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启艺,尚古出新
———金石碑帖版本、文献及题跋文化展
“金石启艺,尚古出新——金石碑帖版本、文献及题跋文化展”是广西金石研究会的年展,也是对传统金石文化的一场盛大展示。该展览系列分为《碑帖的版本与考据》、《金石研究著述文献撷珍》、《民国碑帖印本文献》、《金石异葩—全形拓》以及《金石题跋文化》五个板块。
石刻一经刊刻后,辗转流传存字会越来越少,石花则会渐大渐多,裂纹渐粗渐长,这是碑刻自身的“生命”规律,收藏者正是利用这条规律进行碑帖鉴定的。所谓碑帖的版本与考据,即是根据前人著述中所提供的不同年代拓本的数据、文字损泐情况、纸张墨色的新旧等方面,来对照自己所见到的碑帖进而分析出碑帖的真伪和具体年代。碑帖鉴定,乃是研究碑帖拓本文物价值之学,以研判碑帖的拓制年代、区分原刻与翻刻的界线、梳理碑帖的递藏过程、鉴别碑帖题跋的真伪、识别各类作伪手段等为核心内容。
金石拓本不仅仅是一件纸质的复制品,亦是维系今人与古人对话的桥梁,同时也是后人研读中华文明的媒介。前贤在研读过程中,留在拓本上的文采斐然且书风各异的题跋文字,与拓本相得益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综合艺术形式。一部题跋满满的拓本在手,我们可以拓本文字为载体,以题跋文字为桥梁,与前贤对话,将前贤的学术思想和艺术精神承接过来。后世的学习者从历经岁月沧桑的拓本及题跋文字中,从远逝的历史云烟中,去还原一些清晰的历史脉络。创造者和后来者在此隔空对话,构成独特的传播与接受,这也是金石拓本题跋的魅力所在。
金石器物传拓是清代学者实践探索与研究的一们重要学问与艺术,马起凤、释达受所开创的金石器物全形拓门类,极大的丰富了金石学艺术内涵外在的表现形式,全形拓在为金石学者提供研究的文本资料的同时,与题跋、博古花卉相结合,为书画艺术与金石文化的融合构建了新的平台,在艺术领域掀开了崭新的一个篇章。
金石学是集艺术、史料、文献、传拓技艺以及目录学为一体的学问。自宋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始,碑帖研究日益兴盛,终至乾嘉而至大盛。据容媛所辑《金石书录目》统计,现存金石学著作中,在乾隆后约200年间其总数已达906种之多。但从碑帖艺术收藏的角度来看,集文字、版本考据、书法艺术等方面于一体的碑帖收藏鉴赏研究,则是从近代开始才产生。
本次展览尝试着从碑帖考据版本的鉴定,题跋艺术的欣赏、传拓艺术的展示、金石文献的类别等小的类别展开做一个综合性的展示,目的是使观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金石文化有一定概括性了解,传承北宋伊始的金石文脉,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并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来赋予它时代新的审美内涵,激发金石艺术发展的新可能。
一、碑帖的版本与考据
汉《封龙山颂》“韩、章、物”三字不损本
汉《封龙山颂》杨季华旧藏民国拓本
《祀三公山碑》“熹”字下部微损本
《祀三公山碑》清初拓本
颜真卿《争座位帖》乾嘉精拓“名”字不坏本(贺良朴旧藏)
颜真卿《争座位帖》“冠”字不损本
李北海《灵岩寺碑》周湘云旧藏本
李北海《灵岩寺碑》戚叔玉旧藏精拓本
汉《张寿残碑》“晋”字已损本
汉《张寿残碑》晋字不损本
《鲁公三表》嘉道旧本
《鲁公三表》明拓“州”字不坏本
汉《裴岑纪功碑》“惟”字不坏本
汉《裴岑纪功碑》清末旧拓本
《史晨前后碑》乾隆升碑后初拓本
《史晨前后碑》清末拓本
汉《杨准表纪》黄字不损本
汉《杨淮表纪》清中晚期“黄”字半损本
汉《杨淮表纪》近拓本
《石门颂》乾嘉精拓本其一
《石门颂》乾嘉精拓本其二
《石门颂》近拓本
《石门颂》辻本史邑旧藏清中期拓本
北魏《李超墓志》初拓“陵”不坏本
北魏《李超墓志》精拓“难穷”不坏本
二、金石研究著述文献撷珍
赵叔孺旧藏方若赠本《校碑随笔》
陆心源《千甓亭古砖图释》
赵之谦《补寰宇访碑录》
三、民国碑帖印本文献
北魏《常季繁墓志》刘铁云自印本(刘铁云亲题)
博文堂珂罗版精印《北宋拓集王圣教序》(潘伯鹰题签)
民国有正书局《六朝墓志精华》
四、金石异葩—全形拓
无专鼎全形拓,陈含光题跋
古砖清供图
硅化石全形拓
西周遣叔父铜盨全形拓
清铜鼓全形拓
五、金石拓本题跋文化
诸家题跋《珠还合浦》
汉《杨叔恭残碑》周退密旧藏本
李北海《云摩将军李秀碑》乾嘉旧本,汪兆铨、任松诸家跋文
《无量义经》高帅题耑,陶义美跋文
《龙门二十品》之马振拜造像 民国拓本 陶义美跋文
《杨大眼造像》高帅题耑,陶义美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