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小冬的个人画展于2023年3月18日上午正式开幕,展期至5月18日。在青海美术馆工作人员的精心设计和布展准备之下,在疫情结束之后的第一个春天,于小冬迎来了他在西宁的个人画展。
由青海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天津美术学院、青海省美术家协会、青海美术馆和青海画院主办的“于小冬油画作品展”。精选了其近二十年的主要油画作品106件和近期本人满意的50件素描作品。其中,有被青海美术馆收藏的早期成名作《干杯西藏》,和在全国美展中获奖的《教室的阳光》《燃灯节》等重要作品,还有《渡》《阿日扎的小学生》《看飞机》《牛》等大型创作。主要作品是于小冬近些年在青海藏区的现场写生和新疆少数民族题材及课堂教学示范。
开幕式上于小冬几乎被藏族朋友们献给于小冬的哈达埋起来。
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青海画院名誉院长吴长江和天津美院造型学院院长郑金岩、宁夏美协主席王雪峰等艺术家发来贺信,对展览的举办表示祝贺。
开幕仪式由美术馆的陈治元馆长主持。
省文联党组成员、兼职副主席、省作协主席梅卓主席致辞。梅卓代表主办单位,向出席开幕仪式的各位领导和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对青海美术馆有幸接受于小冬捐赠本次展览中的3幅油画和12幅素描作品表示衷心的感谢。
甘肃美协前主席李宝堂先生是于小冬的老朋友,是于小冬特别邀请的嘉宾。感谢李主席的致辞,对于小冬的绘画实践和这次展览给予了最准确最全面的评价(全文附后)。
于小冬发言致谢:“感谢青海,感谢青海的朋友们对我写生青海藏区给予的支持和帮助,感谢吴长江老师从12年前开始,每年约我不间断的踏上青海写生之旅,感谢青海美术馆近年来收藏我的多幅代表作,成为收藏我作品最多的美术馆,像自己的孩子留在了青海,牵挂之情将成为探望的行动,我会更频繁的来青海创作写生。”
文联的秦光明主席宣布画展开幕。
嘉宾合影。
于小冬和妻子李砾与秦主席互相祝福。甘肃美协的李宝堂主席、吉祥唐卡的创办人王瑞先生、唐卡画师仁青先生、唐卡画师兰周尼玛先生是于小冬邀请的嘉宾。他们专程从兰州、北京和黄南州赶来参加开幕式。
这些年与于小冬结伴写生的西宁画友:李学亮、陈小宁、黄伟、宋占江、张庆礼,毕业于天津美院于小冬曾经教过的学生金长征老师。
兰州的好朋友张宏涛带着一队十几位兰州的画友一大早专程赶来,两天时间全程观看了开幕和现场示范。20天以后宏涛又带另外一队甘肃朋友再次参观画展,其诚可感!
省政协公保扎西主席、省长吴晓军先生、省委常委统战部长班果先生也先后专程来参观画展。
还有专程从泽库县赶来的泽库文化馆喀哇罗加馆长、甘肃的朋友、多次接受媒体的现场采访。
图片里有王瑞和仁青,还有慈诚活佛、老朋友格尔木民航的徐书记、兰周尼玛和母亲、甘肃画院房建平院长等朋友。
甘肃画院的房建平院长从兰州远道而来仔细看展览作品的细节。宏涛和青海美协东智才旦副主席等朋友。
李鑫是于小冬以前的研究生工作室成员,这次由他全程直播了现场示范和公益讲座。图片里还有前武警黄南支队的张守国队长、黄南州主任、于小冬教过的学生高海云老师等。
青海师大和青海民大也来了很多美术专业的师生。
于小冬第一个在签名墙上落笔。两天以后就写满了,一个月以后无法辨认。
开幕当天下午在展厅为现场观众和美术专业师生,示范了“三支笔有色素描”头像和半身速写。
开幕期间正逢“甲流”蔓延,身为画展主角无法顾及人员密集接触,加之安装大画布展操劳,在示范现场已经伴着低烧,咳嗽不止,甲流上身无疑。
做模特的师大的藏族学生,五官立体双眼明亮。
第一位速写模特是一位在校读书的藏族帅小伙。
通过“于小冬工作室”、“艺术共享平台”直播全网。
这幅画速写画的很快,脸部有限的线条,刻画严谨,特征准确,熟悉的藏装部分画的笔走龙蛇,酣畅痛快。
第三位模特是人群里被现场朋友发现推荐,一位来自泽库牧区的县中学美术老师。雕塑般的面孔硬朗强烈,瞬间唤起作画热情。
三支笔记录了更多的色彩信息,阳光塑造的黑红发亮的肤色印刻在画面上。
在写生过程中几乎忘记咳嗽低烧的不适,依然画的兴奋投入。当晚高烧起,一夜大汗淋漓,咳嗽加剧。(关注“于小冬工作室”微信视频号可看回放)
开幕第二天19号是一天的油画写生,于小冬的甲流病症依然明显。预约模特迟迟未到,临时补上的是一位土族女老师,返家换衣又耽搁不少时间。上下午合起来写生时间不到五小时。
负责直播的李鑫也中招甲流,大厅里咳嗽声应答起伏。土族服装彩格鲜艳用去不少时间。
两天里画架旁详细看完全程的朋友是美协副主席、秘书长、东奴老师、甘肃的宏涛一众朋友。
油画在多重阻碍中完成。一握画笔就不再感知病痛在身,作画交流问题应答抖擞精神全无影响。展览示范就是要回馈青海,绝不能因病倒下。
四天以后病有好转的下午,在会议室现场和网上安排了“创作从草图开始”的公益直播讲座。讲的兴奋,讲座答疑三个多小时的时间。
第五天安排了在陈小宁家里的小范围写生。
做模特的是小宁兄的女儿,从外地赶回西宁,她是一位性格娴静举止优美的首饰设计师。
写生在小宁的画室里进行,灯光明亮的工作环境摆满了小宁的作品。
身边的摄影师完整记录了作画过程,从丙烯底层画到油画深入阶段,每个步骤都清晰明了。
丙烯底层画干燥以后,薄擦稀释过的罂粟油开始用油画颜料塑造刻画。
摆布颜色开始就要遵循“明遮暗透,高厚低薄”的原则。
扫连颜料用半旧的小板刷。
五官刻画也用到小笔。
手臂程序和头部程序原理一致。
衣裙画得很快。
在场的观摩者主要是这些年一起结伴到牧区写生的老画友和美协几位最好的朋友。
这幅写生用去9个多小时的时间,结束以后,在场的朋友们合影留念。
展览由一个月的展期延长到五月十八号。展览已经一个月了,每天还有三百多人参观,一到周末有六七百人,这是青海前所未有的(毕竟人口基数有限)。公保主席多次来美术馆带很多领导过来看展。
这面巨大的电子屏幕滚动播放“拾箴美术馆”为于小冬精心制作的系列视频。
签名墙被覆盖了好几遍,早已不能辨认。
连签名墙的侧面都有名字。
青海朋友对于小冬好,青海人民爱戴于小冬,这次画展让于小冬经历了更多的感动!(文/于小冬)
感恩高原
——观青海美术馆《于小冬油画作品展》
2023年3月18日,美丽的高原之城西宁阳光明媚,春意盎然,著名画家《于小冬油画作品展》在青海美术馆隆重开幕。这是于小冬第一次走进坚持了十数年之久的写生创作基地举办展览。画展吸引了青海、甘肃、陕西等地的画家和观众,获得圆满成功。
于小冬1963年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84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任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作品入选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美展。1997年获西藏自治区政府“珠峰奖”,1999年获建国50周年天津市美展一等奖,2004年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铜奖、天津市美展金奖,2009年获天津市美展金奖。
于小冬是当代中国画坛,特别是美术教育界,极具影响力的“现象级”和实力派画家。豪不夸张地说,在广大青年画家中,于小冬是颇受尊敬的艺术偶像,于小冬的画展每到一地,都会在当地美术界引起轰动,掀起追星般的“于小冬热”。
于小冬本是国画专业毕业,后深耕油画艺术。经过长期努力,造型功力深厚,写实能力强悍,形象准确生动,色彩丰富典雅,特别是在深入研究西方古典油画技法的基础上,融汇贯通,创造了独特的油画本体语言和技术体系,把写实油画技术和表现力,发展到一个新水平。
于小冬对大西北,尤其是青藏高原有着深厚感情。早在大学毕业时,他就以满腔热情自愿到西藏大学美术系任教,并延期在西藏工作生活了13年,是当代中国美术家中,为数不多的曾长期在西藏工作生活过的画家。回到天津美院后,于小冬又与画友连续12年,先后20多次,平均每次一个月左右到青海泽库等地写生,这是真正的“深入扎根生活”。大西北和青藏高原壮丽的山川、独特的文化,藏族等少数民族纯真、善良、虔诚、刚强的品格和形象,时时感染着于小冬,使他废寝忘食,不懈努力,创作出众多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在美术界产生重大影响的素描、油画写生和主题性创作作品,包括国家重大历史题材作品。
于小冬既是“深扎型”画家,又是研究型画家。他注重学术,勤于思考,善于研究,不仅对古典油画各个艺术流派耳熟能详,而且利用难得的机遇,下大功夫临摹大师的古典作品,研究大师的艺术风格和技法特点。同时还注意研究古典油画的材料,包括画布、颜料和各种媒介,在实践中借鉴应用。
在教学实践中,于小冬借鉴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大师的技法,把西洋绘画的块面造型和中国画的线性造型结合起来,研究棕色铅笔素描技法,形成了完整的技法体系和教学体系,丰富了素描的表现力,开辟了素描创作和教学的新境界。
于小冬还特别重视美术史论研究,在创作之余潜心研究世界美术史、中国美术史和西藏藏传佛教绘画史,撰写过多部美术史论专著,并将现代传播手段运用于美术教学。
于小冬不仅艺术精湛,而且品德高尚,平易近人,毫无所谓大艺术家范。尤其是对待青年画家和学生,更是关爱有加。他每到一地举办展览,都尽可能安排现场写生示范,耐心解答青年画家和学生提出的问题,尽可能给他们提供学习机会和帮助。有时于小冬现场示范时,学生和观众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场面非常感人。
在青海美术馆,于小冬油画展展出了156件精选的作品。其中素描作品多是采用棕色铅笔技法,每件都注重形象、轮廓和神态的捕捉与刻画,或强烈或柔和的块面,或轻松或流畅的线条,虚实有度,写实写意相结合,件件堪称精品。
展出的油画人物写生作品,多是在青海泽库等地现场创作的。为适应现场写生时间较短的要求,有的是用丙烯颜料画背景和服装,用油画颜料描绘面部:有的是先用丙烯颜料打底,再用油画颜料全面刻画。这些写生作品,最大特点是源于生活,人物形象生动,用笔自由豪放,有着特殊的艺术魅力。《古丽扎丹》这件精美的肖像画,是2020年创作的,取材于新疆塔什库尔干。清雅的兰绿色调,衬托出新娘美丽的洋溢着幸福感的脸庞,服装、饰品和背景用笔概括流畅,面部描绘细腻精到,高原姑娘特有的红润肤色与服饰环境形成对比,更显靓丽优美,挂在展厅楚楚动人,有满壁生辉的艺术效果。
展览展出了于小冬的《干杯西藏》《阿依扎的小学生》《朗读》《燃灯节》《教室里的阳光》《看飞机》《渡》《牛》等难得一见的主题性创作作品。《干杯西藏》是于小冬1996年创作的成名作。画面描绘了23个意气风发的青年,都是上世纪80年代怀惴艺术理想奔赴西藏寻梦的青年艺术家。他们手端酒杯,围在一张铺着鲜红桌布的桌子前,神情庄严肃穆,气氛异常凝重,象是离别前的聚会,又象是一场安静的祭奠。时隔二十多年,作品仍能让人感受到那个时代特有的激情。
藏族等少数民族儿童生存状态,是于小冬特别关注的,也是他创作的重要选题。《阿依扎的小学生》《朗读》和《教室里的阳光》都是表现藏族学生的力作。《阿伊扎的小学生》画幅很大,是4幅1.86米Ⅹ2米的画拚在一起,描绘了29多个生动活泼的藏族小学生的形象。《朗读》画幅也比较大,描绘的是10个小女孩并排席地而坐朗读课文的场面。《教室里的阳光》画的是孩子们在教室里跟着老师郎读课文的情景。这3件作品都是捕捉孩子们学习生活中精彩的瞬间深入刻画。人物形体生动,神态各异,面部表情丰富,色彩优美,不仅注意生活细节,而且表现入微,孩子们的形象纯朴、天真、活泼、稚气、可爱,可谓惟妙惟肖,非常生动感人。孩子们手中的书本己经被翻阅的满是折皱,但质感突出。光的处理也很独特,画面阳光感很强,让人感到暖意融融,预示着孩子们美好的未来。
在《干杯西藏》《渡》和《看飞机》几件作品中,于小冬还和罗马尼亚画家巴巴等大师一样,刻意把自己也画在画面上。他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对青藏高原的热爱,与藏族群众融为一体的炽热感情。
于小冬在画展开幕致词中说,青海在他生命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是青藏高原成就了他的艺术。他是怀着感恩的心来到西宁举办这个展览的。展厅里的一件件精品力作,就象一首首“无言的歌”,完美地表达了于小冬对青藏高原“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也深深打动着观众的心,引起强烈的精神共鸣。(文/李宝堂)
画家简介
于小冬,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油画艺委会和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委会委员,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鲁迅美术学院客座教授。1963年出生于沈阳,1984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国画系,曾在西藏工作十三年,六次入选全国美展,两次获全国美展铜奖和优秀作品奖,四次入选“北京国际双年展”,六次获天津美展一等奖,六次国际交流展,十余次参加国家级大型美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青海、西藏等美术馆收藏。
出版:《西藏绘画风格史》《藏传佛教绘画史》《于小冬三堂课》《于小冬讲速写》《于小冬讲速写十周年纪念版》《于小冬绘画作品集》《于小冬素描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