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以“行道记”为主题的王力克油画作品展近日在济南丽山美育谷历尚美术馆展出。这次展览展出了以风景画为主的包含人物、静物等各类绘画题材在内的油画作品60余幅,呈现了力克先生近年来油画艺术创作的发展轨迹。
观者置身历尚美术馆展场,恍惚间进入一个既朴素又美妙、既清雅又多彩、既真实又浪漫的自然与生活交织错落的审美世界。明亮、淡雅的环境和光线亲切宜人,井然排列的画面向视觉涌现,观者、空间、画面亲密无间,观展变成观众和艺术家通过画面实现的心灵对话。
“行道记”落户丽山美育谷,据力克先生解释,是对山艺美育传统的追溯和纪念。历尚美术馆所在地乃是山东艺术学院文东校区南院的美术系教学楼。这块土地见证了半个多世纪山东艺术学院一代代艺术教育家筚路蓝缕、开创山东美育传统的历史。
行道,是躬行追远之道。
二
王力克先生是我国著名油画家。他当年全国美展参展并获奖的《雀巢》、《雪国》、《老家》、《花雨》……等诸多作品早已广为人知。他创作的大型历史画《甲午·1894》甫一问世即引发强烈反响,被誉为新世纪以来我国主题性油画的经典之作。
力克先生从来未停止艺术探索。近十年来,他不断深化油画语言研究,继续扩展表现领域和视野,以强大意志力投身写生与创作,为油画教育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思想素材。
研究表明,力克先生的油画创作表现出从形式“秩序”向审美“逻辑”转换的发展路径。“秩序”关注本体和空间,是对形象造型和画面建构的形式本质的强调。力克先生一向重视以秩序美感统摄绘画元素的动态和谐,追求形色语言、形象塑造、精神内涵的完美统一。相比之下,“逻辑”关注的则是思想和时间,是创作过程和审美经验的展开之途。“行道”就是一种时间的逻辑。以“行道”归纳艺术经验,表现出全新的审美旨趣和艺术信念。
如何理解“行道”所蕴含的审美逻辑?如何在这次别具一格的“行道记”展览中从美好的视觉体验上升到深邃的审美之思?本文将力图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引导观者更有效地参与观展体验,从而在更大程度上实现艺术的审美价值。
三
细心的观者会发现,本次展览中的作品虽然手法多样、题材有别,但所有作品都通过一个内在的线条联系起来了:由艺术家的行旅、寻觅、发现建构起来的审美之途。
行道其实正是力克先生多年来形成的在自然跋涉和探寻中进行写生和创作的工作方式。年复一年,他用心安排自己的写生行程。在乡村尽头寻找一潭绿水,到沧海边际感受海岛风貌,从齐鲁山水到南北边疆,他的艺术画卷也随着旅程的扩张而不断延展。
不过,这种过程不只是身体在地理意义上的行旅。它其实是一种基于精神和身体的双重建构而形成的一种审美逻辑。从人物到风景,从画室到校园,从乡野到山湖,从边疆到海洋……每一个对象都蕴含了特定的造型趣味和美感体验,每一次对象的转换都意味着艺术情境的选择和美学观念的超越。
在笔者看来,所有的这些选择和超越都绝非盲目和偶然,而是遵循着某种内在的审美经验自然发展的逻辑。我相信,当观者在展览现场漫步,视觉随着步履的行走在万千景象中变幻,他脑海中一定有一种急于澄清这种内在逻辑的冲动。从根本上看,逻辑就是时间的秩序,只有秩序才能让我们澄明和心安。
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术馆,从画室图像开始,尝试在审美的散步中领悟力克先生以行载道的真意。
四
画室是学院艺术家审美旅程的起点,对室内艺术的超越则是艺术家心灵放飞的转捩。
也许可以更广泛地看待画室问题。所有的视觉艺术,都需要以室内研究为基点来建构自身的观念系统和审美逻辑。画室工作意味着人为构设的工作方式,通过切近的观察和客观的研究,艺术家展开对实体造型、形色规律、画面建构、美学价值的全面探索,并形成一种主动选择的风格图式和审美观念。
力克先生有着极为扎实而深厚的画室工作的经验。创作于新世纪之初的《清茶》,以一种极为轻松的笔调对自己坚实的造型能力和谙熟的唯美、恬静、优雅的审美气质进行了总结。系列京剧人物“传奇”和“门神”,以华美的色彩和爆发的张力对强大的油画表现力做了完美诠释。工作室描绘的系列静物画——百合、梧桐抑或水仙,则以厚重笔调和人格化形象,抒写了疫情之下挣破生命牢笼的热望。
漫步展厅,这些点缀其间的画室之作贯穿了新世纪以来的二十几年,向我们昭示力克先生坚守的画室之功,也向观者彰显学院教育的宝贵传统。不过在另一方面,这次展览的主题显然是对画室的超越,是要全面呈现走出画室、走向自然、在无限丰富的世界中感悟、描绘、表达的全新经验。
这个无限世界给你自由,也给你全新的挑战。每一个优秀的艺术家都将经历从一种惶然无措的拾取、转译、抄录到另一种雄心勃勃的选择、发现、重构的过程。
五
乡野也许是艺术家走进自然的第一站,它为艺术家的心灵游弋提供了温暖的精神家园。
山艺画家对乡野景观最不陌生。这是一种介乎于乡村、田野、丛林、远山之间的亲切图景。从泰岱北麓的小寺到蒙山腹地的大洼,从淄博的鹅庄到潍坊的杨集,尽管景致有别,但无一例外都提供了令画家亲近的乡野意象:近景暖暖的村头土坡,中景高低起伏的农舍、树丛、小径,与近景呼应的远景大片山峦或天空,一切都在阳光或雪景的映衬下熠熠生辉。
力克先生对乡野风景的丰富性和情感性有深切洞察。《百花峪的早晨》正是这样,画家力图借助形式美感和冷暖色调在纷繁的视觉景象中建构秩序。这种切近风土人情的乡野景观是山东油画家难以割舍的文化记忆。每一个细节都富有意义,画家宁可用构图和色调的技巧获取某种相对的和谐。这种努力在力克先生笔下后神堂、王家山、东崮的乡村风景中表现的淋漓尽致,那些朴素的农舍和阡陌交通总是让人回忆起童年时代的故土家园。
乡野是印象主义的乐园。那种以富有情感性的色光感受获取视觉印象的道路,很适合中国油画家乡野表现的旨趣。不过,力克先生只是有限地汲取这种手法,他更喜爱建构基于物象构图的色块关系,在严格控制明度的主次色块布局中获取相对的平衡。
只有这样,画家心中钟爱的精神家园的清晰性才能得以保持。
六
山湖是艺术家审美情感的放飞之地,也是油画风景的诗性气息萌生之所。
油画家所发现的山湖景观,内在地契合了中国传统的山水审美。不过,当代油画家的山湖景观以一种更加具体而微的方式将传统符号化的山水概念进行了现代性转换。葱绿的群山隐入远景,变成一抹冷灰的形影;绿树掩映下的湖水光洁如镜,在阳光和天色的反射下散发出动人的光彩。水,第一次成为画面的主角。
力克先生对湖水的表现近乎痴迷。微山湖是他光顾、逡巡最多的写生之景,甚至大大小小的河川溪水,乃至宁静的海港码头,在他笔下都焕发出一种动人心魄的亮丽光彩。看看这次展览的一些画面,像《湖映朝霞》中水岸的浓密菖蒲,或者《野渡舟横》中的挺拔杨柳,抑或《朝晖》中的盐碱滩涂,所有这些自然景物都在那一潭碧水的映照下楚楚动人,变成一种诗意之境。
除了极个别的例子如《雪后群仙山》,力克先生很少把山作为画面的主题。他画面中的山峦、岗阜或台崮,连同远方的田野和丛林,都一并融入到画面上方天地相交的地平带。那种在单纯中蕴含丰富变化的地平之景,把人的视觉吸引到风景的终极遥远,引发人对远方和未来的无限遐思。
总体而论,湖山景观是油画家脱尽生活内容,走进大自然并获取山水精神的本质努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想一想杨庆义先生的峡谷青翠,宋齐鸣先生的暖阳山岗,王克举先生的幻彩群峦,以及张洪忠先生冷峻的月下荒崮,无一不显示出山艺油画家在湖山审美方面所达到的高度。
七
而海洋,则以一种终极景观提供了艺术表现的可能选项,成为油画思性价值的永驻之所。
作为出生于黄海之滨的胶东籍画家,王力克先生对海洋题材一直充满强烈热爱和深切情怀。他对大海保持着儿童时代的美妙记忆。每一年,他都不止一次回到胶东海滨重温对大海的感知和思考。在海洋绘画中,力克先生保持并扩张了对水和海平线的表现,并力图在天地交互的混响中创造一种非同寻常的视觉奇观。
从疫情爆发的2019年底开始,力克先生不经意间有了在画室中探想风景的机会,一种从未有过的海洋大景在他的笔下沸腾而出。长达4.5米的三联画《此岸》首次以执拗的强力把所有的海洋景观压缩为近乎抽象的水平条带,无限涌动的波浪反衬出此岸世界的宁静与虚无。而在一气呵成的《东方红》中,画家则用随意点染的墨色布局无垠的海面,与朱红色的天空背景创造出一种文化象征性的壮丽海洋的奇观。
显然,他所要表述的不再是视觉感知,而是一种杂糅了记忆和想象的凝视和冥思。从感性上升为思性,表现出王力克先生试图通过画面传达关于自然和历史的审美哲思的诉求,体现了艺术家在心灵观照实践中所达到的新高度。
八
画室、乡野、山湖、海洋,只是笔者撷取的力克先生笔下代表性的油画意象。实际上,他所创造的油画意象并不限于此。其他的如肖像,近景,风物,边疆……凡此种种都曾成为他观物取象的依据和主题。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正如前文所说,这些类似母题或题材的油画意象本质上乃是艺术家视觉感知、审美情感和艺术观念的综合载体。每一种都和特定的时代和艺术家的心境息息相关,从一种到另一种的转型,则更为典型的呈现了艺术家审美经验和艺术观念的嬗变和扩张。正是在这种思路下,我们发现了力克先生从室内到室外,从生活到自然,从感性到思性,从瞬间到永恒的不断跋涉和超越的审美之途。
这种审美逻辑对艺术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每一位艺术爱好者或者艺术家都应该理解,审美对象的选择及其拓展承载了艺术家以行载道的全部本质。因此,观者也必将能在艺术家画作审美意象的体验和转换中,获知关于精神成长和观念蝶变的完整要义。(文/孟宪平,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史论系主任,北京大学艺术学博士,山东省签约文艺评论家)
(来源:艺苑纪事)
画家简介
王力克,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山东艺术学院原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硕士研究生导师。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曲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澳大利亚格利菲斯大学荣誉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国檀国大学博士生导师,意大利艺术研究院荣誉院士。教育部高等学校美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美术与艺术设计委员会委员。全国艺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北京写意油画院研究院院委,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美展评委,第三、四届中国油画展评委,山东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山东油画学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