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源汉隶目极古朐”连云港西汉界域刻石专题创作学术探索展
【展览时间】
2023/5/14-6/15
【展览地址】
(江苏连云港市海州朐山书院·朐美术馆)
【展览题签】
梅跃辉艺术学博士中国国家画院专职艺术家硕士生导师
【学术主持】
胡抗美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文旅部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
【策展人】
丁宝子
【学术支持】
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
【主办单位】
中共海州区委宣传部海州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江苏海州文旅集团
【承办单位】
朐山书院朐美术馆
前 言
中国书法是以汉字造型为表现基础的艺术,这也是我们探索书法的早期发展常常与汉字发展史产生重叠的原因。要寻觅中国书法的源头,发现汉字书法真正原初的特点与规律,就必须从古老的篆隶书法入手,其中秦汉刻石就是不可忽视的大宗。
1987年,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东连岛发现了有始建国年号的苏马湾、羊窝头界域刻石,经过专家认真考证,两处刻石有确切纪年、完整内容和早期汉隶书法的鲜明特点,为新莽时期徐州地方官员所刻,旨在划分东海郡属朐与琅琊郡属柜两地的界域,这两通石刻对于研究汉代地理与行政区划、汉隶书法的发展演变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苏马湾西汉界域刻石原拓
我们知道“隶出于篆”,故早期隶书带有明确的篆书遗绪,苏马湾界石所呈现的文字,正是体势已经隶化、结字造型依然篆意浓浓的早期汉隶的样貌与风采。篆书的“隶化”,首先体现在文字体势的转变,即从纵向体势变化为横向体势,以适应快速书写与书写材料的改变;其次早期隶书在体势变化后,仍然保留了篆书书写的基本笔意,即没有波磔和夸张的雁尾,而是入笔收笔都如篆书一般;参照传世的许多汉隶石刻中石门颂、杨淮表记、开通褒斜道刻石、何君阁道碑、任城王黄肠石刻等,均体现了这一时代特征。苏马湾刻石存62字,羊窝头刻石存40字,字径8至17公分,体量数量可观,书法雄浑朴茂,大巧如拙,气象古雅,因石凿刻字体随势而成,大小变化,章法排布,不拘一格,浑然天成,反映了汉代质朴天然、雄浑博大的淳淳古风,堪为我们继承、学习、发扬、研究汉隶书法艺术的宝贵财富。
羊窝头西汉界域刻石原拓
“探源汉隶,目极古朐”——连云港西汉界域刻石专题创作学术探索展,以苏马湾、羊窝头刻石为代表,围绕对连云港市古文化遗存的梳理与研究,通过展览、出版、学术研讨等一系列活动,大力弘扬中国书法艺术,进一步发掘、研究书法传统文化资源,推进对秦汉疆域东界的自然地理、经济、文化等的深入探讨,带动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传播与渗透,同时为促进地方社会经济、文化、旅游事业的全面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发挥促进作用。(文/蔡大礼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专业委员会研究员)
书影
▼
参展艺术家
(按年龄排序)
▼
梅跃辉创作感言
▼
清人通过汉、唐隶书的比较,指出:“唐人以楷法作隶书,固不如汉人以篆法作隶书”,认为写好隶书的关键在于用篆法,这个观点给可谓一语中的。从字体演变的角度来讲,隶书是在篆书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其点画用笔的基础自然是基于篆书的,连云港苏马湾和羊窝头界域刻石就表现出强烈的篆籀意味,这次临创我就试图去表现这两种刻石的篆籀笔意。摩崖的石面不平,石质也不像碑刻那么细腻,故点画多起伏变化,临创时我尝试以逆锋、顶纸、涩行的方法去表现这种起伏变化和浑朴圆厚的金石意趣。由于两者风格接近,临摹时有意求变,一个以匀净的细线去表现,采用满密的章法,打乱原刻的结构,依据章法组合的需要重新组合,通过穿插避让的方法使各字环环相扣,消息相通。另一个则强化点画用笔的粗细轻重、结构的开合收放、墨色的枯湿浓淡和章法的疏密对比变化。创作多突出两刻石的篆籀用笔和淳朴浑厚之意,结构上借用了原刻的一些构型特征,章法不再参考原刻重新布局,强化对比和形式的变化。
临苏马湾界域刻石▼
释文:
东海郡朐与,琅琊郡柜为界,因诸山以南,属朐水以北属,柜西直况其,与柜分高,各承无极,始建国四年,四月朔乙卯以,使者徐州牧,治所书造。
款识:
苏马湾界域刻石壬寅冬月于京西昆玉河畔跃辉
138*70cm
2023年
临羊窝头界域刻石▼
释文:
东海郡朐与,琅琊郡柜为界朐北界,因诸山山南水以北,柜西直况其,与柜分高,为界东各承无极。
款识:
羊窝头刻石跃辉
138*50cm
2023年
临创作品
▼
释文:
泉声喧后涧
虹影照前桥
款识:
跃辉
160*45*2cm
2023年
释文: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款识: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壬寅跃辉
100*50cm
2023年
后记
朐山书院作为连云港文化输出的一个重要载体,承载了海州绵长的历史文脉。书院立足于深挖当地的文化基因,以推动海州地域特色文化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主旨,邀请名家担任学术主持与策展人,致力于呈现各艺术领域代表性艺术家新近创作和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作品,以及音乐、教育、话剧表演、读书会、现场活动和学术讲座在内的多元化项目,持续性的向全国乃至世界输出海州文化,使之得到更多的关注与支持。
朐美术馆自建馆以来,一直强调艺术的普世性,探寻艺术的纯粹性及恒久性,探索并诠释美术馆的当代职责。今年初,朐美术馆已举办了两场学术性展览,《溯源孔望——当代造像艺术探索展》和《见素抱朴——当代陶瓷印艺术邀请展》。“溯源孔望”,追根中国最早的关于佛教的摩崖造像艺术源头——孔望山东汉摩崖造像,结合以此为创作源泉向大众展示了当代造像印艺术创作的传承与创新;“见素抱朴”,让大家感受了陶瓷印更加挥洒自由的写意篆刻魅力,同时中国陶瓷印文献研究中心在书院成立,助力推动当代陶瓷印在篆刻史上的发展进程。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魏广君所长,蔡大礼、魏杰、王东声诸教授受聘成为朐山书院首批学术委员,鼎力相助书院学术建设。
连云港西汉界域刻石作为比汉中开通褒斜道还要早五十余年的隶书,于学术研究而言,是宝贵的书法“活化石”;于连云港文化而言,又是一张别具深远影响的艺术文化名片。本次展览特别邀请了胡抗美、鲍贤伦、曾翔等二十位老中青不同年龄阶段的当代书法领域最具探索创新精神的艺术家,对连云港西汉界域刻石采用临摹、创作、述评等形式进行多角度、个性化的专题性研究,希望从当代视角审视特定历史时期的书法经典,接续先贤的智慧和创造力的基础上,探索新时代书法的创新之路。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让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最大化的弘扬,无疑是当代艺术家对社会、对国家产生的最大价值。再次感谢诸位老师的鼎力支持,令本次展览才有了这般的学术高度和文化厚度!(文/佘汶洛,艺术家、策展人,法国卢密耶-里昂第二大学艺术硕士)
关于艺术家
▼
梅跃辉,1984年生,河南登封人,艺术学博士。中国国家画院专职艺术家、书法篆刻专业委员会研究员,韩国牧园大学硕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