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一方》223cm×200cm纸本水墨 2022年
在中国画学习实践中,写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研习方式,尤其是写意人物画的学习,更需要写生作为基础训练,在写生中寻找造型与笔墨的落脚点。中国画的造型与笔墨在实践中经历了从单一的线造型到笔墨塑形的蜕变,形与笔也在进行不断的融合。因此写生作为写意人物画研习的重要手段,就要处理好造型与笔墨的关系,让二者更好地为人物形象服务。对写意人物画的写生来说,应试图提炼出有绘画意味的造型,再对应上有造型潜质的笔墨,并通过毛笔的书写将二者调和在一起,才能画出既有造型意味又不失笔墨表现的优秀作品。
《老兵》180cm×97cm 纸本水墨 2020年
一
提炼造型
作为一门造型艺术,“型”毋庸置疑是写生中的核心要素。尤其是写意人物画的写生,更需处理好物象之形与画形之间的关系,让形有据可依,又不失笔墨表达,物象之形才能更好地转为画形。
在写生前要学会观察物象之形,从物象之形中提炼出可画之形,让笔有了落脚点,笔墨才能入形。面对模特,首先要善于观察物象之形,通过熟知人体的结构,有目的地观察模特自身的形象,并挖掘出人物形象中的“型”,才能有形可依。其次,要善于辨别物象之形,哪些“型”是关键结构点,哪些是无关紧要的“型”,哪些“型”又是适合笔墨表现,都需要理清楚,为提炼画形作铺垫。最后,还要善于取舍物象之形,将关键结构点的“型”把握住,适合用笔墨表现的“型”做加法、细致化,无关紧要的“型”整合处理,让物象之形转化为可画之形。这样不仅可以使造型更主动,有形可画,还能让笔墨得到更大的发挥,有笔可落。
《颂小康》225cm×200cm纸本水墨 2020年
到具体落笔时,先对模特整体形象有一个大致的把握,然后再针对具体的物象之形去转为画形。画者在跟模特“短兵相接”时,要有自身的判断力,既不能被一些无关紧要、不适合表现的“型”牵着走,也不能对生动鲜活、适合落笔的“型”不敏感。前者对“型”不偏不倚,只是客观记录物象之形,没有了写生的重点;后者则是对“型”熟视无睹,画出来的“型”和模特本身关系不大,失去了写生的意义。因此,面对写生中的形象,应当把握好造的那部分,通过造将“型”自身的方圆、曲直等特性,与人物形象高矮、胖瘦的特点对应起来。将无关紧要、干扰大局、不适合用笔的“型”化繁为简;对关系到形象塑造、适合用笔的“型”化简为繁,深入刻画。在写生中,既让形不失形象的鲜活性,有据可依,又要让形有艺术的表现性,有“画”可说。
《陕北-1》138cm×69cm纸本水墨 2021年
二
应对笔墨
笔墨是中国画语言中的灵魂,首先是因毛笔能通过蘸墨的不同程度、用笔的各种方式,在宣纸上呈现出丰富的水墨效果。其次,笔墨的高度往往在于对造型的剖析理解,并能以书写的做派行走在造型之间,让笔墨得到升华。因此,笔墨脱离了造型的语境,中国画就不成立了,只有将笔墨合理地对应了造型,画之有物,笔墨才有生命。
《外卖小哥》220cm×200cm纸本水墨 2021年
在模特身上找到了可画之形后,接着就是要考虑如何去应对笔墨的问题,造型应对上了笔墨,写生才能见形见质。造型中的方圆、曲直,都可以通过用笔的顿挫、始转变化表现出来,再结合毛笔含水、蘸墨的多少以及用笔时的提按变化,丰富墨的干枯、浓淡变化,用以表现出造型中的虚与实,并增加“型”的质感;还可以通过作画时毛笔对墨色的调制以及毛笔切入纸面的角度,在宣纸上呈现出墨色的晕染变化,增强画面黑白灰的对比,并反映出物象的光影结构和凹凸肌理感,让“型”在笔墨的语境里得到充分的表达,让人物形象在写生中得到充分刻画。
《渔歌唱晚》225cm×200cm纸本水墨 2021年
在写生时,先要结合人物形象,对笔墨的繁简、干枯、浓淡、方圆都有一个大致的预设,再去落笔。其次,要着重刻画人物的五官手足,在笔墨表现上多做加法,以繁为主,以简为辅。所谓加法,并不是一味地在画面中增加笔墨的量,而是要通过对形的理解,增加笔墨的精微度,通过蘸墨、用笔以及对形的把控,增加笔墨与“型”的对应,让笔墨在繁琐中体现出质的变化。紧接着在画到人物体态着装时,由于形上的负担小,笔墨则可稍做减法,以简为主,以繁为辅。所谓减法,也不是简单地少画几笔,应该是对“型”有了整体的把握之后,整合琐碎的“型”,不拖泥带水,以顺畅的笔墨去概括形象,让笔墨在疏简中体现出自身的魅力。最后,还需考量笔墨的整体组合架构,把控好笔墨的整体节奏感,让笔墨有更高的完整度。笔墨上的繁疏增减,不仅让画形有了节奏上的对比变化,还增强了笔墨自身的表现力。
《凤凰-2》136cm×97cm纸本水墨 2020年
三
形与笔的调和
写意人物画的写生,是一个见形、立笔、达意的过程,在落墨的那刻,造型与笔墨已经交织在一起,实践者需要努力做到眼里有形、胸中有数、手上有活,让三者完美地融于笔端。
《厚土》220cm×196cm纸本水墨 2017年
在写生中,面对物象如何把握好“写”的尺度,是以造型为主导牺牲笔墨的书写性,还是坚持笔墨的流畅度而损失“型”的鲜活,周京新教授在《感觉无限》一书中提到的“有形处以型造笔,无形处以笔造型”,就很好地解答了这一问题。造型与笔墨需要互相补位,因势利导,二者的尺度拿捏需要具体面对人物形象的挖掘后,对笔精准地控制,做到笔写见形。前者有结构特征可抓的地方,须尽量发挥造型的优势,通过造型的主动性带动笔墨的表现,也可略微牺牲笔墨的自由度去换取形象的鲜活,让人物形象更为生动;后者则是在处理不关键的造型时,应以笔墨为主导,顺着用笔的流畅度,增加笔墨的书写性,以笔去造型,让笔墨更有表现力。让造型与笔墨在相辅相成中做到优势互补,左右逢源,并让“写”能在造型与笔墨之间游走,写意人物画才能有笔、有墨、有形,以致传神达意。
写生是解决写意人物画造型与笔墨关系的一把钥匙,写生可将原本的自然物象之形转化为可画之形,并从中生发出鲜活的造型与笔墨,再以中国画的“写”性为主导,不断磨合,融为一体。
(文/张 腾)
《建设者》225cm×200cm 纸本水墨 2021年
《陕北-2》138cm×69cm 纸本水墨 2021年(来源:艺加文投)
画家简介
张腾,江苏徐州人。2013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江苏省国画院专职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事。2016年获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人才项目资助、2017年参加文化部全国画院创作人才培训班。作品《建设者》获百年华彩—2021.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中国画)“典藏作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