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早期的绘画作品主要以岩洞壁画和岩石雕刻的形式存在,用于记录人类生活、狩猎经验和宗教信仰等。这些绘画作品是古代人类表达和记录世界的手段,反映了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观察和理解。
随着时间的推移,绘画逐渐发展为一种艺术形式,并与人类的审美和表达需求相结合。在古代文明中,如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绘画被广泛用于装饰建筑、雕塑和器物,展现着当时的文化和审美价值观。
《画家赵竹在大发渠》 朱甜莉 摄
然而,摄影的发明在绘画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转折作用。在摄影发明后,绘画逐渐走向了更加自由和多样化的方向。艺术家们开始探索绘画与摄影之间的关系,并运用摄影的技术和视角进行创作。
因此作为第十六届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的子活动之一,系列主题采风活动同时邀请知名画家参与创作,让绘画这种更加自由和主观的艺术形式,通过色彩、线条、质感等元素,传递艺术家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表达。
《大发渠大桥》 赵竹
大发渠大桥
贵州遵义市大发渠特大桥全长1427米、主跨410米、桥宽33米,是仁遵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之一。贵州被誉为“中国桥梁博物馆”,世界高桥前100名中,近一半在贵州。
在艺术家看来,桥本身具有一种诗意的意象,它象征着连接和交汇。桥梁的形式和结构往往被艺术家视为艺术创作中的灵感和象征,它们激发着艺术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绘画创作中,艺术家可以通过对桥梁的描绘和想象,探索桥梁作为一个建筑形式和象征的内涵。通过对桥梁描绘引发人们对生活、自然和意义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人类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联系。
《大发渠灌溉的梯田》 赵竹
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人的存在不仅仅是存在于世界中,而是通过与世界的关系和交互中赋予自己的意义和价值。对于艺术家来说,创作过程中的瞬间可以被理解为存在的瞬间,它们具有特殊的存在意义和体验。
在艺术创作的瞬间,艺术家与作品、创作过程以及自身的存在产生一种特殊的联系和交互,这是一个充满灵感和创造力的瞬间。
《大发渠大桥》 赵竹
在这个瞬间中,艺术家的存在超越了日常生活的琐碎和常规,他们沉浸在创作的境界中,与自身的内在世界和创作对象之间建立起一种独特的共鸣和对话。艺术家通过表达自己的想法、情感和观点,塑造形式和表现方式,将自己的存在投射到创作之中。
《大发渠的人民》 赵竹
艺术家在创作的瞬间中体验到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存在,他们获得了创造的力量和自由,同时也面临着对自己的真实性和责任的追问。 艺术家将个体的存在与创造力、灵感和表达结合在一起,在这一瞬间中,艺术家能够超越日常生活的局限,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与世界进行对话和交流。
《大发渠灌溉的梯田》 赵竹
绘画和摄影同样都以视觉形式来呈现现实世界,尽管它们的方式和手段不同。绘画通过艺术家的手工创作,创造出独特的视觉表现,而摄影则通过相机的机械记录捕捉到客观存在的影像。无论是绘画还是摄影,它们都试图以某种方式揭示存在的真相。
在绘画和摄影中,艺术家都以自己的存在和个体经验为基础进行创作。无论是画家还是摄影师,他们都通过自己的视角和个人经历来塑造作品,并以此表达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感知。
《大发渠的人民》 赵竹
绘画可以通过画面中的线条、颜色和形式来表达时间的流动和历史的痕迹。摄影则通过记录瞬间的影像来凝固时间,并为观者展示特定时刻的存在。 尽管绘画和摄影在创作和表现方式上存在差异,但它们都试图通过艺术的方式呈现和探索存在的奥秘。(来源: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
画家简介
赵竹,男,1964年出生于贵州省贵阳市。1987年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四工作室。1987年至今任教于贵州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委员。贵州大学三十年教龄荣誉获得者。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团成员,贵州油画学会会长,贵州画院特聘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