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孙博文的水墨画,色彩的史诗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07-05 09:02:48
听新闻

孙博文的水墨画是一种既充满禅意,又彰显本体语言表现维度的色彩史诗。

这些画作的完成包括其中硕大色彩团块的背后,是孙博文根植于画家内心深处、极度自我的精神力量在起着持续性的作用。如果没有这样一种精神力量作为基石,成其内在支撑,我们很难想象一位画家如何在人生最后两三年完成如此多的巨制,而且色彩如此饱满热烈,表现上又毫无重复现象以及程式化的痕迹。

对于孙博文来说,确定自身风格特征与个性语言的立足点,是色彩;实现对传统图式的非程式化表现,也是色彩。

孙博文的水墨画,色彩的史诗

▲《凤舞龙蟠》设色纸本 

249cmX124cm

2002年作

款识:

祥云紫气绕长城,昔日烽烟如梦萦。

尽染霜晖关外月,江山壮美笔多情。

他呈现出来以震撼观者眼球,同时支撑画面内容的,是一种热烈的、流动的甚至于高速运动的“禅象”。

孙博文的泼墨是恣意、不羁、率性与豪放的,常有不同大块状色彩的彼此撞击。

孙博文的“泼”似乎没有任何尺度的存在,更为随心与率性,有的相对具象,有的完全抽象,这也反映出孙博文艺术中“难以限定”的特质。

他似乎贯通了时空,打破了古与今、西方与中国的重重壁垒。

无论是将孙博文置于中国画现代转型语境下进行审视,还是将其放在整个当代艺术发展历程中进行考量,孙博文的绘画艺术均是极度自我且独树一帜的。

他只是静静地画着自己,在画作上呈现出本体语言非凡魅力的同时,默默地打破了中国画的表现边界;他不求闻达于世,但又成为一束炽烈的光。

(文/杨灿伟,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泰国布拉帕大学博士生导师、任职于《美术》杂志社;《炽烈的光——孙博文绘画艺术的主要特点及其他》节选 来源:卢乡书院)

孙博文的水墨画,色彩的史诗


孙博文的水墨画,色彩的史诗


孙博文的水墨画,色彩的史诗


孙博文的水墨画,色彩的史诗

▲《山水四屏》设色纸本

500cmX144cm

2000年作

艺术家简介

孙博文的水墨画,色彩的史诗

孙博文(1938——2003),名九学,字博文,号汝阳山人,1938年出生于山东莱阳穴坊镇西富山村,辛亥革命老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孙墨佛(曾任大元帅府参军)玄孙,北派山水画大师孙天牧曾孙,师从关友声、黑伯龙、王企华、陈凤玉诸先生。1958年考入山东艺术学院,1963年毕业,毕业后主动奔赴莒南县文化馆从事基层艺术文化的组织和教育工作。1978年,孙博文离开莒南回到故里莱阳,最终定居青岛。1979年,孙博文拜莱阳籍著名画家崔子范为师,将崔子范简笔大写意花鸟画技法移用到山水画上,从而开始自创山水新貌。后又研习张大千先生泼彩泼墨画法,融合创新,独成一家。

孙博文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画的探索和创新,集诗书画印于一身。作品无论是巨幅大构,还是斗方小品,均笔墨雄健,气势磅礴;画面率真自由,流光溢彩;特别是晚年创作了大量宏篇巨制,尺幅之大,数量之多,完全突破了正常的观看路径和思维模式;题材之丰富,用色之绚烂,又完全颠覆了中国山水画的历史积淀和传统概念。孙博文先生的艺术成果是很特殊的,他对中国画大写意传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2年5月,孙博文先生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举办个人书画展,受到了新闻界、美术界的关注。

2020年11月12日,“淋漓华章孙博文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一批孙博文大尺幅的作品展现。让观众进一步认识这位生前不求闻达,画坛了解不多的画家。

2021年6月6日——17日,“淋漓华章孙博文艺术展”在山东美术馆再次呈现,集中展出孙博文生命晚期的中国画作近60幅,并围绕此次展览连续召开三次学术研讨会,先后有近百位专家学者,从全国各地赶赴山东美术馆参加此次研讨,这在山东美术馆乃至全国都是史无前例的。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