景价值来看,2010年5月9日新华社的一篇新闻报道题目为《再造一个新北川——山东省对口援建北川纪实》,讲述了“5·12地震”后,山东全力推进对口北川县援建工作,一座现代化新城在3万多双手中发生蜕变。油画《援建北川》所描绘的就是这样一个蜕变与再造的过程,浓缩协力与互助的瞬间。也就是说,这幅作品反映的是在特殊时期下,重建家园的精神风貌。这样的现实主题的作品画面,难以脱离叙事性的主题表达以及对现实生活场景的细节描绘。也因此,关于照片图像与绘画作品叙事的相关问题也自然浮出水面。

也就回到了前文中所提到的尚辉认为的主题性美术创作关涉的重要基础理论的第二点:造型艺术叙事性特征的理论重识。尚辉认为,“叙事性不是绘画艺术的天敌,而绘画最具独特的叙事语言就是造型艺术形象的塑造语言,离开了绘画塑造形象的独特方式,也就否定了绘画的存在。”对于这句话,我在贡布里希的《木马沉思录:论艺术形式的根源》一文中找到了对应:“任何图像在某种程度上都带有制作者的迹象,但是,把图像看成像照片那样反映了固有的现实,就误解了制像的整个过程。”

中国的油画艺术作为西方舶来品,从宏观角度看其发展,欧洲历经六七百年的发展,我们在更迭上虽滞后,但中国油画的发展,却在短短的一百多年中经历了西方油画的迭代发展,尤其是中国的民族底色与西方艺术思潮不断生发着融合与碰撞。无论是20世纪初期,徐悲鸿、刘海粟等人的赴欧留学,还是80年代以后油画家们的新探索,油画创作中的中国民族精神始终没有脱离创作者们的视野。如今,当我们面对中国的油画创作,就像张祖英在《关于中国油画现状的思考》一文中所说:“从文化发展规律看,油画艺术引进中国,中西文化碰撞,就会产生不同的创造性成果,正如美国的基辛格博士所说创造性经常产生于两个不同概念碰撞的火花中。油画进入中国必然会面临中西两种文化交流、碰撞、融会的过程。”

西方艺术强调空间、体积与光影变化等,而中国艺术强调一种“生生而具条理”。唐代张彦远曾说“得其形似,则无其气韵。具其彩色,则失其笔法。”这也道出了中西绘画的不同底色。文化,本就是一种表达。面对当下的中国油画发展现状,张祖英在文章中提出了要加强中国油画的写意性研究的观点。他认为“从绘画发展的历史看,写意表达的作品与原有的绘画最不相同的地方,是它对原有绘画目的和绘画技法标准的突破,是根据自然之美的客观形象表现出艺术家心灵的境界。”这也契合着或说体现着中国艺术的文化底色。

而对于油画中的书写性,则是宋海永油画作品中始终一以贯之的个人特点,油画《援建北川》也不例外。毛岱宗在《“陌生化”视野中的宋海永》一文中对宋海永的油画创作评价说,宋海永的做画用笔犹如他的做人做事,落落大方,不拘小节。并具有自然质朴的品格。古人在作画中追求的“一笔下去,形色兼备,笔墨相发”之技巧,在他的作品处处可见。就以油画《援建北川》为例:主体人物纪念碑式的构图,不仅表达了援建人民的形象,更营造了现场感的真实性与环境。画面主体人物的蓝绿色衣服,与主体环境的施工设备、远山相呼应,画面人物形象的刻画,并不是照片化的原本还原,每一个人物都面向不同的方向,画面书写性的绘画方式,塑造了每一个人物的神情都透露着不同人物的不同内心,有效暗示了援建北川的现场处境,而画面中那个正面向前望着的人,向前望,不仅仅是一种视觉的角度,更暗示了援建北川时人们心中的那份坚定。

对于主题性美术创作,尚辉认为从根本上说不完全属于个人叙事,而是有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某个历史时期所呈现、所需求的一种思想或一种理想的审美表达,是某个时代精神与思想对历史的再度关照。而对于油画《援建北川》所呈现的画面,在面对画面的同时,画者、画面主体以及画面背后的时代都向我们扑面而来。或许,这也就是所谓的图像本就自成一物;或许,就像沃尔夫林所说,绘画得益于绘画之处胜过得益于自然。

(文/薛寒冰 来源:宋海永研究生油画工作室)

宋海永的《援建北川》:“图像时代造型艺术独特性”的再审视

画家简介

宋海永的《援建北川》:“图像时代造型艺术独特性”的再审视
  宋海永,1973年出生于山东淄博,1995年本科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油画教学研究方向。现任教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油画第三工作室,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油画艺委会特邀委员。作品入选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美展,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等多项展览,并在山东省的展览中多次获奖。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山东省美术馆,大都美术馆,荣宝斋等机构和私人收藏。



[ 责任编辑:陈雅雯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