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是流动的,波涛汹涌处弥漫着群礁的热烈,静水无声时亦能眺望特出的孤峰。孙博文先生即如后者。他用一支寂寞而朴素的笔,写就无数巍峨壮美的奇峰、幻化瑰丽的河海,更有大美洪荒的宇宙万象。作为现代中国画坛颇具代表性的水墨艺术家,孙博文自近年进入美术史学界视野之后,其人其艺之研究已渐趋多元而立体。无论在画境格局、色彩表现、中国画的写实与写意之间,还是其在20世纪中西方艺术对话的位置考量、主题性与形式感的平衡等问题上,皆有代表性研究成果。
▲《万象生辉》145cmX716cm2001年作
在此,笔者要强调的是,作为一个20世纪画史中的重要画家的孙博文,其艺术评论层面的成果积累已近于完善,而从美术史个案的史学角度,还有较为丰富的工作需要进行。除了必要的原始史料积累,如手稿、画稿、日记、书信、影像和年谱的整理与爬梳之外,要在史学脉络上予以观察和定位。孙博文笔下的彩墨大写意风格是在1995年左右开始出现,他有意识地将山水与彩墨相结合;1998年又借鉴西方表现主义,开始追求纯粹抽象扭曲的画面,生成了独具个性的绘画风格。他在90年代发生的这一巨大新变,正处于中国艺术史上现代水墨流行的关键时期。而处于这一重要变革阶段的孙博文,颇为成功地调和中西艺术,以全新出世而源发内心的水墨面貌,成为这一中国画转关阵营中的重要人物。他的这一美术史人物身份,将其与历史的深处和广处密切相连。
▲《云山共舞》369cmX146cm2002年作
释文:
平生野然无拘束,万里长空自在天。
彩墨倒于宣纸上,任其纵横任其染。
一、现代水墨画史视野中的彩墨之变
自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画坛呈现出包容的艺术氛围,自内而外地发出了对追求艺术生态多样性和丰富性的召唤,中国艺术也开始走向更趋多元的道路。在20世纪末掀起的现代水墨风潮中,画家们立足中西碰撞后的思考基点,各遵取舍,风格有自。就绘画形式和创作理念而言,孙博文独出心枢的彩墨属于这段美术史上的现代水墨范畴。彩墨画是20世纪初以来中国画趋新求变思想的演化形态,正是在这一中西文化交汇之际,一大批有志之士负笈远游,在寻求中西绘画融合的探索之路上,身负中西特质的“彩墨”概念在这一探索实践中被不断扩充出新。彩墨画经过林风眠、刘海粟、张大千、吴冠中等艺术先锋的几番推陈出新,在审美转型、笔墨技法、语言形式、工具拓展等方面汲取了西方现代艺术的营养,在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意趣中进行了巧妙融合。彩墨画家林风眠在法国的美术学院收到了西方现代化教育,“彩墨”是其对国画学科形式的拓展;刘海粟游学期间研习过印象主义等西方现代绘画与中国画之间的内在美学联系;张大千晚年曾经长期旅居海外,直观深刻地感受过西方现代艺术,更具现代性的“泼彩”是其晚期最具代表性的创作。这些艺术家是20世纪以来中国彩墨画创作的集大成者,为后来彩墨实践与运用上的探索奠定了坚实基础。
▲《水底日升波自沸》797cmX144cm2000年作
孙博文延续了林风眠、张大千、刘海粟等大家的艺术精华,他延续20世纪文化碰撞的文脉更加充分借鉴了西方抽象艺术的表现方式和艺术观念,同时深受20世纪新潮美术观的影响,深化了彩墨艺术的学术性、观念性与实验性,作品中可以明显看到他对西方抽象表现主义、印象主义等现代主义流派的吸收,以抽象为外在特质,以中国古典美学为精髓,表现出意境恢弘又饱含神秘主义的东方意蕴。孙博文在彩墨创作的路途中,放弃了对形象写实性的刻画,转为通过色彩凝聚物象神韵。在设色上,孙博文大胆改变了早期古典的文人水墨清雅、淡美的审美经验,尝试将西方的浓重的色彩情绪和传统水墨意蕴相结合,而他对纯色的大胆使用恰好与他笔下峻峰阔流的宏伟气势不谋而合,使山水之壮美更跃层楼。中国古代的山水画设色多清丽淡雅,山水画主要是以线为主,再加以皴擦来表现山的壮美巍峨。中国的山水画鼎盛于元代,存在大量文人在野的情况,他们直面山水作画,聊以自娱,因此对传统山水的欣赏方式在于对画中意味的细细品悟,需反复观看才可了解到其中的意境。而孙博文深处现代水墨的史学脉络中,改变了中国山水画的塑造与品读方式,将绚丽的色彩渲染在山水中。如他晚期作品《山云吞吐万山重》中就能看到重彩与山水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搭配。画中以墨色打底,石青色为主调展开大面积的重彩渲染,仿佛夏日群山上生长的郁郁葱葱的挺拔林木,留白的部分好似雾气浮动,云光翠影,意境清新。他大幅度提高了色彩的纯度,层峦叠嶂的山川在光的折射下,浮翠流丹,仿若流光溢彩,给人一目了然的视觉冲击。画面中大部分舍弃了皴法,取而代之的是色彩的大面积渲染。这种重彩泼墨绘画,调整了传统山水画的清幽、淡泊、高雅之境,而是以一种霸悍的气势,描绘出群山延绵、拔地而起的图景。这应是孙博文的彩墨山水在现代画史上的一大贡献,气吞大荒、彩墨交融、艳而不俗的艺术境界深入观者之心。
▲《山云吞吐万山重》358cmX144cm2001年作
释文:
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绿深青一万重。
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
二、自由而自足的笔之根性
中国画之根在于笔。孙博文的用笔同样是以中为根、中西合璧。他早年学习传统笔法,后来山水、花鸟作品走向大写意,笔墨更加自由酣畅,晚期作品更多地吸收了西方现代主义的艺术语言和自由主义精神,笔法不再被传统格范所囿。他晚期的代表性作品中主要呈现出两种惯用笔法:一是大面积的色墨渲染,这是如前所论他吸收了张大千、刘海粟等近代名家的用笔方式,再提高颜色纯度,在山川上进行泼彩;其次是线条的累积,这是吸收了西方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的笔法,自由张扬,色彩的层层堆积增加画面的饱和度,使人产生目眩神醉之感。但无论是哪种笔法,都呈现出一种自由感,而且这种自由感是不断深化的。
▲《春和景明》361cmX144cm2001年作
观其宏制,常常是一望无际的苍穹或是层峦叠嶂的远山,这些意象的悠远深长,他并不是依靠形似来表现的,而是以自由舒展的笔法,辅以大块面的墨彩,塑造出既有节奏感又充满随意性的形式美。传统水墨画中的皴、擦、点、染占据着孙博文山水用笔的一部分,与大面积的彩墨铺色形成鲜明对比,更觉笔墨的无拘无束与酣畅淋漓。《登高看云低》是他彩墨山水的代表作,云雾缭绕于山石之间,鸿篇巨制中近景与远景若隐若现。笔触如同溪水般自由地流淌而形成生动的画面,以彩代墨、彩墨交融,变幻万千、磅礴气势,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多元的设色在孙博文的主导下完全主观化、抽象化,在与水墨的碰撞中,呈现出奇异瑰丽的交融,犹如神来之笔,赋予了山水画以澎湃的活力和炽热的生命力。色彩之下,几处笔墨的勾勒点缀其中,这种富含时代感的彩墨渲染与传统水墨相结合,仿若浮华世界下笼罩着的幽远古意。
▲《登高看云低 》358cmX144cm 2001年作
释文: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在《群芳满园》中的“点”更像是妙手偶得,画中随意挥洒的线条与色点,是吸取了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波洛克的创作手法,一切全凭心意,无论是色彩还是笔法都极具随意性和偶然性,墨与彩色自由地落在纸面上弥散开来,在整体上又有韵律感,并非刻意地在画面上创造某种形式,而是随机应变,给人以浑然天成、圆融如意的美感,以灵活生动地笔墨诠释了真实自然中的生命律动,这种自由地笔墨挥洒也是作者超脱自然,抓住自然与人的情感联系加以强化的表现。从学习传统大写意到对自由随意的泼彩技法的吸收,后来对现代主义艺术语言的强化,无不体现了孙博文对自由笔意的追求,作品以明快地风貌阐释着当代东方美学的时代内涵。这种酣畅淋漓地用笔彰显了“大美无言,大象无形”的审美境界。
▲《群芳满园》411cmX143cm 2002年作
虽然在技法与理念上,孙博文借鉴了西方的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但孙博文的彩墨画并非西方的舶来品,即使形式上与印象主义风格作品有类似之相,但它的生长基因依然根植于中国古典的文化沃土之中[1],深厚的民族精神与传统的审美经验是其孕育生长的心魂,在画境格局、审美意象、传情写照中都呈现明显的“立本”倾向。为了寻求中国画能够带来全新的图式效果,作为现代水墨家的孙博文在水墨语言的创新上积极探索,在这条具有试验性的广泛的改革道路上,融合不同的艺术语言,走出了现代水墨的发展道路。这并不意味着孙博文完全照搬复刻中国旧有的笔墨技法,而是以此为基石,跟随着时代的审美要求进行着思考和创作,并找到了独属于个人的绘画语言的切口。孙博文并没有被千年以来的绘学传统或是西方现代艺术语言所拘囿,而是能够成功地将中国古典文化意境与西式品调内在通融,以其高度自由而不失自家章法的用笔更新了20世纪末现代水墨艺术的图像谱系。
▲《春林环翠》452cmX144cm 1998年作
释文:
万壑松涛催绿浪,千山风光信天游。
挥笔扫出春满园,群芳梃竞无尽头。
三、天地之道,发乎于心
中国水墨不仅注重线的表现力,更看重整体的境界与格调。正如新儒学的理论建设与禅画的流行是20世纪末普遍存在的历史意识与哲学意识作用下的产物,这一时期许多艺术家在思想层面通过不断自我升华,对宇宙、自然、社会以更深入的研究来发掘崭新的艺术形式。从现代水墨的诞生到发展,都离不开现代水墨画家持之以恒地研究与实践,才使得传统笔墨语言、中国画内在的意蕴与现代艺术理念完美结合。在艺术创作中,客观事物是画家书写情思的媒介,但艺术创作并不是完全对现实的反映,真正的作品更多地是来自画家心灵的映射,孙博文将主观生命情调与客观自然物象相融会贯通,营造了浓烈的色彩、奇幻的形象、广阔的空间,他的画境给人以饱满而深邃的浪漫主义想象。
▲《凤舞龙蟠》 249cmX124cm2002年作
释文:
祥云紫气绕长城,昔日烽烟如梦萦。
尽染霜晖关外月,江山壮美笔多情。
孙博文在营造画境时更多时候呈现出道家的宇宙观,其描绘的主题主要分为两类:
一是“天”,寄寓着他对本我的追寻和对广阔天地的神往,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在他的画中表现为浩瀚的宇宙和古代神话图腾的描绘,像“凤凰涅槃”、“万古长空”等主题常常出现在他的艺术作品中。晚年创作的《鸾飞凤舞》就是其中的典型,画家以一种磅礴的气势挥洒,将宇宙洪荒、世间万物尽收画中。画中具体的形已经被流动的丰富色彩所代替,各种色调的使用毫不凝滞,反而通过色彩的积累而构成主体细微的变化,背景充斥着浓重的墨色,鸾凤昂首行于天地之间,仿佛冲破黑夜的圣光,散发出神秘、高贵的威仪。孙博文在抽象的重墨晕染中营造出贴合中国传统美学的神妙意境,将神性美的概念刻画得美轮美奂。在烘托“天”的肃穆中又充满了激烈的活力,仿佛是宇宙意志所激发形成的原初生命力的感知张力。
▲《鸾飞凤舞》306cmX123cm 2000年作
释文:
东风一样翠红新,绿水青山又可人。
料得春山更深处,仙源初不限红尘。
再者是“地”,寄寓着孙博文的林泉之心,作品中表现为对山河的坚实、浩渺、博大、奇幻的描绘。他的大写意山水具有明显的抽象性,虽然发兴于天地、山林、雾霭、流霞,但实际上是作者本人的所思所想的流露与阐发,正如苏轼所说的“虽无常形而有常理”。他的《渔村唱晚》照映出埋藏于画家内心深处的精神世界,寄托着古往今来所有文人画家好移情山水、遣情逸兴的禅意追求。孙博文展现的“山水”与“屋舍”是他心中艺术化、理想化、历史化的乡土情结所凝聚的艺术符号,是贴近自然、追求若隐若现、似是而非的抽象彩墨画形式美感。他曾结画庐于崂山脚下,回归居于田园,与山水相伴、怡然自得的生活状态,不仅让孙博文在艺术创作上返璞归真,也实现了他对“卧以游之”的渴望。他对天地之道的追寻与尊崇,是他晚期作品中主要流露出来的情感抒发。
▲《渔村唱晚》97cmX180cm 1998年作
古往今来,禅意往往是艺术家由表及里、生发意境的转折之径。受这一美学思想观照,孙博文的题画诗上也展现着天人合一,物我相忘的美学观念。《流水画山》中他题诗云“平生野然无拘束,万里长空自在天。试看拖泥带水笔,正是禅意即悟时。”在《丹凤朝阳》他写下“天作匡庐地为案,老翁写画难得闲。题首孬诗学李杜,不要工整只求禅。”[2]可以看出,“禅”、“天地”等概念是他潜意识里试图追寻的人生境界。他的题画诗为画面增添了幽深的意境,丰富了画面中画家言不尽意的深曲怀抱。他将中国传统的道家思想融入作品,是其艺术创作的核心,拥有内涵深厚、蕴含哲理、流畅自然、无拘无束诸多特点。这种对禅意的追求使孙博文可以通过直觉的妙悟方式达到天人合一、物我相忘的境界,与自然万物达成和谐统一的生态关系。
▲《流水画山》493cmX144cm 2001年作
对于孙博文来说,对他影响最深的就是道家思想,这种超然物外的思想与作品达到了“物我一体”。无论是雄伟的高山流水,还是飘渺的宇宙万象,都是画家自我心灵的写照,他在画中探索宇宙的哲思,将自我与宇宙融为一体,使观者能够沉浸在作者笔下的广漠无垠的玄幻宇宙。这种境界是苍茫的、淋漓的、气概通贯的,正是如此,他的彩墨才得以表现出既有历史的厚度,又有超脱世事的新维度,这是他丰富的人生迹历与画道修为铺垫而成的。
▲《丹凤朝阳》405cmX95cm 2002年作
要之,作为现代水墨史上的一位重要开拓者,孙博文的彩墨创作和探索实践潜移默化地助力了传统水墨画的现代步伐,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水墨笔法的程式化、结构化,促进了现代水墨的多元发展,运用具有中国特色的绘画材料表达出世界的、民族的、个人的精神。孙博文的宏篇彩墨足以向世界和未来宣告,中国传统艺术及其美学内蕴一直保持着鲜活、遒劲、永恒的生命力,时刻具备参与国际文化对话的状态和能力。 (文/张鹏,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参考文献:
[1]王进玉.中国彩墨画并非舶来品[J].中国艺术报,2020 (04).
[2]郑工.人生之妙境——我读孙博文的画[J].中国艺术报,2021(06).
▲《袖卷红云水上生》143cmX360cm 2001年作
艺术家简介
孙博文(1938——2003),名九学,字博文,号汝阳山人,1938年出生于山东莱阳穴坊镇西富山村,辛亥革命老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孙墨佛(曾任大元帅府参军)玄孙,北派山水画大师孙天牧曾孙,师从关友声、黑伯龙、王企华、陈凤玉诸先生。1958年考入山东艺术学院,1963年毕业,毕业后主动奔赴莒南县文化馆从事基层艺术文化的组织和教育工作。1978年,孙博文离开莒南回到故里莱阳,最终定居青岛。1979年,孙博文拜莱阳籍著名画家崔子范为师,将崔子范简笔大写意花鸟画技法移用到山水画上,从而开始自创山水新貌。后又研习张大千先生泼彩泼墨画法,融合创新,独成一家。
孙博文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画的探索和创新,集诗书画印于一身。作品无论是巨幅大构,还是斗方小品,均笔墨雄健,气势磅礴;画面率真自由,流光溢彩;特别是晚年创作了大量宏篇巨制,尺幅之大,数量之多,完全突破了正常的观看路径和思维模式;题材之丰富,用色之绚烂,又完全颠覆了中国山水画的历史积淀和传统概念。孙博文先生的艺术成果是很特殊的,他对中国画大写意传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2年5月,孙博文先生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举办个人书画展,受到了新闻界、美术界的关注。
2020年11月12日,“淋漓华章孙博文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一批孙博文大尺幅的作品展现。让观众进一步认识这位生前不求闻达,画坛了解不多的画家。
2021年6月6日——17日,“淋漓华章孙博文艺术展”在山东美术馆再次呈现,集中展出孙博文生命晚期的中国画作近60幅,并围绕此次展览连续召开三次学术研讨会,先后有近百位专家学者,从全国各地赶赴山东美术馆参加此次研讨,这在山东美术馆乃至全国都是史无前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