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莫晓松 | 寻迹思远 灿然逸韵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07-20 08:41:37
听新闻


莫晓松是当代具有代表性的工笔花鸟画家。他的作品既得传统工笔画的精致明丽,又有文人写意画的雅意清疏。不久前,“灿然逸韵——莫晓松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展出了莫晓松近30年来创作的工笔花鸟画和水墨人物画作品70余件。

莫晓松 | 寻迹思远 灿然逸韵

北京画院副院长、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画家莫晓松:这幅照片拍摄于1983年5月18日,当年我19岁,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一年级,非常有创作的一种冲动。所以我拿着自己一个课堂习作,觉得太小儿科了,看看这就是我们的作品。旁边的同学,也就是打诨。老师经常让我们要有严谨和扎实的造型基本训练,但是我们的心早已经飞到了天上去了,就想搞创作,一心一意搞创作。

莫晓松,出生在甘肃陇西,从小感受西北的山水风情,在父亲莫建成的引领下,走入绘画之门。

莫晓松 | 寻迹思远 灿然逸韵

莫晓松:我的父亲是我的启蒙老师,他也是全国特别著名的画家。从小的时候我就能接触到《芥子园画传》《黄宾虹画语录》、齐白石的画稿,他们的画册我能够临摹,给我从小打了非常好的基础。

艺术氛围的浸染,加上四年的专业学习,走出大学校门的莫晓松在工笔花鸟创作中,展露出与前辈艺术家颇为不同的创作追求。他的作品注重意境的营造和生命体验的表达,立意深沉悠远。

毕业十年之后,莫晓松考入中央美院郭怡孮教授举办的工笔画高级研修班,这次进修学习撞击和重塑了他的工笔画创作理念。

莫晓松 | 寻迹思远 灿然逸韵

莫晓松:我以前以为工笔画用笔要细、要精美、要一丝不苟,没有用气和意境去表达,而是慢勾细染。但是从郭老师这儿接触到了绘画的一种写意性和一种情绪性的东西。这一点对我后边的绘画具有特别大的引领作用。

这时的莫晓松迫切需要在创作中去实践新的理念。三月的北京,红墙映衬着玉兰花的浓烈景象,激发了他的创作冲动,然而这幅作品却一波三折,将近一年也没能画出来。

莫晓松:一直没有脱开自然的形态,一个偶然的因素,我实在画不下去了,我把它从墙上,把这张画等于撕了,然后扔到地上的时候,撕成大几片。因为这样的话,让它的空间关系已经不是从上到下,从树根长到树枝了,而是在它的空间关系发生变化以后,我突然感觉这幅画就成了。

莫晓松 | 寻迹思远 灿然逸韵

这幅最终定名《春到红墙》的作品,构图别致,设色精妙,既有酣畅淋漓而内涵深厚的传统构成,又蕴含雄奇瑰丽的技法创新。一经推出,广受好评,并荣获2002年全国当代花鸟画艺术大展金奖。对于莫晓松而言,这幅作品艰难搓磨的创作过程带给他终身受益的启发。

莫晓松:绘画的理念就是融会贯通了。比如说空间的一种叠加,其实不一定就按照花木生长的自然的那种节奏,然后就是用大开大合的一种方式,虚实上面、阴阳上面这些变化,作品就完成了。所以到后边,我就画不坏了。

这一年,北京画院对外招考画家,莫晓松成功入选。进入北京画院之后,莫晓松以十年的时间向宋元传统学习,并苦练书法,对绘画中的笔墨运用有了更深切的领悟。

莫晓松 | 寻迹思远 灿然逸韵

近年来,工笔画界提倡大花鸟的理念,莫晓松将写生观察的对象从传统意义的山水花鸟向外拓展。他与几位志同道合的画家朋友展开了全球热带雨林写生考察之旅。除了国内的热带雨林,写生考察团足迹到达了巴西亚马孙、非洲马达加斯加以及东南亚各国的热带雨林。

莫晓松:有时候在热带雨林里边,你可以看到,比如说毛竹,几十米高的拦腰折断,就像古代的战场一样的,但是又有新的生命龙怒而起,感觉到特别地壮丽。这一些东西是在我们内地体会不到的,以前的传统的花鸟画里边也是感受不到的。

莫晓松 | 寻迹思远 灿然逸韵

雨林带给莫晓松强烈的感受,促使他建立新的语言去表达。他试图在疏密、虚实、朦胧、淡雅的创作基调上,通过墨色的浓淡和笔触的变化,形成远近凹凸的视觉效果,营造神秘深远的画面空间感。他将衰朽与新生置于一体,凸显生命的顽强,亘古的永恒于此在的鲜活中呈现。

莫晓松:植物的生长,它是生生不息的,它那种充满不确定的、非常鲜活的自生自灭的生命状态。我觉得能够表达这种东西,才是我画花鸟的一种动力,而不是简单地描摹古人,要面向当代,面向世界。

莫晓松 | 寻迹思远 灿然逸韵

三十多年的艺术探索,使得莫晓松的工笔画创作成果斐然。他的作品既得传统工笔画的精致明丽,又有文人写意画的雅逸清疏,同时兼具源于西北地域性的苍莽雄俊的个人气度,具有深层次的艺术感染力。

2023年,“灿然逸韵——莫晓松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莫晓松三十多年步履不停的艺术探索历程,浓缩在七十多件作品中,呈现在观众面前。

莫晓松 | 寻迹思远 灿然逸韵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艺术评论家于洋:对于当代中国花鸟画来讲,这次展览这么丰富的面貌也提示给我们,工笔、写意、墨骨、线条、色彩和笔墨之间的有机的联系,我们不能封闭地局限地去看这些因素,而应该把它们结合起来。所以在这点上我觉得晓松老师有他自己的思考,并且也有他非常好的非常深入的尝试。

莫晓松 | 寻迹思远 灿然逸韵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学会会长郭怡孮:他的画没有一个很固定的形态,都在变化,每年看他的画都不一样。他知道当前的画家应该站在一个世界的高度、东西方的高度来研究自己,来丰富自己,来发展绘画,所以这一点他是成功的。

莫晓松:我想对19岁的我说,你那时内心渴望成为一个真正的画家,能够创作出自己的作品,你的愿望我已经替你实现了。我现在已经成为一个还不错的画家,明年就要60岁了。艺术探索之路,是寻找语言和寻找自我的过程,我觉得,探索没有止境,我还在路上。

(来源:央视网)

画家简介

莫晓松 | 寻迹思远 灿然逸韵

莫晓松,祖籍甘肃陇西,1986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北京画院副院长、艺委会副主任、教育委员会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中国画学会理事,北京美协理事,热带雨林艺术研究院常务理事,北京党外高级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北京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中国画作品先后参加全国七届、八届、九届,十届美展,百年中国画展,获全国当代中国花鸟画艺术大展金奖。

2022年9月在北京数字频道美朮馆举办《寻迹思远一一莫晓松水墨作品展》2023年5月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系列展《灿然逸韵——莫晓松作品展》从2005年开始为人民大会堂、中央军委、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外交部、国家大剧院、北京市委、中央党史馆创作巨幅工笔花鸟作品。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法国卢浮宫、澳门博物馆、马来西亚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画院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或联展。出版有《寻迹缪斯一一莫晓松水墨作品集》、《春花秋草一一莫建成、莫晓松作品集》、《清和我心一一莫晓松工笔花鸟作品集》等多种画册。

[ 责任编辑:窦静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