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刘建新的油画之路:只要前行,就有风景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07-05 09:25:25
听新闻

那天,我在刘建新画室。看他的临街窗户厚厚一层尘土,就知道他的心思不在这上头。地是毛坯状,颜料成堆码放在长条桌上。一排画架挂着的墨稿,显出几分亮色。我知道他崇尚朴素,这也太朴素了吧?

我问为啥不装修一下?

他说没用。有人铺过地板,也铺过地毯。最后都揭掉了。

想想也是。有时候油画家和油漆匠差不多。

人对色彩的好奇似乎与生俱来。小时候,刘建新经常看父亲熬夜,伏案挑灯,为设计书籍封面一画就是大半夜。父亲刘汉维是出版社美术编辑,是美编室的元老。叔叔刘汉新是版画家,家庭的耳濡目染使他从小就喜欢这个。那时纸不好买,尤其是素描纸。刘建新就地取材,每天从父亲抽屉里悄悄抽出一张,天天如此,持之以恒。久而久之,父亲察觉,但装着不知。他深知这行辛苦,不想叫孩子沾这个,但多说无益,只好随其自然吧。

刘建新的油画之路:只要前行,就有风景

这就刚好对刘建新心思。那时作业少,他有的是功夫。手头有几本连环画,有贺友直的《山乡巨变》,有高虹的《红缨枪》,还有许荣初的《白求恩在中国》。他一本一本临摹。刚开始他先用铅笔打草图,而后用钢笔勾线。后来,他就直接用钢笔或者用毛笔涂抹了。

叔叔在克拉玛依上班,每当回来建新就把作品拿出来给他看,叔叔总会这么说:不错嘛,像!

那些年出版社有个很意义的举动,时常把国内来新疆写生的大家请到出版社会议室现场作画,创作的作品留下出书。一天父亲问他,大画家要来画画,你想不想看看?刘建新说想想想。于是,几年间这个边城少年亲眼目睹了靳尚谊、朱乃正、黄胄等几十位大家在跟前挥毫泼墨。

回头想想,此等福气几人有?

高中毕业,刘建新赶上“上山下乡”的最后一拨,他去的是五一农场,分在科研组。不要想多,不是搞科研,就是写写画画、标语板报。这一套他很熟悉,上高中时就搞过,可谓轻车熟路。不费什么事,还有时间画画。恢复高考后,他考取乌鲁木齐第一师范美术班,毕业后留校工作两年,继续攻读西安美院油画系。值得一提的是新疆报考200多人,只他一人榜上有名。四年后回到新疆师范大学美术系任教。之后赴中央美院进修一年,再后考取中央美院研究生班。

如果问学习的路到底有多长?

刘建新说,越学越知不足。

刘建新的油画之路:只要前行,就有风景

在中央美院读研期间,院长靳尚谊每个月要和几位教授来班上看一次作业,叫“会看”。靳尚谊除了担任院长,还兼着一画室主任。“会看”有点“会诊”的意思,教授们一块看这个有什么毛病,那个有什么不足,当即给学生指出来。

那天与往常不同,看完作业后靳先生通知班长留下几个人,其中有刘建新。

原来院长在晚饭后要给他们几个吃吃“小灶”。他把刘建新等五六位同学约到家里看一幅作品。这幅作品是文艺复兴时期“油画家之父”杨·凡·艾克的《阿尔诺芬尼夫妇像》。尽管是高仿,但很接近原作。是靳先生从国外带回来的。

在靳先生指点下,几位研究生仔细读了这幅画作。此画作于1434年,历时近600年名声不减,自有原因。

此前的油画非神即贵,这幅画作的主人公是一位绸缎商。他委托艾克作了这幅画,其实也就是与新婚妻子的“结婚照”。

大家被震撼的首先是画者的细腻逼真:从天花板上垂吊下来的金属火烛架、地上的小狗、窗户下小桌子放着的几只桔子、地板上的拖鞋和地毯、男女主人的深色礼帽和白色头饰,以及男女主人华贵衣裳的挺括与褶皱,喔,墙上还有一面小镜子。

镜子既是写实,又有妙用。它反映出窗户的光亮和阿尔诺芬尼夫妇的背影,神奇地展示出另一个空间的存在。

眼前的杰作,使刘建新知道了什么是大师。

他能体会先生用心之良苦,他是以此肖像为载体,使学子们心无旁骛,苦练内功,以求进取。

这堂课,他终生难忘。

刘建新也难忘写生的一些往事。

和音乐家的采风差不多。它贯穿画家的整个生命过程。想保持创作源泉不枯竭,就要时常面对生活,不断吸取养分。在这上头,刘建新从一开始就很清醒,没走弯路。这也得益于几分运气,他很早就碰上对的人。

高二那年暑假,美术老师李勇与艺术学院教师刘开业去吐鲁番写生,把刘建新也带上了。他们在火焰山和吐峪沟待了半个多月,刘建新见识了刘开业先生的写生功底。刘先生有俄罗斯血统,好多人排队给他当模特。

他画,刘建新在后面看。

几年后在乌鲁木齐师范完成毕业创作时,他去的是那拉提。学校租了两辆卡车,他和同学在车上你抓着我,我扯着你,来回一千八九百公里,留下的记忆是一路颠簸,风吹日晒。在村里住一个多月,吃了早饭带点馍馍咸菜出去写生,出去就是一天。下午回来,腰都直不起来。此后,他又跑了一趟恰西,坐的是拉木头的卡车。在盘山路上,他双手紧紧扶住前挡板,不敢往悬崖下看,头发麻,腿发软。

刘建新的油画之路:只要前行,就有风景

多年来,他走出校门,又进了校门,自己也成为高校老师,却从没割舍与生活和自然的情愫。他曾到昌吉、轮台、岳普湖等不同地区、在不同季节观察胡杨,创作《胡杨系列》《风中的胡杨系列》。还到和田、喀什、塔什库尔干、英吉莎、库车体验生活,熟悉民情,创作《甜茶系列》。

他笔下的胡杨或绿意盎然,或饱经沧桑,或金叶满枝,或傲立风雪,枝干筋骨伸展着生命的气势和硬度,气势凛然。

他的《甜茶系列》则呈显另一种味道。走到哪个地方累了,他喜欢到小茶馆坐坐。一两块钱一碗,茯茶,想加糖加点糖。街上的老哥们许久不见,也爱到茶馆喝碗茶,聊几句。饿了,买个馕,喝碗茶就是一顿。

其实喝茶对新疆人说来是寻常事,而刘建新《甜茶系列》勾勒出的边地人是那么知足达观、敦厚乐天。

此外,刘建新还有《叼羊系列》《北疆初雪系列》《青春系列》《土陶系列》等等,都气韵不凡,令人神往。

新世纪以来,他先后几次赴欧美多国进行艺术考察、学术交流,并在英国举办个展,在库伦斯堡参加联展。一路走来,他最重要的心得是再不能照老路子走下去了。吴冠中、朱乃正等前辈早就呼吁中国画家应该有自己的路。一味模仿,笔到意不到,你永远跟不上。

看看刘建新的作品你会发现,多年前他就开始走自己的路了。譬如他的《等待系列》《北疆初雪系列》《甜茶系列》——你有没有发现其中的国画意境?

路是走出来的,只要前行,就有风景。

(文/矫健 2023.7.3 来源:昨夜微霜 )

画家简介

刘建新的油画之路:只要前行,就有风景

刘建新,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新疆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秘书长,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二级教授、教学名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新疆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当代艺术学术委员。  

1978年至1998年先后毕业于新疆乌鲁木齐第一师范美术班•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工作室•获艺术学学士学位•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七届硕士研究生班•1998年参加法国巴黎美术学院宾卡斯教授主持的油画材料进修班。

2002年赴法国、西班牙、荷兰等欧洲七国进行艺术考察并在马德里举办联展。对世界著名艺术博物馆、美术馆、美术学院进行考察。2013年赴美国乔治梅森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对旧金山、纽约、华盛顿等大都会博物馆进行艺术考察。2015年受邀赴德国、丹麦考察、参观、写生,并在库伦斯堡举办联展。2017年受邀赴英国、法国进行艺术考察,并在英国举办个人油画展览。作品多次参加全国、自治区美展并获奖,出版个人专著多部。获自治区人民政府文学艺术界最高奖,“天山文艺奖”作品奖。

作品以反映新疆各民族风情为主要题材,以关注时代与人民生活的内在精神为创作主旨;在艺术语言上,不断践行中华文化与油画语言相融合的研究探索,将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意境融入油画艺术,强调线、面、色的相辅相成、交相呼应,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张力,风格独特。




[ 责任编辑:陈雅雯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