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造境”,青年画家边凯通过视觉图像的提问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04-11 09:48:07
听新闻

从美术史的角度来说,一个时代必定有一个时代的艺术,任何艺术形式都不可能完全超越它的时代。时代风格、时代之眼,是美术史中理解艺术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今天的艺术又越来越想超越今天的时代,人们总是把更多的眼光投向无法准确预知的未来,而不是同样很难准确理解的过去。一个结果就是艺术越来越开放和多样,越来越难以定义,“时代风格”和“时代之眼”似乎也越来越没有意义。

作为美术史研究者,我觉得这是一个两难的处境,在理解今天五花八门的艺术时常常不知道该立足什么层面。是该以美术史家的立场立足于艺术史的发展,还是以普通社会人的角度立足于对当下世界的感知,又或者是等待未来?

“造境”,青年画家边凯通过视觉图像的提问

《演真》,119cm×119cm,绢本设色,2021年作

这些年来,“视觉文化”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研究取向,我想无论是美术史研究者还是艺术家,都受益于这个趋势。大家关心人工智能(AI),在于它有可能替代人类的大脑。同样,大家关心“虚拟现实”(VR)技术,在于它有可能替代我们的视觉。对很多人而言,视觉,既是手段也是目的。但对于艺术家来说,可能还要追寻视觉的意义。在这一点上,其实古往今来的许多艺术家都在热烈地思考着。

边凯显然是其中一位。他的这本作品集以“造境”为名,就是明证。王国维在他的文学批评中最早用了这个词,指的是文学中的一种虚构的理想情境。放在绘画中来看,“造境”则可以解读为“虚拟的视觉语境”,这颇有点像是VR了。边凯在画集中展示的作品,相当完美地显示出他“造境〞的本领。他的画真的让我身临其境,不自觉地就跟随他的画面进入了一个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境界中。北宋画家郭熙认为,画要让人可行、可望、可游、可居。但我并不确定,北宋的观者面对郭熙的《早春图》时,是不是真的想一直待在画面的时空之中。反正我在《早春图》里看到了很多超自然的诡昇的地方。比如轮廓充满变化、富有戏剧性的山脉,诡异的日影在山体上形成的明暗,有强烈拟人化色彩的树木,等等。画中充满细节的时空,让看画的我有一种不自觉的紧张感,仿佛任何一处笔墨都暗藏玄机,使我不得不时时去思考视觉图像中所指和背后的意义。

“造境”,青年画家边凯通过视觉图像的提问

《逍遥》,200cmx750cm,绢本设色,2022年作

“造境”,青年画家边凯通过视觉图像的提问

《山·海》,190cmx720cm,绢本设色,2018年作

边凯的画让我再一次体会到了这种紧张感——眼睛几乎要一眨不眨地跟随他在画中设置的各种图像去游历,不能错过任何一个细节,不断去思索图像的意义。他在绘画中有意地杂糅了古往今来的各种图像因素,有对艺术史的引用,有对他自己的旅行的回忆。他似乎在有意无意地挑逗我们的眼睛和理解力,让我们心甘情愿地卷入这个寻宝和探险之旅。

我很享受这种令人心惊肉跳的杂糅,它让我们的眼睛和视觉充满了问号。在画面中,有探险、死亡、妖孽、鬼怪、佛陀、救赎、启蒙等各种感觉,仿佛开了“天眼”。宗教性的因素在他的画中虽然很强大,但似乎并不是最终目的,好像只不过是他通过视觉图像的提问。正如“造境”这个词所指,虚幻的视觉之境,最终还是要身在其中的观看者去理解和体会,去认知图画的意义。(文/黄小峰

“造境”,青年画家边凯通过视觉图像的提问

《流觞》,135cm×53.4cm,绢本水墨,2019年作

“造境”,青年画家边凯通过视觉图像的提问


“造境”,青年画家边凯通过视觉图像的提问


“造境”,青年画家边凯通过视觉图像的提问

《未完成的桃花源》,70cmx46cm,绢本水墨

(来源: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

画家简介

“造境”,青年画家边凯通过视觉图像的提问

边凯,1981年生于辽宁辽阳。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协会会员。现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学院山水副教授。2017年10月参加首届武汉水墨双年展之合:融汇与变通。2018年3月参加《中华家园》美术创作项目;2018年12月参加“和风屏山——第五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2019年4月参加“第十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2019年9月国庆70周年献礼《垣上人家》《燕京八景》共九幅作品展示于天安门主席会客厅与衣帽间;2020年9月参加“生生不息——叙事的黄河”展;2021年7月参加中国国家画院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邀请展“山河锦绣——山水画名家作品展”;2021年10月参加“刘国松水墨艺术奖”并获得金奖;2022年1月参与北京冬奥会主题创作,作品《冰梦飞扬》展出于冬奥会主新闻发布中心。

[ 责任编辑:刘静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