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水墨作为2013年上半年的一个重要名词被凸显了出来,一时之间欢呼者有之,责难者亦有之。欢呼者认为新水墨为中国画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可能;而责难者则指向了新水墨画家的观看方式,审美趣味以及现实指向与文化内涵等问题。
《水中天》206×190cm 综合材料 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入选作品
对于一个新生事物的了解需要一定的过程,尤其是在中国当下,对于传统水墨画的任何更新,都有被看做是大逆不道的危险。若态度平和一些,把近来一些著名的新水墨画家的作品细度一番,会发现,新水墨画家风格各异的背后,实质暗含着深刻的文化渊源以及现实指向。
《水中天——化境》245×190cm 综合材料 首届全国综合材料展入选作品
“新水墨”实质并不是对一个流派的定义,而是对一些有着相似探索经验画家的一种笼统而不尽确切的称谓,故而新水墨的艺术家有着多个不同的探索方向,本文很难一一叙述,在此仅以邱兴雄的绘画探索为例,试探新水墨画的价值和意义。
《天地间》200 ×190cm 综合材料
(省建党九十五周年入选作品。 第二届宁波全国综合材料绘画展,宁波美术馆收藏。)
邱兴雄的的《水中天》系列展现了艺术家对事物的倒影、断壁禿墙,甚至是笔墨抽象的痕迹的兴趣,其画面在平淡中暗示着一种深沉,低调中显示出一种唯美。
《石破天惊》206 ×190cm 水彩画 全国十一届水彩画展优秀作品
或许很多人在观看这些绘画之时,想到是往往是中国文化之中所谓的“以少胜多,小中见大”等术语,其实若对中国绘画有着更深一步的了解,会发现在中国绘画传统中,建立在对于“消逝”观念之上的“废墟”、“枯树”以及等,才在中国绘画真正的、永恒的主题。
《北山赋》120x125cm 水彩 2015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简单的小令,之所以让后人着迷不已之因由,无疑是中国文化中对“逝去痕迹”的独特情思。
《北山赋二》120x125cm 水彩
如邱兴雄的《水中天·之一》,其画面似乎过于简单,仅仅描绘了一堵墙而已,但是对于生活新时代的中国人而言,其所承载的情思就不仅仅是一堵墙。
《北山赋三》110x160cm 水墨
这是一堵旧房的“老墙”,是生活在中国南方的大多数人以往居住的习以为常的事物(其实,即使是北方人也可以产生对于自己家乡老墙的联想),是当今社会“逝去的痕迹”。时代的变迁,使得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旧房被推翻,新的高楼大厦建起,“老墙”成为了许多人的记忆。但是,儿时的欢乐,宁静、安详的怀念,以及对当下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的生活压力急剧加大的深沉反思,都是观者在面对“老墙”之时会产生的无穷遐思。故而“老墙”体现的绝不仅仅是一个事物的片段,而是一代人,甚至是对是几代人的情感祭奠。
《溪水浮天》 190x200cm
若说“老墙”是一个历史性的“痕迹”的话,那么《水中天·之四》描绘的水中枝叶,以及倒影,其实水中的枝叶以及倒影本身并不是关键,关键的是“谁之倒影”,以及倒影所体现出的一种情绪内涵。此画描绘的水中枝叶以及倒影,其实是一种即时性的“痕迹”,其体现的是中国文化中另一种令人着迷的独特文化之思,一种对于稍纵即逝的事物的追忆,一种类似“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惆怅,体现了艺术家对人生、对社会的深思。
《现代启示录》130x170cm
在中国人的眼中,实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实物的引发的情思,故中国的文化对于那些容易逝去的事物特别着迷,甚至对于眼中正在观赏的事物,也往往引发艺术家那逝去的哀思,如“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即由实转虚,由今及古的一种表达。
《飘一》 综合材料 60x80cm 入选首届全国美术教师作品展
故而对于痕迹的描绘指向的不是痕迹本身,而是痕迹所带来的情思。邱兴雄笔下那随风落下的枝叶的倒影,恰恰体现了这种深刻的文化内涵,使观者为之着迷。
《飘二》 综合材料 100x80cm
纵观邱兴雄的绘画意象,他没有运用诸如“枯树、寒鸦、古道、瘦马”等传统题材,因为这些传统的题材与古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但是与现代生活在都市之中的现代人,无疑已经相去深远。邱兴雄的绘画之中的所采取的题材,是现代人大多见到的事物,如老墙、飘零在水中的枝叶、电线等。
《悠悠北山水长流》130x70cm
这些意象有的也是“古迹”,如老墙,只是这种古迹不同于以往文人墨客不断吟咏的先贤古迹,而是一个现代文明人,尤其是一个处于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的中国人,对于上一辈的回忆,以及对于现代文明社会的思索,而流落在水中的枯枝、残叶甚至电线等意象,更具有鲜明的新时代特征。因为这些事物是当今社会那些居住在小区之中的人,在自己的小区花园中常见的事物,邱兴雄以完全不同的笔触,把之描绘了出来,他把这些人们习以为常的事物,通过艺术家之“眼”转化为富有诗意的画面。
《蕴》 综合材料 100x80cm
邱兴雄以一个艺术家独特的眼光,把那份沉睡在都市人心中的传统审美情感,淋漓尽致的挖掘了出来,故而其艺术体现在不仅是传统绘画的发展,更是在传统的视角与当代审美的视野融合,其不仅体现了艺术家对于文化的反思,更体现了当代艺术家的一种艺术责任心和艺术价值。
《红土》60x160cm 油画
艺术家的一个重要责任就是在生活之中发现美,这几乎是学界的共识,但是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却一直有被片面化的倾向,许多人认为所谓在生活中发现美,仅仅指的是把现实生活中的美的事物找到并表达出来,其实这种认识并不尽然。
《山水之一》70×140cm 2012
随着近代对“美”的理念理解的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所谓“美”,其实与审美的人密切相关,美虽是客观存在,但是若没有审美的人,则美就不成为其美。如贡布里希在论透纳画伦敦的雾的绘画之时,曾言在透纳之前,伦敦人没有人认为“雾”是美的,但是在透纳那些画雾的杰作展出之后,伦敦人才意识到伦敦雾之美。其实作为雾都的伦敦,雾是伦敦人习以为常的事物,只是没有人认为其具有美感,而恰恰是透纳的画作,迫使人观看雾的眼光发生了变化,人才意识到了雾之美,换言之,是透纳为伦敦人提供一种崭新的观赏视角,迫使人的观看方式发生质的变化,许多人是以透纳的眼光“看”雾了。
《山水之三》70×140cm 2012
所以,所谓的艺术家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其主旨应该指的是艺术家主动的寻找、发现甚至是创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
《山水之四》70×140cm 2012
其实以线条艺术、笔墨为主的中国画本身,就是无数杰出的前辈艺术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的结果,因为无论是人物、山石还是树木,其本身并无线条,更不是由笔墨造就,但恰恰是中国人在这些事物上“发现”,并主动以笔墨的形式把之表现出来,而为后世的人所接受,使得国画家通过线条、笔墨的眼光观看人物、山石和树木,才创造出来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特艺术形式,若单纯的依靠寻找,那么中国的泼墨山水、泼墨花鸟几乎是不可想象的。艺术,需要艺术家的“慧眼”,需要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提炼以及改造。
《秋》70×120cm 2011
也正是因为艺术家的慧眼,使得一些极其普通的事物,成为了后世中国一直吟咏不断的题材,如梅、兰、竹、菊,本是中国人常见之事物,是艺术家把这些事物带入了艺术的殿堂,成为了艺术的题材。
《生》70×80cm 2010
梅、兰、竹、菊,以及野生的草木丛林等是古人几乎每天习见的事物,故而对于这些事物有着独特的感受,形成了其心灵的意象,而时代在变化,一些古人的习以为常的事物,在当今社会可能需要“刻意寻找”。生活在现代社会中人,开门见到的是规划整齐的小区,出门见到的是马路和汽车,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现代人,无疑与古人对传统题材和意象的理解感受完全不同,若坚守古人题材和意象,显然不合时宜,现代人需要自己的新的题材,新的意象,需要艺术家真正担起自己的责任,找到新的题材和意象。
《溪水浮天六》60x160cm
《溪水浮天八》60x80cm 入选首届中国(深圳)国际水彩画展获优秀奖
邱兴雄的绘画体现的正是这样一种找寻,也正是这个原因,其画面中那些看似简单的事物,其实隐含着艺术家对生活,对社会甚至对传统的深沉反思,其老墙、枝叶等的意象,恰恰构成了现代中国人对“逝去的痕迹”的心灵隐喻,这才是艺术真正的小中见大,平凡中显神奇的手段。
(文/杨勇)
邱兴雄作品欣赏
《北山瑟瑟》
《家乡河》
《西照》
《光》
《溪边》
《尖峰山》
(来源:艺术名家数据库)
画家简介
邱兴雄,浙江常山人,中国美术学院毕业,浙江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师范大学原美术学院院长。现为浙江省水彩画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综合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版画家协会理事、浙江省高等学校美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金华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金华黄宾虹艺术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