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子,在词典里面,这个词语泛指环形的东西;集体的范围或活动的范围。出自《朱子语类》卷六五:“龟山取一张纸,画箇圈子,用墨涂其半。”
现在说的“圈子”,实际上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现实反应,比如汽车发烧友可以加入“汽车圈子”,数码产品发烧友可以加入“数码圈子”,甚至喜欢喝酒的人都可以加入“品酒的圈子”等。
事实上,很多圈子都是通过人们之间的社会行为特征自然形成的,比如我这次说的艺术圈这样一个圈子,实际上就是对富豪中爱好艺术品收藏投资的人群,进行了一次分类划分,它属于一种分众模式。
艺术圈是个什么圈?我觉得伍劲的说法基本上将其做出了一定的概括:
觉得买包还是荣耀的群体,根本就还没有沾上艺术圈的外围,在巴塞尔这个残酷的名利场,根本不是你有没有支付能力的问题,而是,你不配。改变自己的圈层,不是买个包可以解决的,艺术品是最好的“试金石”,既测试钱包,又测试生活品位,还测试社会声望。所以,大家的兴奋就能理解了。
当艺术圈成为富人的品位、社会声望光环的时候,它就不是光有钱就能进的圈子。贫穷限制了想象力,有钱同样也会限制想象力。你觉得自己有钱,你可以买私人飞机,买私人游艇,买任何一种奢侈品等,但是你未必就能买到进入艺术圈的“门票”。站在这个角度,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巴塞尔艺术展会,有那么多有钱的人、有身份的人要跻身于VlP。它已经不只是单纯的一个艺术展,而是艺术圈子里的一次私人聚会。
艺术品收藏投资确实是对富豪们的“试金石”,它对富豪圈子再次进行了细分。能上福布斯排行榜的人,都在富豪圈子里,同时这个富豪圈子里的人,并不一定都有足够多的可以自由支配的资金,并不一定都有社会声望,并不一定都是社会名流,当然也并不一定都进得了艺术圈。
比如,刘益谦在艺术圈子里,但他说自己不懂艺术,同时又爱好艺术。他在拍卖场上举牌买最顶尖的艺术品,用的是最简单粗暴,又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他说他喜欢买最好的东西,他不懂,但有人比他懂,而且研究得很深。好东西想要的人多,拍卖时拼抢会很激烈,他跟着这些懂的人一起举牌,最后用比别人多的钱将他中意的东西收入囊中。
根据刘益谦说的话里,可以这样分析:首先,他肯定属于真正的富豪,他有钱,而且手上有自己可以随时动用的可支配资金,所以他在拍卖场上能够打败其他富豪;其次,他是懂艺术的,是爱好艺术,所以他才会在艺术品上一掷千金,并且建起了龙美术馆;第三,他是有社会声望的,在艺术圈子的身份是比较显赫的,他拥有的艺术品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是许多同为富豪的人无法企及的,就这一点,他也是值得让人尊重的。
除了刘益谦王薇夫妇,江南布衣创始人李琳等也在艺术圈多年。
当然,我上面所说的艺术圈又是小众的,是位于艺术品收藏投资头部的那部分非富即贵人的小圈子。他们这些人已经不需要任何炫耀,许多时候他们不事张扬的在私人空间里挂的画,摆放的雕塑等艺术品,就足以显示出自己的品位,身份和声望。
当然,还有更多不属于这个艺术圈的人,同样对艺术情有独钟,同样也有很高的品位,同样让人一看就觉的不简单,他们同样也有相类似的圈子,这样的圈子也会有一定的门槛。它既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现实需要,并且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是形成圈子的其中一个原因。
许多时候,艺术品反映的或许已经不是艺术品本身的价值,更多的是人在所处社会阶层中的一种配置,以及生活状态的一种标志。
尽管我今天说了艺术圈这样一个话题,但并不代表艺术仅为富豪们的专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艺术,收藏艺术品,这才属于是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一种状态。(文/朱长元,资深媒体人,收藏家,独立艺术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