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并不如烟。上世纪九十年代于合肥安徽博物馆,由中国美协举办首届全国山水画展上,是时画家何加林以作品“秋气嶙峋”获得金奖,籍此在画坛崭露头角。如今为画坛一位非常有影响力艺术家。近日其于江东马鞍山上品艺术空间,以“半窗烟云”为题再作个展,时光倏忽,恰好三十年,正可谓三十年前河西,三十年后河东。画家与有着新安画学渊源古皖,系有情怀相联。如此时空,于艺术家言,更是积淀思考,艺术语言变化成熟时间。将两个展览,笔者都有观展,抱以筳撞钟之意,试作观感。
画家成名作品“秋气嶙峋”,画面符号简约,树石云气而已,但能调动艺术手法,结合文字构成形式传达,最大限度将传统宋、元绘画骨格清冷气息,升级为当代审美样式,与古为新,自出机杼。其墨澹澹然、笔锵锵然、气息沨沨然。此时画家个人语言面目初现端倪,就透出以水墨色调为主的艺术追求,并成为后来很长时间里艺术语言重要特征。早期作品可谓“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
自兹以后,画家作品日趋成熟,并已经形成自家面目。题材上以南方烟树、层峦、园林为主,审美上以秀美为宗,笔墨上极精微求广大。不论是“山色空蒙雨亦奇,”创作,抑或写生作品都具上述审美诉求。试观作品中的物象,地砖纹样、窗棂花式、楼甍构造……,巧妙适度地变成了绘画语言符号,艺术手法上或线描、或宿墨,空灵剔透,极尽烟云供养之能事,是画家长期生活地域文化蒙养使然。
《易》离卦“山水蒙”之变,石涛又言“笔非生活不神,墨非蒙养不灵,”山水画家于笔墨技术锤炼之外,画外功夫的蒙养,是解决意境格调的重要因素。为此对画论、诗歌、经史知识储备,应成为画家的理论自觉修为,我们观察到画家于此不仅律己,亦以示人。观其作品长短题跋,摅文摛采,布虚务实,细品题跋,莫不发自生活感悟,奇思妙想召来,腴文肥辞务去。画以辞增采,辞凭画生晖。理论修养功夫充足准备,为更进一步走向艺术本真,凭添冲霄羽翮。
“至德者不和于俗”。画家长期于中国美院教学工作,迨至国家画院,北方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变化,对艺术家的风格影响是显然存在的。北京作为文化中心来看,带来的是大量迅息获取,视野拓宽,闳览而博物,决非高校象牙塔里的教学可比。在享受迅息便利同时,自己也成为了迅息制造参与者,国家画院作为最高研究机构,其在全国中国画高研班教学中,自身艺术创作理念也随之教学而扩散。次之,作为包容性博大文化中心所带出来的变化节奏,促使画家又作深度思考,作品语言面目近年又起嬗变。“梵山流彩”,“几度桃园几度春秋,”“结庐在人境,”系列作品呈现新的感觉。前者在色墨结合上探幽赜微,后者在语言表达上做空灵尝试。在色墨结合构成上,前有卓鶴君先生创造了高度,我们见到画家很有智慧地避让语言重叠,从敦煌壁画色彩中汲取灵感和图式,运唐画富丽披水墨之单纯。特别一提是“长江万里图”四尺横条作品,咫尺具千里之势,至大无垠,至小无内,画家驾驭作品全面能力可见一斑。“至矣哉,迁而不淫,复而不厌。”艺术家绘画风格语言不断演绎,惟格调隽雅不变,显示了画家旺盛艺术创造力。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纵观画家创作,感到艺术语言创新和理论思考未曾止步。作品并呈阶段性特征。探索、试验、完善在曲直中前行,而不是一成不变,喁喁独语自我重复。期待画家今后不断给我们带来视觉惊艳。
(文/胡稼农,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独立艺术家)
(来源:胡稼农水墨)
画家简介
何加林,杭州人,198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专业,先后获文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硕士生导师,国家二级教授。曾任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主任、教授、中国国家画院创研部主任、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馆长。 系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天津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河北美院客座教授。获第三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入选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