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竹记
中国当代画竹名家三十人邀请展
开幕时间
2023年4月21日下午14:30
展览地点
荣宝斋画院美术馆
(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小堡艺术东区)
展览日期
2023年4月21日—4月23日
君子之风
对于专业从事中国绘画的人来说,梅、兰、竹、菊是必修课。对于热爱中华文明的人来说,竹,更是占有相当的文化地位。《诗经·卫风·淇奥》中有瞻彼淇奥,绿竹猗猗之句来比拟君子之质。唐代白居易在《养竹记》中以竹比贤,称颂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的美德,认为君子应对照竹子来砥砺自身品行。苏东坡更是直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将竹子视为文人生活所必需,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
以竹比德的文化传统,让竹子成为中华民族理想人格的象征。竹子的生长习性与形理特征让画竹不仅成为画家锤炼笔墨的必经之路,也给历代丹青妙手以施展才华和表达性情的空间。竹竿之修长、劲挺、厚实,竹叶之穿插交叠,竹枝的生发,竹箨、竹竿、竹节、竹笋的形态表现,无不考验着画家的笔墨功力和审美意趣。因此,在画竹的历史上,佳作频出。五代南唐徐熙的《雪竹图》冠绝古今,一林竹树纯以墨色表现雪后竹子之层次情态,可谓神气囧出,生动非凡;与徐熙之落墨为格相呼应,北宋赵昌之《竹虫图轴》画曲竹之姿,笔法细腻,赋彩鲜丽;更有文同之《墨竹图》以墨色画悬崖倒垂之竹,枝繁叶茂,用笔潇洒自如又端谨合矩,笔笔见精神。及至元代,赵孟頫提倡以书入画,以书法用笔写就《窠木竹石图》,更有与妻管道升、子赵雍的画竹合裱卷,留下一家夫妇父子皆善画的佳话。除此之外,柯九思、吴镇、李衎、顾安等大家均有传世佳作。及至明清,四君子题材的创作更加繁盛,对竹的绘画表现也更加追求笔墨表情达意的特性,以笔写心,以墨传情,在笔墨结构和艺术风格方面有所突破。画竹名家,如扬州八怪,各有千秋。郑燮更是将画竹法总结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转化过程,明确了意在笔先,趣在法外的创作理念,对后世颇有影响。
如今,竹画仍然是画坛长盛不衰之题材。许多画家养竹于室,以竹为师为友,蒙养心性;作雪竹、风竹、雨竹、晴竹之情态,令竹画呈现出丰富多元的面貌。此次南北竹记·中国当代名家画竹邀请展的作品,既是对自古以来文心之承继,亦是当代画坛精神面貌之写照,观之令人忘俗,品之令人心悦。画中之竹,亦如诸君,凛凛有节,修竿挺拔,清逸出尘。风过不折,雨过不浊,君子,当如竹。为人从艺,当有君子之风。(文/唐辉,荣宝斋画院院长)
不可一日无此君
自古文人墨客,罕有不爱竹者。外柔内刚,清淡蕴藉,坚韧不屈,不畏酷寒,虚心谦和,高风亮节......竹子身上的品质几乎涵盖了古今君子之风的所有内容,也牵动着历代文人画者的目光与心弦。
千秋过往,唯有文心如故,不可一日无此君。从东晋名士王子猷望着院中竹子发此感慨,到北宋黄庭坚引此典故赋诗咏叹当时手栽数寸碧,声挟风雨今连云,再到苏东坡感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的水墨意象,连同它的精神魂魄,早已烙印在千余年来一代代诗人文士的心底、丹青墨客的笔端。从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距今四千年前的陶器上画有竹的象征符号,到宋元以降代代画家竞相表现、生于笔底的竹石意象,再也没有哪一种植物,在吾人的眼光中与人类的精神如此相通,与三界内外的运行节奏如此合拍,与修身、齐家、治国的君子理想如此默契。以至于,连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都不禁感叹:东亚文明,从某种程度上讲是竹子文明。
然而,昔日竹子文明的气质与理想,在当下的快节奏、求效率、尚新潮、重实用的社会氛围中,仿佛一度迷失与隐匿在都市生活的喧嚣中。画竹,也成为一种出世的奢侈逸事,成为浮华尘世中一抹淡泊、清新的水墨表达。今有南北竹记——中国当代画竹名家三十人邀请展,在已走过350年历史沧桑的荣宝斋拉开帷幕,岂不是一件令人欣然陶醉的赏心乐事?画展中,从40后的老一辈名家,到80后的画坛新秀,在跨越半个世纪的画坛代际更迭中,我们可以在这些画作中不同地域、不同形态、不同色彩的竹子意象中,感受到表现风格上的丰富多元,从传统水墨写意画法,到富有构成性和观念性的当代呈现;感受到这些画家以竹言志,以竹修身,以竹抒怀的那份快慰与怡然。
南北竹韵,东西精神,以竹自处,永葆青春。今天,更以竹的名义,我们在此雅集。在那些带着温度的竹的意象中,我们仿佛从一个古老的寓言中读出今日的味道,在那片亘古不变、随风摇曳的月下竹影中感受到一种通向未来的路径与能量。笔墨之间,那些永恒的竹,也由此站成一群精神的肖像。(文/于洋)
部分参展画家及作品欣赏
霍春阳,生于1946年,河北清苑人,美术教育家、著名书画家。1969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至今。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画系原主任,天津市中国画学会会长,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刘曦林,1942年生,山东临邑人。1978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硕士研究生;1981年起,于中国美术馆从事美术史论研究、书画创作,为研究馆员,历任研究部副主任、主任。为中国画学会创会常务理事,《美术》编委,北京市文史馆馆员,中国美协蒋兆和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仁美书画院名誉院长等。
出版专著:《蒋兆和论》《中国画与现代中国》《20世纪中国画史》等。其中《20世纪中国画史》荣获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金奖。
兼事书画创作,出版有画册《水墨清韵——刘曦林书画小品集》《刘曦林艺术印记》(四卷)、《披图展卷》《故乡月明——刘曦林艺术馆作品集》等。
范扬,1955年1月生于香港,祖籍江苏南通。1972年入南通市工艺美术研究所。198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曾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南京书画院院长、金陵美术馆馆长。曾任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中国国家画院博士后导师。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特聘院长。文化部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0年被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国家科学艺术院聘为院士。2013年被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科学艺术院聘为院士。2014年在法国圣爱美隆市接受鲁德拉骑士授勋册封。2019年在北京获得由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先生亲自颁发的顾拜旦奖章。
何加林,杭州人,198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专业,先后获文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硕士生导师,国家二级教授。曾任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主任、教授、中国国家画院创研部主任、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馆长。
系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天津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河北美院客座教授。获第三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入选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莫晓松,1964年生于甘肃陇西,1986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中国美协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北京画院副院长、艺委会副主任、教育委员会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画学会理事。
作品曾获全国花鸟画艺术大展金奖,先后参加全国第七届、八届、九届、十届全国美展、百年中国画展以及在法国、日本等个展和联展,出版个人专集及合集多部。作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广州美术馆等多次收藏。
唐辉,1965年生,北京人。现为全国劳动模范,编审,荣宝斋副总经理、荣宝斋画院院长、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创作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央文史馆画院研究员、北京宋庄新的阶层联谊会监事长、北京市政协书画院副院长、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其作品先后被《美术报》《美术》《美术观察》《美术之友》《中国书画》等报刊专题报道,出版有《唐辉画集》《唐辉专刊》《唐辉速写》等个人专集多种。
范存刚,别署范迟。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征集委员会委员,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文物艺术品专家组专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为荣宝斋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总经理,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林海钟
现为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号卧霞散人钱塘后来生林泉阁主人
1968年生于浙江杭州
1986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1990年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本科毕业,保送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
1991年获首届中国美术学院“潘天寿奖学金”
1993年获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1997-1999年任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教研室主任
2000年攻读博士学位,成为首届中国画6博士之一
2010年担任博士生导师
乔宜男,1968年生。现为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员、一级美术师。1990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1993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研究生部,获文学硕士学位。曾任中国国家画院花鸟画所所长、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副主任、陕西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国家画院办公室主任、中国国家画院创作研究部主任。
主要作品入选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并获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优秀奖及第三届全国工笔画展二等奖等。中国画作品工写兼长,笔墨功力深厚。多幅作品展示于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等场馆。作品格调清雅,绘画形式独特,创作语言自成体系,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是当代中国花鸟画领域的优秀代表。
丁学军,1968年生于山东青州,荣宝斋画院特聘教授。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
刘明波,1968年生于山东莒南,1989年毕业于临沂艺术学校,1997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2001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曾工作于山东莒南县文化馆,广西大学艺术学院。现任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文联主席团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方政和,1970年生于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并获中国画艺术硕士学位。现为北京画院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中国书协会员。
张寿林,1970年出生于江西赣州,荣宝斋画院霍春阳花鸟画工作室高级访问学者,江西省美协会员,雪域西藏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金心明,1970年生于浙江。先后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理事,杭州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浙江画院、西泠书画院特聘画师。现供职于浙江省群众艺术馆。
李金国,江苏省国画院专职画家、中国美协会员、中国工笔画协会会员。
许晓彬,又名植之。1971年生于广东揭阳,师从方楚雄教授。现为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教授、花鸟画工作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广州画院外聘画家、广州国家青苗画家培育计划课题组专家。
杜小同,1972年生于陕西富平,1995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附中,199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水墨人物画室获学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艺术硕士学位,现为鲁东大学副教授。
范治斌,1972年12月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199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中国画专业,获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人物画工作室,获硕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博士学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国画院青年画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中华国学院书画艺术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华夏文化促进会书画院荣誉院长、保定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秦修平,1973年生于山东省招远市。1995年毕业于烟台师范学院美术系。2007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13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获艺术学博士学位。现为江苏省国画院人物画研究所副所长。
党震,1973年生于山东济南。199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本科,200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兰州交大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国家画院特聘研究员,荣宝斋签约艺术家。
徐光聚,1974年生于河南南阳,自幼随舅父彭茂先习画。1997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为炎黄艺术馆艺委会委员、黄胄美术基金会副秘书长、荣宝斋画院特聘教授、荣宝斋画院创研中心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李恩成,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画院展览部主任。山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写生创作培训班特聘导师,济南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团委员。
2014年荣获泰山文艺奖,2019年作品《芳华》获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第三届中国美术奖)银奖,2021年作品《凝翠》获2021百家金陵画展典藏作品奖,2017年作品《相遇》入选第五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2019年作品《徙》入选第六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2021年《锦绣》入选第七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并被评为优秀(晋京)作品,2022年作品《滴翠》入选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
作品、论文及评介发表于《美术》《美术观察》《中国美术》《中国美术研究》《中华书画家》《中国书画》《荣宝斋》《美术界》《书画艺术》《艺术市场》《山东文学》等杂志。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山东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上海明圆文化艺术中心等机构收藏。
阴澍雨,河北霸州人,1974年生于河北香河。1994年毕业于河北轻工业学校陶瓷美术专业。200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专业,获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硕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一级美术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术观察》栏目主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马骏,中外著名山水画家。先后毕业于山东省工艺美术学院、山东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现任中国山水画院院长,中韩美术家协会主席,海峡两岸书画联谊会会长,世界华人艺术家联合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美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省齐鲁山水画院院长、多所大学客座教授等职。
周午生,1975年11月生,现为天津美术学院党委委员、中国画学院院长、花鸟画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天津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天津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
赵少俨,1975年出生,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博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荣宝斋画院创作研究中心主任,现任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国画系副主任。
后 记
南北竹记
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云: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依。诗中描绘的正是传统文人墨客最钟情的竹子。毫不夸张的说,于世界而言,中国人对竹子的感情尤为特殊,风摇青玉枝,以青玉比拟翠竹,绝非单纯的视觉表征,《诗经》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孔子也说: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职是之故,青青翠竹乃是文质彬彬的君子之征。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中国人对于竹子可谓是真爱无极。自然,竹子成为传统中国社会文人群体永远的母题,长盛不衰。
事实上,中国人咏竹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以中国绘画史而论,竹子便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载:协律郎萧悦画墨竹,举世无伦,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画竹歌》中云:植物之中竹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萧郎下笔独逼真,丹青以来唯一人。据史料可知,诗人白居易和画家萧悦,皆为中唐时段的艺术家,且二人过从甚密,因此白居易不惜笔墨,盛赞萧悦为古今画竹第一人是合乎史实的表述。更为重要的是,通读《画竹歌》,可推知唐代画竹应是极为工整细致的设色之竹。除此之外,诗中古今虽画无似者一句,还隐约向我们透露出中国人画竹具有远比今天的学者所想象的更为遥远的历史和传统。及至北宋,墨竹流行,甚至成为独立的画科,《宣和画谱》按画科分十门,卷二十即为墨竹科,记载了十二名家,并在叙论中阐述了彼时墨竹画家的身份及风格:往往不出于画史而多出于词人墨卿之所作不专于形似而独得于象外者拂云而高寒,傲雪而玉立,自此后,墨竹一派贯穿后世整个文人画家群体,跨越宋、元、明、清,直至当下,文同、苏轼、崔白、赵令穰、柯九思、赵孟頫、倪云林、吴镇、唐寅、文征明、四王、四僧、郑板桥、金农、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吴湖帆、董寿平,可谓独领风骚达千年。
如果说墨竹是传统中国四民社会中精英话语群体的象征,那么一个不容忽略的事实是民间话语体系中对于竹子的记载更为悠久。西汉武帝时期的东方朔在《神异经》一书中描绘了爆竹的传说,爆竹可以驱鬼避邪,祈求平安,故有竹报平安之说。北宋王安石《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因此爆竹又有辞旧迎新、新春纳吉之意。而且竹子全身皆为宝,既可入药,又是美食,清蒸竹笋最为鲜嫩可口。职是之故,说中国人对于竹子是真爱无极,可谓肯綮之言。
值此盛世之机,辛丑之秋,荣宝画院决定以南北竹记为题,遍邀南北名家高贤,举办南北竹画大展,尽展其能,以竹之百态,彰显美育新风。画院诸君不嫌我才识浅陋,推我为策展人,受命之后,诚惶诚恐,唯恐有所辜负。有幸得艺界前辈提携、同仁不弃,但有所邀皆积极应和,一时南北诸贤之竹画名篇,约60余幅,群集荣宝。竹有万竿竹,画成千秋传。本次展览赖荣宝之名,得群贤之助,可谓近时竹画之大成,从年龄来看,囊括老、中、青三代;从构成来看,群邀大江南北国内主流院校机构之名流;从技法来看,有画竹、写竹、墨竹、朱竹、绿竹等多姿多态。漫步其中,徜徉其间,诸君子亭亭独立,气格万千,共同谱写出新时代以来青山绿水的新篇章。(文/赵少俨,荣宝斋画院创作研究中心主任)
(来源:荣宝斋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