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众家探讨石峰青绿山水(下)|古意文心,中正有变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07-05 09:43:12
听新闻

石峰的山水画创作,早年偏重水墨山水,现在则专注于青绿山水。无论是水墨,还是青绿,都体现出一种苍茫、清润的艺术风格和境界。来自文化艺术界专家学者、艺术家等就石峰在当下的青绿山水体系中如何形成个人独特的艺术风格、所蕴含的山水精神、哲学思想、美学观念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刻探讨。

众家探讨石峰青绿山水(下)|古意文心,中正有变

我想用“古意文心”,可以很好地概况石峰先生作品给我的感觉,他整体风格是秀润、雅逸、古厚的。谈到石峰先生从水墨到青绿的转型,我有三个感受。

首先,他这种转向是表达人与自然相亲相融的情怀。他的作品一看就是温暖宁静、清新舒朗的,给人感觉就是相亲相融的感受,我最近也在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章,看了画这方面感受非常强烈。他还继承了传统山水画家以诗意的笔调表现山水的意象,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对精神家园与理想之境的营构。不仅仅是表达人与自然生态和谐,更重要的是表达人自身的心灵与生命的和谐。

第二,由“水墨”向“青绿”的成功转型。由水墨转向青绿,并不容易。刚才讲到清代王昱,他就是讲青绿,难就在秀润要兼逸气,对雅逸有高要求。董其昌夸赵伯驹的画“精工之极,又有士气”,也是讲雅逸和书卷气、文人气,认为“后人仿之者,得其工,不得其雅”。青绿就是“富丽精工易,秀润雅意难”,石峰老师的山水画能够做到秀而逸,工而雅,这是非常难得的,不仅仅是色彩上的修养,而且是一种很高的审美修养,这种修养跟他本人的品位境界都是分不开的。

第三,这种色彩上的成功转向,还是在美学和哲学上的支撑所带来的转向。为什么水墨成为一个主流,为什么现在画坛上又开始出现水墨和色彩并举的一个现象,背后还是有哲学和美学上的思想来支撑的。他的山水画里面有相亲相融的情怀,有对传统文人画的重心轻物,水墨至上主义的纠偏,所以他的画更多有一些人间情味,有更多田园牧歌的诗意表达。

(文/裔萼,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研究馆员、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

众家探讨石峰青绿山水(下)|古意文心,中正有变石峰-几处晴云度翠微-180cm×97cm-纸本青绿-2016年

我看石峰先生的作品,应该是一个很融合的状态。一是水墨和青绿的结合,二是南北山水气质的结合,三是传统上南北宗绘画审美的结合。我认为这是石峰先生在绘画上的一个鲜明特色。

石峰先生水墨青绿均擅长,尤其在墨、色结合这方面,应该说是兼具了清雅虚和的笔墨精神在里面,既有非常肯定的笔意,又有湿染干皴以及色度的微妙结合,这让他的作品呈现出一种丰富的意象。我们说人品即画品,大家都提到石峰先生的北人南意,从他的神采也能够看到他的画,二者在他身上是统一的。石峰从外表上看是那种高大的清朗的人,有魏晋人的风格,又有汉唐的气象,表现在他的画里,他的用笔和用墨都很明快,很爽朗,有一种快意的锐利。我们评价一个画家,常有一些倾向,比如是长于笔法还是墨法,以我的浅见,石峰老师无疑是长于笔法的,他非常重视运笔,信手画出的笔线,质量都很高,笔的结构、力度,包括他对笔线的控制,那种收、放的感觉,他在这个把握上是非常自洽、非常深入的。

当然,他的墨法渲染也非常之精到。我们常说南北宗绘画审美上的异同,我认为石峰的山水,从综合南宗北宗的角度来讲,我可以看到虚实、空满、动静在他身上的结合,岳黔山老师刚才讲到“守正创新”,我认为石峰先生是用南宗的态度和松弛,去画北宗的情景和结构,这无疑是体现在石峰先生绘画中的最大的特色。

在石峰先生的山水绘画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得到,无论是名字还是绘画的内容,我们都可以感受到画中磅礴的诗意。

(文/于洋,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画学研究部主任

众家探讨石峰青绿山水(下)|古意文心,中正有变石峰-千岩耸峻-245cm×70cm-纸本设色-2022年

我们把石峰的山水艺术作为一个案例,放进从上世纪80年代到今天中国画的探索突破这个学术背景和时代背景来考察,我认为更能够体现出他艺术的价值。石峰无疑是从传统出新的画家,就像大家讲到的一样,他对传统绘画研习非常深,对于南北两派的传统法式了然于心,在水墨基础上,在笔法、墨法、笔墨问题解决了之后,才开始了色彩的探索。他对色彩的认识和把握,是从墨色开始,他对色彩的认知是和墨色一个向度延伸下去的,实际上,他是从水墨到设色,再到青绿,他并不像许多画家,直接上手就是青绿,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他的色彩观应该是设色山水的,只不过颜色偏于青绿而已,这种理解,我认为更合乎石峰从水墨向青绿转型的真实。

石峰是一个开放性的画家,他的思考和理念是不断更新的。石峰的创作是分阶段的,他是有问题意识的画家,有自觉意识的画家,他每个阶段实际上是带着思考来解决美术问题的。有个阶段他是专注于水墨创作的,他要解决的是笔法、墨法的问题;有个阶段他又专注于青绿,那么他可能要解决的就是色与墨的问题;在这个不断循环的过程中,他的艺术是不断前进的,从水墨到青绿,再从青绿到水墨,你再看他的水墨,其实和之前的水墨又不一样了。他是经历这这个从平淡到绚烂,再从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这么一个过程。他就是这样,用往复的探索和回归,不断丰富自己的艺术年轮。

我们都认为石峰绘画好像是传统的,其实并不完全是。当然,他的笔墨和审美都是传统的,他的每一个转折,山石、树法的结构都是中国书法式的结构,而不是轮廓线加素描,他强调书写性的用笔,用平面结构通过法式笔法、通过层次来塑造千山万壑的层叠空间;他的意境是充满传统诗意的,他的山水带着一种乡愁,给现代化都市的浮躁和喧嚣一种宁静。但他的山水是他自己的山水,是他心目中的山水,是往复了历史和当代数次之后,升华了传统结果和审美,带有时代气息、时代感觉、高度辨识度的以及他自己独特体悟的山水。

所以,我想探讨石峰的山水艺术,我们把他放进中国山水画当代史来看,放进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语境来看,会更准确、更直观也更贴切。石峰在中国山水画界的存在,对于全国画家是一个暗示,对于年轻画家是一个启示,这就是作为一个当代中国山水画家,对于山水画底线的坚守,是有典型示范作用的,也是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

(文/张桐瑀,中国国家画院专业画家、中国画学会副会长

众家探讨石峰青绿山水(下)|古意文心,中正有变石峰-月色生松里-136cm×68cm-纸本水墨-2022年

我觉得石峰先生的山水画探索是提供一个有价值的探索课题,其中包括色与墨关系,工与写的关系以及雅与俗关系。谈到色与墨的关系,就是如何把青绿这样的一种图示,或者艺术模式如何与笔墨精神结合,这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一方面是技术上的问题,比如在画面处理上,色与墨如何共生、如何相融;另一方面,我认为更重要的一点是,青绿的格调与水墨写意之间在审美上是存在差异的。浅绛山水实际上就是最大程度的在画面上减少青绿的比重,那么如何在青绿这种总体色彩格调下,又去追求雅逸的水墨写意精神,这是很难的。但从实践来看,石峰先生做的很好。

在这个探索中,石峰还是充分彰显了笔墨的力量,强化了笔线的作用,用笔的沉着厚朴形成了画面的骨架,青绿的运用是在这个整体下进行的,色彩不能掩盖墨色的作用,笔线构成了作品的骨架,用色是次要的,或者说用色是在笔墨框架之下的一个拓展,这样,画面就做到了一个宏阔厚重的空间结构,做到了色不碍墨的这样的一个逸韵;同时在细节处理上,山石皴擦和色彩晕染融合的很好,色彩的叠加肯定牺牲了一些皴法,但石峰还是将皴擦和晕染非常有机的结合了起来。

石峰做到这种色与墨的平衡,是不容易的,这种平衡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一个是在笔墨语言上的积累,一个是对色彩运营的积累,石峰在这个平衡上做到了恰到好处。

(文/陈明,中国国家画院理论所副所长、研究员

时间太快了,和石峰兄相识已经十数年了。他是山东人,有着北方人的豪爽,但有趣的是,他兼具南方人的细腻。这种感觉,也体现在他的山水画中。刚开始认识他的时候,就挺奇怪他的画,画的很有南方的意味,用清淡的宿墨写生,有点小品化的雅致。这种惊讶,如同面对他国字方脸的北方形象,笑起来却很是内敛秀气的状态。后来交往多了,发现他并不满足那种细腻的表达方式,一直试图突围、改变。很显然,《南山》展,正是这种意图的阶段性成果。在这个展览中,写生性的点景虽然还存在,却被放置在主观构想的雄阔山川中,加之青旅敷色,原先那种水墨小品的状态一扫而尽。这种努力,在我看来正是石峰兄从内敛秀气向“国字方脸”的回溯,是一种自我气息的重新定位。中国山水画发展到今天,面对的问题太多了,需要一代画家正视,并从自身出发寻找改变的契机。从某种角度看,改变是艰难的,但同时又是令人期盼的。在城市化、信息化等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下,我们还能怎样重构自身与山水的关系?这绝非什么“城市山水”之类的简单概念所能回答。现代人与山水的关系,需要回到“人”,回到我们对于自身的重新感悟。在这一点上,石峰兄从娴熟的技术中抽身而出,重新面对内心的自我,或许正是一个不错的“起点”。

(文/杭春晓,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美术研究所副所长

石峰老师那幅“天机在此中”带给我启发。此画在他的众多作品里是较为轻盈的一幅。墨线建构出青绿山体的矫健,云雾涌动与苍松相呼应,成卧游之象。而画题中的“天机”二字别有深意,正是一幅画、一位艺术家得以成功的众多因素中最不可言说的部分。齐白石曾有一方印章“天机自得”,也就是说这份最难得的“天机”,对于画者来说依然需要“自得”,天上不会掉馅饼,要在思考中“取”,要在笔耕中“拿”。石峰的“天机在此中”,我想也不只是在讲“天机”藏在山川雾霭之中,而是在笔底与心中。

石峰老师作品的特点,我认为可总结为四个字:中正有变。大山大水,取法古人的雄奇一派,无取巧妩媚之态,同时又能在稳健里藏灵变,在统一的气质品格内开出一道活水,的确难得。他的青绿山水以笔墨为骨架,温润苍茫,改变了我们对青绿山水有时过为璀璨而造成的浮夸之病。石峰老师的画力求整体,少苔点,多现体面的用心经营,开始形成自家面貌。而且,我发现他的山中常有亭。亭,停也。此展可视为石峰老师创作历程的一次短期总结。正可借画中之亭小憩,多多思考,未来的丹青之路自会别开生面。

(文/吴洪亮,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画院院长,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北京美协副主席

众家探讨石峰青绿山水(下)|古意文心,中正有变石峰-天机在此中-136cm×68cm-纸本设色-2022年

石峰兄和我是有一层特殊的关系,我们既是同道,又是同事,还是同龄人,因此对他的画就有一种特别的亲近感。每次见到石峰的新画,都有一种新感觉,都能感受到一种发乎内心的新的活力,都能在笔墨语言和艺术造型方面感受到石峰兄孜孜不倦的艺术探求。

石峰的青绿山水,是在传统山水基础上的创新。看得出来,他吸收了包括王希孟、赵伯驹、仇英、董其昌等前贤在内的传统青绿山水元素,融合了现代的绘画语言,在大自然中找寻灵感,坚持写生,搜尽奇峰成画稿,因而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图式与语言。石峰的山水画有浅青绿,也有淡水墨,有小工笔,也有大写意,有鸿篇巨制,也有斗方小品,有重峦叠嶂,也有小桥流水,他擅以不同的艺术形式传递自己的艺术理念,因而就有一种“日日新”的面貌。

他在山水中卧游,烟云供养,画中自然便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文人气息。作为一个专业画家,终究要靠作品说话,靠艺术安身立命,石峰正是深知这一点,因而无论外界怎么变化纷纭,都不会影响其对艺术的执着追求。石峰兄未尝懈怠,持之以恒。正当壮年的石峰兄在艺术上具有无限的潜力,也具有艺术嬗变与发展的各种可能性,我们期待着石峰兄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出现。

(文/朱万章,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院书画研究所所长、研究馆员

众家探讨石峰青绿山水(下)|古意文心,中正有变石峰-安得置身图画里-180cm×97cm-2021年

唐宋格法,元人气度,这是我对石峰山水画的一惯认知。所谓格法即造型之法,它有两重含义,一是格物之法,强调不仅要状物之形,更要写物之理;二是绘画之法,必须要符合古人总结积累的程式,笔笔有出处。对传统的深入研习与继承是石峰山水画最突出的特征,血战古人的经历赋予了他扎实的笔墨功底和对中国画本质特征的深刻理解,所作格法森严,笔无妄下。他的观察方法也是纯粹的古人“游戏”,他极少采用当下流行的对景写生,追求景随步移,目识心记,是“师造化”而非西式“写生”,所以他的山水画在严谨的格法之下,传达出纯正的山水意趣与笔墨精神。元代是文人写意山水的顶峰时期,尚气求韵,沉静内敛,如果说唐宋传统之于石峰在其精谨不苟的笔墨格法,那么,元人传统的浸润,带给石峰的则是清雅、宁静、自然、灵动与松活,从早期的水墨山水到后期的青绿山水,莫不如此。而且,较之以往,他近期新作更多了几分流动的气息,虚实相生,节奏分明,与此同时,所作格局更为宏大,气象开张,咫尺千里。

众家探讨石峰青绿山水(下)|古意文心,中正有变石峰-青山看不厌-65cm×245cm-纸本设色-2020年

(文/杨惠东,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国画家》杂志主编,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

石峰从2014年前后开始画青绿山水,作品也越来越成熟,每次看到感觉都有变化和突破。

尽管是青绿,但他的墨稿画得很充分,石峰的青绿山水在画法上有自己的特点,他基本上是墨稿画得很完善之后,在这个基础上再画青绿,这样他的墨色和青绿能够有一个很好的铺垫和呼应。用色上,石峰用色非常雅正,传统上的青绿,装饰性比较强,会让画面感觉上有一点俗。但石峰的青绿,注重与笔墨节奏的呼应,注重色彩本身的写意性,这让他的青绿一下子就与传统上的青绿拉开了距离。

石峰是北方人,长于山东,学习工作在北京,他的艺术既有追求雄强的一面,笔墨又有南方的文雅细腻,他的山水远观有大气势,近看又有笔墨的意趣,这跟其他山水画家有一些独特的区别。对于石峰先生近期作品的研讨,综合来看,有几个点特别重要。第一,对于时代而言,石峰山水画个案的研究,实际上应该纳入当代山水画发展的语境中进行讨论。从20世纪初的文人画到画人文,再到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现实山水、写生山水、实验水墨,发展到现在,我们又回到了传统,在正本清源的思想下,进行这样一个时代转向,石峰山水画的转向或者探索,其实正处于这样的一个背景下。第二,从一个传统的视角来讲,从水墨到青绿,我们探讨的是石峰的转向,但同时今天也谈到了南北宗融合这样的视角。这其实是一个大的文化概念。第三,对于石峰的个人研究而言,大家都谈到了心象、笔墨以及现代建构这样的一些概念。我想,作为一个画家,核心是他内在知识性的结构,决定了他面对世界的时候,形成一种怎样的心象,而这种心象又反过来影响到他的笔墨结构和实际的绘画审美与发展历程。回到石峰作品,他的一些特性的维度,大家说到的非常细,对于画面的气象、语言特征、语言把握以及对于他存在问题的梳理,我想对于石峰而言,都是极具学术性的批判讨论。

(文/王平,中国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分党组成员

(来源:收藏杂志)

画家简介

众家探讨石峰青绿山水(下)|古意文心,中正有变

石峰,1969年生,山东人。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院主题创作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民族美术艺委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石峰山水画工作室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研究员,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友谊促进会理事,国家艺术基金评审委员会专家。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