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以其独有的多元、务实、开放、创新等精神,在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近现代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东莞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而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可园则岭南画派的重要策源地之一。
岭南美术馆为了推动新时代东莞美术事业的高品质发展,推动新时代岭南画派和中国花鸟画的创新发展,进一步挖掘和弘扬岭南优秀花鸟画的历史传统,打造东莞美术品牌,2022年推出“从可园出发——中国花鸟画研究学术专题展”项目,计划每年举办一届,用5年的时间打造成岭南美术馆特色美术品牌。我有幸被岭南美术馆邀请当作展览的学术主持。
展览分为:回望“二居”、花鸟品格、岭南风范、观物之生、今品风尚、时代湾区、院风新锐等七个板块。其中回望“二居”主要以文献图片方式呈现,内容涵盖常州画派、“居派”花鸟、岭南画派、广东国画研究会、岭东画家等内容,旨在向观众展现岭南花鸟画的历史文脉和背景;接着的六个板块可以说是包括了当代中国一百多位最优秀的花鸟画家的作品,是近十来的最大规模、最高品质的花鸟画展,展览期间还将邀请当代最为活跃的美术批评家与参展的艺术家们对话,举办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会,构建一个东莞与全国优秀的花鸟画家交流与对话平台,旨在依托东莞可园的历史文脉,以居巢、居廉等名家的花鸟画研究切入点,探寻岭南画派文脉传承与创新的精神内核,重新审视东莞对岭南画派以及当代岭南文化的意义,以及中国传统花鸟画艺术在新时代文化建构中的重要价值,使岭南美术馆成为名符其实的当代岭南画派和当代中国花鸟画研究展示基地,突显在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转化、推动中国美术的发展中的东莞力量!
展览得到中国博物馆学会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当代岭南艺术研究院等权威专业机构的大力支持,为保证展览的品质和影响力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写生一直都是传统的话题,谁也并不反对写生,但对于写生的理解和实践中西方是各不相同的。应该看到,在中国画中,写生不仅有着类似于西洋画中对景作画那样的要求,还有着自己更独特、深刻的含义。中国传统花鸟画的写生不仅是指面对实物作如实描写的过程,这还包含了观察对象的生态,从中获得这些感受的过程,也包括了通过对观察结果的理解和记忆来增进画家的主观感受能力的过程,更包括了将观察结果和感受融合而还原成不脱离实际对象的艺术造型并表达出来的过程,从而形成“似与不似之间”的中国花鸟画造型特征。如果仅以西洋画的写生方式来进行花鸟画的学习,那就很难体会到中国画的造型方式,也不易理解到民族的造型规律。
那么在写生中应该注意那些方面呢?我认为“写生”可以分为“写”和“生”两方面来理解。首先要注意代表传统国画中用笔技巧,可称得“写”,但更要注意那个“生”字,在传统绘画理论中,从最初提到“写真”到“写生”再“到气韵生动”无不重视这个“生”字,这是对物象生动的神韵、典型的姿态等在造型上更高的要求,又是作者自已的个性气质及艺术风格的体现。忽略了这些而只重形色上的酷似,容易是将生动的对象描绘成呆板的死物。同时,我们也只能通过写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传统绘画中的各种技法和图式,并在写生实践中去追寻它们与现实生活的源流关系,最后把传统的技法和描绘的经验真正变成自己的囊中之物,才能在掌握和使用它们的基础上,将其进一步上升成为理性的认识。当然通过这种训练去培养捕捉描绘形象的能力或为艺术创作积累素材,也是不能忽视的任务。
事实证明,只有通过面对自然的写生,才能打破积年的陈规,使花鸟画家在自然中寻求物象的变化和理法,扩大花鸟画的表现领域,可以说这种重新面对自然的写生,是中国花鸟画创新的探索中最有价值的一种方式。
“没骨”,即是不同于勾线染色的工笔“勾染法”,这种技法丰富了花鸟画画法的表现形式和表现力。没骨兼于工笔、写意之间。因为这种方法对于更讲究物像的结构的工笔重彩而言,更自由抒情,所以更容易在现代化的环境中被接受。
“二居”所创撞水、撞粉之法,对当代中国花鸟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没骨花鸟画的创作中,难的就是“色”的运用。没骨画法强化色彩和用笔,用色彩和用笔作为造型的主要手段,这与西画的有异曲同工之处。而没有被重视的是用“水”,水与色相濡以沫,相互交融,可以使色彩鲜活、灵动、丰富,幻化出最唯美的画面。没骨技法中撞“粉”之法的运用是“二居”绘画的特点,如果粉的浓、淡、厚、薄与水、色交融好了,就可以使画面中的花卉活色生香,如果用之不当,也会使会画面粉、脏。再次,“墨”与“笔”的运用,也是在没骨技法中不可少的。墨的合理运用,可以使色彩丰富中透出沉稳,用笔也是很讲究的,它可以吸取了写意花鸟画用笔的流畅性与书写性,使画面达到工写兼备效果。
没骨画法也可以分为工细的画法和偏写意的画法。山东青年画家李恩成是一种工细的画法,他擅于将花鸟、草虫等物象的形体轮廓和结构以没骨笔法画出,以色代墨、变墨法为彩法点染完成,达到了气韵生动的效果。而田黎明一种偏写意的画法,他还注重“光”的诠释,善用灰度色彩,发展为“围墨法”,画面恬静祥和。当然还的贾广健、周午生等艺术家的探索,都为当代“没骨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当代花鸟画在继承传统花鸟画的基础上,无论在体悟学脉、形制格式、选题视角,构图样式等方面都有所突破。以自然的花草为表现对象的花鸟画在体现时代精神这一点上似乎不是它的长项,但花鸟画也能通过创作者的心路历程和笔墨语言体现了它在不同时代的精神价值,而且它可以超越时代更迭、世事变迁,一以贯之地对自然生命的关注与审美观照构成了美术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在当今数字化的社会背景下,花鸟画体现自身艺术价值和当代性的方式应该是独特的、符合自身艺术创作规律的。花鸟画对自然生命的表现是其重点,而在当代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尤其需要在花鸟画创作中得到彰显。以平等的姿态,对自然生命进一步认识与表现,应该成为花鸟画家们共同的艺术价值指向。
在我看来,我们还可以将传统花鸟画与数字虚拟传播方式相融合,打破了花鸟画由传统的宣纸、绢等作为欣赏者与创作者之间联系的媒介,打破传统基于鉴赏、品评和收藏等基本的审美方式和行为习惯,开创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全新的当代体验性审美方式。这种新的审美形态是基于传统花鸟画数字化再创作实现的,表现为不同媒介形式的跨界应用,通过丰富的数字技术手段强化欣赏者对花鸟画感知,成为通过整体体验感受经典艺术和传统美学精神的桥梁。
在这次展览中,我在2021年创作的《观·荷》新媒体装置,就是将传统花鸟画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用数字技术演绎和激活传统花鸟画的新探索。它依托数字技术,将花鸟画作品从纸上转换到屏幕上,使之可以成为经由数字信号传播的信息内容,打破了传统媒介的界限,泛化了传统花鸟画作为精英艺术的审美内涵。作品以我创作的花鸟画《荷·晚晖》为基本元素,通过营造一个不同镜面构成的物理空间,,让传统花鸟画与现代空间美学相结合,辅之以体现画面意境的音效,刺激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并通过运用现代新媒体交互技术与观众产生互动,打造一个光影婆娑,心随境转的氛围,使观众感觉可以徜徉在这现实与虚拟的空间中,体验花开花合,感悟一花一世界,一念一尘缘的境界。这无疑是有助于观众唤起已经深埋在人们骨子里的,复杂历史背景下的民族文化的记忆和想象。观众还可以通过用手机扫作品旁边的展签上的二维码,将新媒体作品下载保存在手机里欣赏,也可以转发给朋友。这种数字交流平台能为观众提供了平等交流和思想碰撞的现场,也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传播力度。
《荷·晚晖》
53cm×41cm 绢本设色 2017年
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瑰宝,而将传统花鸟画与新媒体联系在一起,不仅能够丰富新媒体内容资源,还能够使传统文化的传播不断与时俱进。让旧的内容有了新的形式,也产生了现实的、新的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文/陈湘波)
艺术家简介
陈湘波,现任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党支部书记、馆长,深圳市慈善会·陈湘波艺术公益基金发起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文联副主席,深圳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曾经及目前担任的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中国博物馆协会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州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澳门城市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策展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画学会理事。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广东省美术馆协会常务副会长。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地方级领军人才,深圳市先行示范区专家,深圳市设计与艺术联盟副主席等。深圳市六届、七届人大代表。
主要专业领域:美术馆营运和策展、中国画创作与研究,美术教育。其中在美术馆的营运和策展、关山月艺术研究和中国画工笔画创作方面具有开拓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