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日,一年一度的“艺术北京”博览会在农展馆举办,我陪女儿前去看展,发现在琳琅满目的艺术作品的尽头有一个小小的书市,其中一本关于骨骼的摄影作品集令我眼前一亮!
《囿》局部
我是个很胆小的人。从小在医科大学长大,放学后小伙伴们跑到医学院解剖室“探险”时,我总是那个留在门口看书包的胆小鬼。初学美术画石膏像时,我甚至不敢正视头骨。但这本骨骼摄影的书却深深地吸引了我:我被它的神秘甚至恐怖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深深地吸引。那一刻很想用自己笨拙的技法描绘出摄影作品集里骨骼独特的美。在我眼中,它们不是逝去的尸体,而是世间万物,是山,是水,是宇宙,是星辰,是美好,是永恒。而这种永恒是那么的神秘,那么的迷人!
《囿》局部
2022年暑假,在青岛给山东省美协综合材料高研班代课,有位刘萍老师的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曾在参观美国9·11纪念馆后创作了这幅作品:一个骷髅头骨戴着墨镜,静静地躺在银白色沙滩上。海水也像睡着了一样,没有风、没有浪,满视野的克莱因蓝色的天空与映在墨镜上的一抹蓝互为呼应,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原本恐怖的场景竟有一丝黑色幽默,骷髅头略带调侃的微笑也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那一刻云淡风轻,仿佛一切恐惧与痛苦不曾来过;那一刻如释重负,仿佛世间一切都能释然。我想,这莫非就是自然与时间独有的自我修复的伟力?毕竟我们只是历史长河中渺小的过客,恰如恒河沙数,本就微不足道。
《囿》局部
我时常迷茫:自己生命的意义究竟为何?人生来去匆匆,也许只是一个过程,如流星划过苍穹,徒使人感到置身天地间的渺小,令人难有“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如此感叹之间,竟在每日路过的三里屯注意到一颗银杏树。正值五月,枝繁叶茂的它孤零零地立于繁华市井、红男绿女中间,极易令人产生“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怜惜。然而,即便可供生长的泥土只有脚下一方,却丝毫没有影响它的挺拔向上和四时带给路人的缤纷色彩与不同惊喜。
《囿》综合材料 2022年
在这些平凡而独特的体验中,我开始构思《囿》系列。怀着对神秘事物的好奇与探索,对生命的敬畏与理解,对自由的向往与渴望,《囿》系列断断续续画了好久。东汉许慎《说文》对“囿”的解释是“囿,苑有垣也。”艺术创作的花苑本需自由。画中拘束的框架、阻隔,以及方圆之间的构成是《囿》,更是冲出桎梏走向自由的渴望。
《囿》系列之一
明代张自烈撰《正字通》,对“囿”引申解释为“识不广通曰囿,犹拘墟也。”不过分寻求他人认可,只想遵循内心,用自己的绘画语言诠释生命的意义,这种识不广通、狭隘短浅的拘墟之见,囿则囿之,我自坦然!愿每个人都能梦随所往,心近所愿!(文/邓云,2023年5月20日 于北京)
《囿》系列之一(局部)
《囿》系列之二
《囿》系列之二(局部)
《囿》系列之三
《囿》系列之三(局部)
《囿》系列之四
《囿》系列之四(局部)
《囿》系列之五
《囿》系列之五(局部)
《囿》系列之六
《囿》系列之七(展示效果)
《囿》系列之七
《囿》系列之七(局部)
《囿》系列之八
《囿》系列之九
《囿》系列之十
《囿》系列之十(局部)
《囿》系列之十一
《囿》系列之十一(局部)
《囿》系列之十二(展示效果)
《囿》系列之十二
《囿》系列之十三
《囿》系列之十三(局部)
(来源:邓云讲评堂)
画家简介
邓云,女,山东济南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山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央美术学院访问学者,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硕士,山东艺术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