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国花鸟画通过描绘自然之物,营造情景交融之境,来反映花鸟世界的丰富多彩和意象的活泼生气,同时寄托创作者的本我志趣和情操。但花鸟画在创造出新上有一个难点,即对笔墨的运用和对格调的把握上要求极高。画家郭英培矢志于花鸟写意艺术的研究和探索,他在画艺上累以功夫,稳健而行,走循序渐进、汲古出新之路,把其审美努力的落脚点放在研究传统花鸟画的基础上来渐次实现创新突破,近几年取得显著的艺术成果,在各地展出时受到观众们的一致称誉。
2022年11月,由大舜美术馆、山东商报主办的“花木扶疏——郭英培花鸟画展”在济南大舜美术馆拉开帷幕,泉城书画艺术界的众多名流到场观展、祝贺。画展持续十二天,集中展出画家郭英培近两年精心创作的四十余幅花鸟精品。这批画作,多绘写四季花卉、蔬果瓜品、游鱼鸣虫,或意古,或随笔,总体以独特的审美风格、灿然的写意新境、充溢的笔墨韵味,彰显出其审美境界之上乘,给人以悦目赏心、情思畅然的艺术感受,与观众产生审美共鸣,驻足而流连静味其中。
郭英培情笃于花鸟写意领域,多年来尽心于笔墨历练、写生体会、文化涵养,其朴实敦厚之性情,散淡潇洒之襟怀,不为物役之心境,以及丰富的生活经历,全然入其笔墨,写为图式。他以写为尚,骨法用笔,痛快淋漓,直抒胸臆,不见矫揉造作之习气和按部就班的笔墨安排。而且,在他的笔势痛快中,见出其沉潜之质;在其胸臆直抒之间,自然呈现出不刻意求奇而境自生奇的创造风度。这就是说,我们观其画,可知其人;品其笔墨,可证画理。
从其近年来所作的《幻作清芳》《雨后》《交友图》《青裙玉面初相》《秋江》等佳作来看,郭英培在创作题材上并不搜奇寻异,他笔下的一花一鸟、一草一木,都取材于大自然,都是人们寻常所见的熟悉的物象。源于对生活真实的生命体验、源于自己对生活中种种花木扶疏、鸟鸣虫跃之景的情趣美的独到观照和发掘,他的花鸟创作别造一种虚灵淡远、华滋简逸的审美意境。他深明“求其神气生意运动,则天趣始得具足”(明·高濂《燕闲清赏笺》)之理,故而其写意的笔触非拘于形似之间,更不是停留于对客观实景简单再现的表面,而是在高层次上求神似于形似之外,做到形与心手相凑而相忘,力求传其神,写其气。
在作品《墨荷》中,我们看到郭英培纯以水墨为之,写其熟睹的一段荷塘盛景,线质松弛有度,通过线条的无限张力,画面虚与实、明与暗、远与近、浓与淡等各种对比,赋予笔下意象以鲜活的生命力,所成境象妙得风神,空灵致远,可观可味。
画家孙文韬有精辟赋论:“荷芬外溢,梅香宛然。葫芦腾空,牵牛作伴。画呈四时,鳞化一池。奋笔其间,心念自持。笔不由笔,心摄意驰。墨不由墨,愿随念至。”
提起创作体会,郭英培说:“画写意画,必须紧紧把握住它的格调。不管画什么,这个格调和品味是画的生命,没有格调没有品味的画,它就是一张纸。不临摹古人,不体会古人的这种精神状态,你这个格调就上不去。而把握格调,重在个人修养。画写意画,不管画什么题材,对中国书法的依赖性非常大,而且有时候是直接的。尤其画大写意,没有中国书法的基本功,没有中国书法的方法,可能下笔无方。看着画起来以后,它就没有多少意思,也不耐看。吸收书法的营养,不仅仅在技法上,不仅仅在于书法的形态上,在于书法和绘画作为同气相求、书画同源的那种精神状态、精神追求,也就是吸收书法当中古人那种醇朴、纯真,那种思想境界。把那个思想境界吸收过来,完全吸收那谁都做不到,哪怕你吸收三两分,对你都是有用的。”
郭英培一直钦羡古人前贤“不激不励,风规自远”的境界。他为人谦逊,虚怀若谷,常以“票友”自居,实则他的花鸟画,别有自己的写意路数和风格,彰显出广阔的艺术发展前景。他游心放怀写神趣,淡泊自适画佳境……(文/上官爵文)
(来源:名家艺道)
画家简介
郭英培,别署杞人草堂、新甫山人。1957年生于山东新泰,早年师从著名书画家于太昌先生学习书法,后入国家画院吴悦石、梅墨生先生工作室。济南市美术家协会顾问、原副主席,山东艺术家(书画专业)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花鸟创作院院长,山东中国画学会理事,芥英社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