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用这首诗句来形容郭石夫先生的艺术之路是非常贴切的。“书画不是杂技,不是体育竞赛,它是更高一层的文化,是一个画家全部精神世界的产出与发生”。
祖籍天津的郭石夫在1945年出生于北京,后从教会学校转入米市胡同中心小学,直到8岁便开始同外祖母蔡心冰学习绘画。1958年参加了北京新兴京剧团,出演“黑头”一角,如今也叫工花脸,后来随京剧团调到新疆,并在中印边界的叶城进行慰问解放军的演出。在演出期间,他创作了许多关于北疆、南疆的写生作品。
因为想系统的学习绘画,便从京剧团辞职回到北京,在故宫绘画馆中学习绘画。学习一年后被文化局分配到吴素秋京剧团(后改名为燕京京剧团)从事布景的工作,而他所作的第一个布景就是《沙家浜》,剧团解散后进入到北京市人民机械厂当工人。
1970年因议及江青随意为京剧演员改名为而获罪,又因王维诗句受到批斗。如此波折的经历后,将原名郭连仲改成了郭石夫,又称自己是“顽石子”。在此之后与其他画家在北京建立“百花画会”,成立后便立即在文化宫举办了第一届百花画会画展。画展完美展出后与张立辰、王培东、崔子范先生等人成立了“北京市花鸟研究会”。
郭石夫在有所成就后举办过大大小小不下几十次绘画展,其中包括为盲人、聋哑人筹集资金而举办的个人公益画展,在亚运会期间的“五画院中国画作品联展”,在美国、东南亚、美国旧金山进行巡回展览,为“申奥”助阵的“绿风—心系奥运、关爱家园”画展,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11周年“大匠之门”作品展等。
作为京派画学的传承人,传承的不只是京派的技法,还有“精研古法,博采新知”。的创新理念,精英云集的京派曾涌现出了陈师曾、陈半丁、齐白石、李苦禅、王雪涛等数位绘画大家。这些大家的画作让郭石夫非常触动,也对这些绘画大家们由衷的钦佩和敬畏。从这之后他便深入的去学习,力求将大家们的绘画精髓融入到自己画中。
在融汇了大家们的思想之后总结出了在创作时要注意的几点:一、是表现“中国文化的精神性”;二是“文长风骨,老缶精神”,传统是鲜活的传统;三是“中国绘画的哲学性”,表现出最自然的美感。
有段时间郭石夫认为绘画与做饭是有关系的,就比如炒菜时要确定口味,这就像绘画时要先确定绘画的风格,调料汁时就像在调颜料一样要让菜有味道,让画有灵魂。而他在绘画时不需要长时间的考虑绘画的题材,而是想起什么就画什么。有时候睡觉做梦就会梦到,醒来便会立即创作,他的一枚图章“枕上得来”就是这么来的。
他常创作的则是梅兰竹菊、荷花紫藤这些,而在他的作品中都有一种古雅刚正,磅礴而不染犷悍之习,洒脱而内具坚贞之质的姿态。他的画作中主张放笔直取,以意写形,以势贯气,注重画面整体线面结构的处理与开合关系的把握。他笔下的线条厚重、生辣、力透纸背,完全以书法的用笔规范中锋写出。他在绘画时主要体现的就是“大”,而这个大表现的则是“境界之大、笔墨精神、天然去雕饰”。他不喜欢小桥流水的精细,反倒喜欢如“黄钟大吕”的豪情,他的画中泼墨如泼水,墨气淋漓,色彩也只用于点睛,在如此的作画之中还是会以自然为最高境界。
而他的作品怎又“大”字了得,可他却认为“人对美的追求永远没有尽头,中国画审美的最高境界就是自然天成,表现在他的花鸟作品中,就是大气淋漓,沉雄朴厚,古雅刚正,磅礴而不染犷悍之气,洒脱而内聚坚贞之质”。
郭石夫作品淋漓奔放,苍古朴拙。大幅意境开阔,笔墨浑融;小品意韵简远,笔精墨妙。落笔大胆却重中有细,收放自如。因此可见,他打心底对艺术的热爱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他时常与学生们讲:“绘画不是一门简简单单的技术,这并不是说把东西画正确了就行,而是在于绘画背后的是文化,而且这个文化很深刻”。已是古稀之年的郭石夫以自己日益成熟的笔墨语言将写意花鸟推向21世纪。
在写意花鸟中能中和传统之法又从中延伸出新的技法,能宣泄自我胸臆又动观者之情;老辣纵横不失之狂野,酣畅淋漓还多几分朴拙。倘论大写意花鸟画的笔墨功夫,郭石夫应是当今画家中的最佳者之一。
郭石夫先生“顽石子”一般的从艺精神让我们读者不禁动容,我们从他早年坎坷的生活、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对艺术不懈的坚守以及孜孜以求中,感受到了他对艺术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他将艺术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表达着大自然中的点点滴滴,这也是艺术家精神的寄托。
(来源:易雅艺术)
画家简介
郭石夫,原名郭连仲,1945年生于北京一个梨园世家。祖籍天津。当代大写意花鸟画家、书法家、篆刻家。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美术高级职称评审委员、日本现代中国美术馆名誉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曾创建北京第一个画会——百花画会(北京花鸟画研究会前身)及中国水墨联盟。出版有大型画集及《中国书画名家技法》光盘系列。2010年入选文化部中国艺术品市场重点案例课题研究《中国当代艺术经典名家·郭石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