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宁静中的粲然——画家胡应康的山水风格与境界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05-18 10:12:48
听新闻

大致上,是在1986年认识胡应康的。那些年新潮美术正在风行,我恰好在美校求学,面对新鲜又眩目的各类潮流非常热衷。虽说他毕业于传统基础深厚的浙江美院国画系,但也搞起了抽象的水墨画。在一起的时候我总是特别用心去了解他和他的作品。从外表上从作品中看胡应康,他是属于前卫的。听他对绘画的认识,他非常尊重传统,丝毫没有鄙古的浅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艺术最高典范,大概不会是一味求奇、求新的前卫艺术。这样一个概念、大致上是所有艺术家都明白的,,所以常听胡应康谈黄宾虹、张大千,谈“笔墨精神千古不变”的传统绘画观念。十年过去了,胡应康在这十年里经历了几次人生的重大变化。先是离开山东省美术馆,投在天津大学王学仲教授门下做研究生,学习书画和诗词,尔后留校。三年后,他辞了天津大学的工作,回到山东师范大学教书。在这几年里他声名鹊起,照理论家郎绍君先生说的:“在当代优秀的中国书画家行列中,应有胡应康这个名字。”

宁静中的粲然——画家胡应康的山水风格与境界胡应康 昆嵛山写生 64cm×39cm

胡应康在当代优秀的中国书画家行列中,不但有名,而且是相当出色和有分量的。几年来,在国内外有关优秀中青年画家的活动中,总有他和他的作品出现。特别1997年春末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当代山水印象展”上,他得到了美术界的一致推崇。这个展览是由中国画研究院与中央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胡应康作为一位“有着扎实的技术功底及优秀的艺术家素质,在较高的学术层次上进行着不倦的探索,并且成绩斐然,令人刮目相看”的青年优秀画家,跻身于此列。

宁静中的粲然——画家胡应康的山水风格与境界胡应康 双桥写生 64cm×39cm

异,神秘而旷远,余味不绝的感觉。譬如看胡应康的作品,是件很兴致的事,他能给人难得的沉醉。这是一种醇厚、奇异,神奇而旷远余味不绝的感觉。譬如《九峻山奔来一匹骏马》、《宁静》这样一些大气、融汇了东西方现代审美观念,又具有传统深厚功力的力作,在当代书画界可能是罕见的。

宁静中的粲然——画家胡应康的山水风格与境界胡应康 青岛黄山 64cm×39cm

胡应康的作品,好像是一些原貌原样,,原汁原汤,原初本相的自然呈示。随意流动的云裳,随意生长的草木花朵,随意出游或者谈天的人……自然界在这儿是和谐和祥和的,他的作品取材无定性,情节无定型,描绘动静无定规,笔触又是琐碎的,但面对这种呈示自然之状的画面,那种零散的无主客体描绘的特色,恰恰是画作的精髓。看似随心所欲,实际上却是匠心独运。这种境界,只有具备了深厚的传统学养和创造能力才能达到。

宁静中的粲然——画家胡应康的山水风格与境界

时下,绘画界有些时髦的做法,总以稀释传统,淡化生活为能。画些小脚女人,大额头的仕人,美其名:“新文人画也。”甩上几个墨点,勾几笔线就说是“大写意”。其实这所有的一切,无论叫做什么,都是些皮毛,都不是绘画传统的真谛。“文人画”与“新文人画”概念的本身,是无所谓是与非的,关键是操持此类旗号的人是否得当,是否求实。盛名之下其实难符,是一些三流画家常有的毛病。未有传统的滋养,焉知传统底蕴的深厚;未曾掌握画“繁杂”的能力,怎能有“去繁就简”的本领。当胡应康那些笔墨与笔触,紧锣密鼓地布于宣纸上的作品,呈现于世时,令众多真正能领悟绘画传统的人折服。

宁静中的粲然——画家胡应康的山水风格与境界

看过胡应康的作品,我体会较深的是他具有深厚的宋元画的涵养。譬如寄情山水、托物咏志,他做得比许多人都好。也许这里面折射着他那种淡薄功利,疏于人际,潜心做学问的心态。这点与画界时下功利盛行,拜金拜权,浮燥喧闹正相悖,因而他画出了这些朴茂而荒苦的原山原水的富于超幻色彩,美轮美奂的《宁静》系列。在创作的同时,胡应康专心修行学养,他穷理追源地省察中国传统绘画的得失。比方他对宋元文人画的认识很耐人寻味。他说:“文人将绘画与诗歌进行参照,认为绘画中缺少了什么。这一参照的结果,便是将诗文直接搬上了绘画,代价便是诗文情境淹没了绘画形式”。他并不无遗憾地认为:“这确是中国绘画唯有的一次变化”。继尔在探讨哲学与艺术精神时,他很机智地将“玄之又玄”的“重妙之门”用来解释水墨画。认为一位彩墨画家,也许比一个传统水墨画家更清楚水墨的意义。暂不论此观点是否与实际有出路,单就理论探讨而言他确实比一般的画家走得更远,看得更深。胡应康很早就感悟到了中国画家悲衰的一面,深刻地悟出艺术自由的境界多是在画家一生的耆耋之年才找到,“也只有在生之危哉之时,人才有勇气割掉本性的赘疣。”基于这种认识,胡应康创作出了《宁静》这样一组富于幻想、奇特神秘又很美,不荒诞,不光怪陆离的佳作。可以说在当代水墨画画家中,他走在了最前面。他的作品,完全源自他内心的独特想象,风格是独有的。望山即山,看水即水的禅意,虽不同孔夫子望流水而思“逝者”,但不妨其境界殊途同归。譬如,六祖的“曹源一滴水”;“庄子的“坐忘”;老子的“大象无形”。从传统的中国哲学意义上讲,中国绘画,就是在追求创作与欣赏者神与物游,思与境谐的境界。胡应康的绘画与他的木讷少言,外拙与内秀是相应的。他的这些富于幻想而色彩淡雅,意境纯朴的作品,完全应验了庄子:“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美学观念。

宁静中的粲然——画家胡应康的山水风格与境界

胡应康在浙美的四年学习和师从王学仲先生习书画及诗词又三年,显然使他对中国绘画诗书画传统了如指掌。如果略过他吸收借鉴西方早期风景画和波斯细密画的某些因素的细小的方面,看他的作品会有不同的感受。以中国山水画角度看,可以读出传统的功力与学养;以中国诗词的境界,可以读出陶渊明的桃花源,但不是花开四季的韵味,它应当是真正的一道世外景象;以中国哲学的角度,则可以悟到孔子、庄子、老子……,但体会出的却永远是胡应康个人的意味。这也许就是他的风格——宁静中的粲然,这是胡应康作品中本有的一种意念。(文/郑岗,作家、美术批评家

画家简介

宁静中的粲然——画家胡应康的山水风格与境界

胡应康,1960年生于山东济南。1982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92年毕业于天津大学艺术研究所,获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获博士学位,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