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35年,我画得不亦乐乎——著名画家贾修森跨专业的心路历程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05-25 08:35:02
听新闻

35年,我画得不亦乐乎——著名画家贾修森跨专业的心路历程

▲贾修森作品《青山欲共梅鹿语》

从一幅画开始

一、从黄河到长江

我的家乡在黄河岸边,在济南生活了34年。我现在工作生活在扬州,也已有16年。我与黄河长江这两条大江大河有缘,黄河边是生运使然,长江边是后天选择。

我开始画画是小学前半段,启蒙无非就是照着连环画画一些《西游记》里面的形象。到了初中一年级,我已经在临摹济南名家画的李清照和辛弃疾两位济南历史名人题材的工笔画。初二的时候,我临过一张王叔晖的《箜篌图》,我父亲开的书店对面有家装裱店,我把画送去装裱,一周后,我放学回来,装裱店老板说画给卖了,谁谁谁喜欢就拿走了,塞给我爸15块钱,还笑着夸完我就走人了,完全没征求过我愿不愿意。也许他认为在1986年对一个初中学生来说,自学的画有人喜欢就不错了。时隔几十年,或许注定这辈子就该是吃这碗饭的。

35年,我画得不亦乐乎——著名画家贾修森跨专业的心路历程

▲贾修森作品《如花美眷丽人行》

二、从人物写生到人物题材创作

从中学开始,中国画坛出了很多人物画名家,特别是工笔人物画。再加上美术高考也是以人物头像和速写人物为考题,所以进入大学后大部分的同学都对人物画表示浓厚的兴趣,也包括我。

35年,我画得不亦乐乎——著名画家贾修森跨专业的心路历程

▲贾修森作品《蓝焰逐梦踏浪前行》

我的大学山东艺术学院美术教学重视传统基础,多少年后,在全国各地以绘画为生的山艺毕业生,都是以基础比较牢固而备受关注。各种传统加现代的基础教学,人物画学习从速写素描白描意笔写生,到后来写生习作加上背景道具慢慢转化成主题创作,都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过程。大二时我画了《莲子清如水》,参加了全国大学生展览后,次年这幅作品参加了全国工笔画展,那一年是新世纪第一年。

35年,我画得不亦乐乎——著名画家贾修森跨专业的心路历程

▲大学时代的贾修森(最前面C位)

35年,我画得不亦乐乎——著名画家贾修森跨专业的心路历程

▲贾修森作品《红星胡同57号》

三、从皖南民居到扬州园林

大二深秋,皖南写生,第一次去江南。我这个北方人虽然生活在清泉石上流的大明湖畔,多见北方的红砖瓦房,没见过皖南如此温润灵秀的江南水乡。青砖黛瓦白墙给了我很大的视觉冲击。两周的写生,从稀里糊涂到峰回路转,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徽州古城,用此地的宣纸、徽笔、徽墨和歙砚,画安徽的建筑和青山绿水。自此从1999年到2009年,包括工作地点的转换期间,我一直在画徽州的建筑民居。建筑房舍在传统古代山水中,只是山水布局里面的一种符号,有亭瓦茅舍,便代表有人烟,有人文和自然相谐。我把建筑单独提出来创作,纯粹表现江南风光里的层层民居。这十年我画了数以百计的皖南民居画稿。其中七八张入选国展,加入中美协几乎全是靠山水画。

35年,我画得不亦乐乎——著名画家贾修森跨专业的心路历程

▲贾修森作品《皖南三月》

扬州的建筑和徽州民居有着很多的联系,包括人文历史等都互相有关联。到扬州十年后,我开始画扬州园林。十年画了很多扬州的园林写生,后几年开始结合苏州园林一起画。当我解决了太湖石和建筑中亭台楼阁以及四季花草树木之后,我发现了一个感兴趣的画法。但凡我画到亭台楼阁、桥梁墙垣,都会遇到直线的问题。中国画使用毛笔线条多追求婉转灵动,细劲绵长。而建筑中窗棂台柱檐顶板桥都是直线构成,这就涉猎到一个传统的界画画法。这个画法从业时间少了还不好掌握,画不好画得俗还不招人待见,画好了也是冷门,所以需要好好研究。后来发现界画的巨擘袁江袁耀竟也是扬州人,看来很多事情都是有些缘分的。我这期间除了准备和制作基本失传的界尺和界笔以外,也曾经与北京的工笔名家讨论过界画,并坚定了以后的方向。

35年,我画得不亦乐乎——著名画家贾修森跨专业的心路历程

▲贾修森作品《冶春茶社》

四、关于要画啥

我画的看起来是不是有些杂?我大学时主要是画工笔人物画,参加过迎接新世纪工笔画展,后来参加了五届和六届全国工笔画展和第二届民族展以后,我就“逃跑”了,重点多画写意山水,对外常说画山水参加国展快,其实还是感觉到了,想去画这些,欲罢不能。比如前20年我画山水,基本不上色,最多也就是山水中的人物着一点淡色。我那时追求笔墨的单纯且变化丰富的魅力。近几年随着我对宋画的深入研究,慢慢地转向青绿山水。至于里面有没有敦煌和永乐宫考察后回来的缘故,想来肯定是有的。水墨到青绿如同独奏改成了交响乐,从以为自己只对笔墨敏感到对色彩的收放拿捏,至少有一点可以确定,我适合这样去画。比如我在画《青山欲共梅鹿语》,总感觉画不完,不够完善,有着强烈的创作热情,不到感觉适可而止的那个瞬间,就一直情绪饱满地去描绘。

35年,我画得不亦乐乎——著名画家贾修森跨专业的心路历程

▲贾修森作品《锦衣吴郡》

五、从过去到现在和以后

我对宋画的喜爱实际上是对传统的推崇,从大学临摹课程开始,我并没有完整地临完太多作品,大多数是一些精彩的我喜欢的画面局部,其中包括宋代以前和以后的精品。我曾经在大学一年级暑假,为了赚学费,为一幢大楼的大厅做墙绘,整个暑假40多天,把《八十七神仙卷》其中50位人物形象,从小放到大历经四遍,画成高1.8米宽11米长的长卷。意外锤炼了线描课。手练得怎么样,这是画工笔人物经历的一些过程。对宋画的追摹是很用心的,包括对那个历史时代宋画的高峰产生时期的历史原因和背景研究,都对我的传统训练起到帮助作用。我曾经在朋友圈发过,要是生在千年前那个时代,能跟着那个治国昏庸画画高能的端王画几年该多好。当然这是玩笑了,但我发现但凡好好用心一头扎进传统,一转身出来就会有一个高度。我们生在这个时代,再怎么学传统都不会过,更不会泥古不化!

后来的写意山水创作又使我经历了很多的兜兜转转,对笔墨的理解也多了不一样的感受。

35年,我画得不亦乐乎——著名画家贾修森跨专业的心路历程

▲贾修森作品《戏映百生》

曾经很多朋友,提出过是不是专一项去画,精力会集中在一起,我也曾尝试过。可过一段时间就又重操旧业,积习难改。我常和朋友开玩笑,我画的山水画和人物画同时在一个展厅展览,不署名的话,不熟悉我的人一定看不出两张画是一个人画的。虽然两种画我还没有画出多么高的境界,但我当了两个不同题材的画家,算自我调侃一下。至于是不是将来人物山水统一起来,笔法和意境气息相通相近,我还真没想过。估计真要到那时候,当是和修养、年龄和体力甚至视力有关。反正当下我画得不亦乐乎。

我今年已50岁,关于这个岁数,从古到今有多少文字论述数不胜数,说明这是一个承前启后重要的阶段。从15岁入美术班学艺到今年已有35年,和别人一样也不一样的路自己在走,很多书上看来的经历自己也在经历着。这些絮语发在报纸上和朋友圈,熟悉的人会看到一些过去的成长,不熟悉的人会了解一点跨专业的心路历程。深夜写完时,窗外泛白已鸟鸣啾啾,生机盎然,扬州真是个好地方!(文/贾修森)

35年,我画得不亦乐乎——著名画家贾修森跨专业的心路历程

▲贾修森作品《G弦上咏叹调》

35年,我画得不亦乐乎——著名画家贾修森跨专业的心路历程

▲贾修森 原创现代诗《诗画瘦西湖》

(来源:扬州微视听)

画家简介

35年,我画得不亦乐乎——著名画家贾修森跨专业的心路历程

贾修森,1973年生于山东济南,2001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2007年考入扬州市国画院。现为扬州市国画院副院长,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协会会员,扬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画院特聘画师,扬州民主促进会开明书画院院长。

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中国画展览:

2000年 迎接新世纪全国工笔画大展

2001年“黎昌杯”第一届全国青年国画展(铜奖)

2002年 全国第五届工笔画大展(优秀奖)

2002年“黎昌杯”第二届全国青年国画展(三等奖)

2003年“黎昌杯”第三届全国青年国画展(三等奖)

2004年 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美展

2005年 北京世纪双年展•全国中青年艺术精品展(优秀作品)

2006年 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

2006年 全国首届城市山水画展(优秀作品)

2006年 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08年 全国首届中国画线描展(优秀作品)

2008年 全国中国画展

2008年 全国首届山水画艺术双年展

2009年 第五届中国美协会员作品展

2015年 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美展续展(优秀作品)

2018年“墨香诏安”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作品)

2021年“抱石风骨”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23年“美在至广”全国小幅美术精品展(中国美术馆)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