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无疑是将所见之物,通过画家移情作用与技巧娴熟传达,给人们以得到美的鉴赏。画家艺术语言的差异,尤其是当下画坛人物画创作,呈现出风格的迥异、丰富。
解读人物画家姜永安的绘画,由其卓然自树作品,引起人们对之题材和风格深度关注、思考。
仰观取象,俯察取法,人物画的题材既古老更弥新。大千世界万象皆备,人物画素材可以是睁开眼睛就能看见的物象,这里画家对物象的反“应”,是一个首要关键环节,它关系到艺术家对芸芸众生人文情怀、悲悯高下程度直接态度。
且艺术家应验能力不同,思考表现角度位置不同,从古至今留下有面貌丰富多样人物画佳作。
在此,就“应物象形”能力,孰高孰低感悟力,孰雅熟郑品格性,立见分明。这种由反应、取物、得象、终之诉于造形,是画家认知经验重要过程。反之倒果为因,我们也能从最终作品形的语言,来透视画家应验艺术世界能力。
于是就有如下,或写实、或变形、或采西融中……等等作品纷至沓来。
其诉求从精神层面,技艺角度,都是达到传神铸魂佳境,使作品荷载了穿透时空——生命力。
到这里我们欣赏姜永安作品中取象造形,没有题材猎奇、没有技巧做作,所关注社会底层乃至弱势人物形象群体,即寻常而撼人心灵,其创作能力蕴藉厚度,“应物象形”素养,通过作品可见一斑,毋容置喙,是吸引费洛伊德造型,抑或是在国画与水彩画种边缘上行走,统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画家凭智慧与才情,运用水墨工具描绘苍生、讴歌生命艺术创造力,令人拊掌击节。
“迹有巧拙,艺无古今,”自任伯年之前古代人物画传统暂且不言,到当代国家重大题材不论,前者为传统积淀,后者为庙堂雅颂。
如果就绘画本体研究,“寒酸尉象”、“流民图”、“粒粒皆辛苦”、“走出巴颜喀拉”……粗略梳理百年之多人物画作品,在画家主体、本体、及客体等量上做功夫,留给画史作品量是不多的。然又是艺术家安身立命之本。
“天之有常,不为尧存,不为纣亡,”若乃减少点功利得失,增加些人文关怀,让艺术语言纯粹、自然些,从对姜永安作品解读中,水墨人物画语言发展空间不可限量。
(来源:水墨生活 小蚁)
画家简介
姜永安,江苏省国画院人物画创作研究所所长、院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学院博士,一级美术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