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多重视野下的理论洞见——“中国画的时代表达”研讨会实录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04-07 10:31:39
听新闻

 “时代新象——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第五届院展”于2023年3月20日在中国工艺美术馆隆重开幕。围绕本次展览进行了两场理论研讨会。一场是2022年12月27日、28日于线上举办的“新时代中国画创作问题”论坛,一场是2023年3月25日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举办的“中国画的时代表达”的理论研讨会。

第一场研讨会以画家为主体,呈现来自创作前沿的精粹思考。

第二场研讨会以理论家为主体,宣示多重视野下的理论洞见。

多重视野下的理论洞见——“中国画的时代表达”研讨会实录

研讨会嘉宾合影

多重视野下的理论洞见——“中国画的时代表达”研讨会实录

多重视野下的理论洞见——“中国画的时代表达”研讨会实录

多重视野下的理论洞见——“中国画的时代表达”研讨会实录

多重视野下的理论洞见——“中国画的时代表达”研讨会实录

多重视野下的理论洞见——“中国画的时代表达”研讨会实录

多重视野下的理论洞见——“中国画的时代表达”研讨会实录

多重视野下的理论洞见——“中国画的时代表达”研讨会实录

研讨会现场

多重视野下的理论洞见——“中国画的时代表达”研讨会实录

王平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

多重视野下的理论洞见——“中国画的时代表达”研讨会实录

本次展览围绕“时代”“象”这两个关键词持续发力,呈现出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的学术理想和使命担当,同时也就形成了这个画院的办院特色。……国画院这次展览在新时代精神激励下新象的具体表现,集中体现在主题拓展及多样性风格上。……展览所体现出来多样化的宽容度、洋溢着光明的画面感觉以及趣味性。……但也有的作品存在对于主题的图解化倾向,以及笔墨在新的建构环境之下,尺幅越来越大的创作趋势。

韩子勇

中国工艺美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馆长

多重视野下的理论洞见——“中国画的时代表达”研讨会实录

要全力以赴,把心、魂、情、理注入作品中,让它从文字、画面、音乐重新浮现出来。也就是说,创作者要以自己的心换作品的心,以自己的魂换作品的魂,以自己的神换作品的神,一分都不能少不能亏,才能生出作品饱满深情的生命力。回到中国画时代表达这个话题,我觉得就是要做时代之子,艺术家都很自我或者说很自美,有时候甚至很自恋,但是要做时代之子,要生时代之心。如果想的就是一点专业的事,读的就是一点很狭窄的和绘画有关的书,看的就是一点和专业有关的这样一些展览和文化活动,生不出时代之心。只有做时代之子,生时代之心,才能画出时代之画。

安远远

中国美术馆党委书记

多重视野下的理论洞见——“中国画的时代表达”研讨会实录

中国画的时代表达是一个学术命题,首先是通过展览的呈现来追问我们今天中国画是怎么表达时代,怎么来继承与发展。……中国画从30多年前笔墨的争论到今天如何表现时代,如何继承传统,如何中西融合等等进行了很多讨论。在今天的情况下,我们通过这样一个展览看到了中国画时代新象,不仅新,也有艺术家心灵之表达,形式、内容、技法笔墨,气韵与意境精神的DNA传达是中国文化的当下最主要的表现。在这个表现的过程中,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特征。特别是我们从展览中看到中老艺术家努力创新,中青艺术家全力追古,这样两个取向都在展览中得到体现。

刘万鸣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

多重视野下的理论洞见——“中国画的时代表达”研讨会实录

我认为画家应该具有一种超人的理想,当然理想在某些方面可以想象为一种幻象。画家理想的幻想性应该建立在自己的人格上,要以一种美好的向往去观物,去看世界,看人类。所以今天我看到整个的展览给我最大的印象,我们国画院举办这个展览不是单纯停留在国画院几十位画家身上,而体现的是当下整个中国画发展趋势。也就是中国画的语言丰富性,中国画绘画下一步该怎么走,其实在这个展览当中已经有所体现了。风格多样,一人一品,当然它有它的丰富性,但是我们应该更理性地思考中国画的本体,就是中国画笔墨的本体。我们可以风格多样,但是应该有主流。这个主流怎么样定位,怎么形成一种标杆,这是对现在的画家包括对中青年画家要起到一个引领作用。

牛克诚

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院长

多重视野下的理论洞见——“中国画的时代表达”研讨会实录

围绕“时代新象——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第五届院展”,我们做了两场研讨会。一场研讨会是在去年的12月27日、28日两天以线上的形式来做的,是以艺术家为主体进行研讨,它的研讨主题是新时代中国画的创作问题,围绕着中国画创作在自我、社会,自然、历史,文化、传统,本土、世界等多重维度进行了探讨。本场研讨会的主题是中国画的时代表达,我们如果回溯国画院历届展览主题,也许能够为今天的研讨提供一个理论上的前提。几次的主题围绕着的中心词一个是象,一个是时代,是对于中国画创作的现状思考以及未来展望的核心概念。

王镛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多重视野下的理论洞见——“中国画的时代表达”研讨会实录

在时代精神激励之下,我们从事中国画的研究和创作就是能够体现时代精神或者表现时代精神,一种新时代的审美意象。因为无论创作的心象也好,还是新象也好,对于中国画的特点来讲就是一种审美意象。我觉得这次第五届院展可以体现出时代精神或者审美意象集中表现在两点,一是主题性创作的拓展,一是多样性风格的追求。……我曾写过一篇文章:中国艺术家缺乏想象力吗?我觉得我们还是受各种教条的约束,思想上没有解放,不符合我们现在的时代精神。所以我希望中国画家包括我们院的画家,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正迎接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创作出完全符合甚至高扬审美意象的精品力作。

陈醉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多重视野下的理论洞见——“中国画的时代表达”研讨会实录

我觉得艺术体现时代和时代精神,需要一定的沉淀才能够表达出来。有些时候,也许你在这个时代在庐山里面,你看不到庐山的真面貌,在当代也许当时非常推崇的东西,经过历史的沉淀未必能够把它列为时代的象征。我们有很多很代表时代东西是在后来体现出来的,像潘鹤的《艰苦岁月》、石鲁的《转战陕北》等,确实很有时代感,而且画得很好。但是我们这么多年来会有很多很多大的,规模非常大的,运用了很多人力物力的作品,但是它未必能够成为这个时代的象征。所以我觉得作为艺术创作来讲,更重要的还是寄托在每一位艺术家很真诚的对自己的创作,拿出你最好的水平,拿出你最愿意画的一种理想,拿出你最高的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全身心投入每一幅作品,那也许未来的时代选择就在你身上。

张晓凌

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

多重视野下的理论洞见——“中国画的时代表达”研讨会实录

不管是主流性的综合展览还是带有探索性实验性的展览,其实都是一个目标,就是在今天这个新时代条件下,我们如何创造一个与古人不一样的中国画的现代形态,目标是完全一致的,这个没有什么区别。不过从具象出发还是抽象出发,不管从观念出发还是从语言出发,其实我觉得目标指向都是一样的。历史的惯性,从晚明以来中国画现代性冲动以及现代化的诉求产生一个巨大的历史惯性,我们每个人都在这个惯性中间,你是躲不过去的。有人尽管画得很传统看上去很保守,实际上也做了很多的改造。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今天中国艺术家重大的使命,我们能不能创造一个与传统并肩而立的现代语言体系,现代中国画语言体系,这是衡量中国画在今天成与败最核心的一个标准,没有其他标准。

陈池瑜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多重视野下的理论洞见——“中国画的时代表达”研讨会实录

关于大主题和小题材的问题。我们现在要表现时代,大主题重大题材,前几年搞的近代题材国家题材创作,还有五千年文明题材创作、“一带一路”的创作都是大主题的创作,这部分要反映这个时代的鸿篇巨制。除此以外,我们反映这个时代不能都搞重大题材,我们也要注重在生活中关注小题材,以小见大,这次画展就这个方面要是有一些比较好的作品就更完整了,这个方面也要下工夫啊。方增先的《粒粒皆辛苦》、杨之光的《矿山新兵》、王玉珏的《山村医生》、刘文西的《祖孙四代》,还有李琦画毛主席的《主席走遍全国》把领袖画成普通劳动者,像这些都是通过一些比较小的题材表现一个大的主题,表现时代某个方面。我们既需要鸿篇巨制,同时也需要平凡的普通的典型的小人物作品。

丁宁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多重视野下的理论洞见——“中国画的时代表达”研讨会实录

今天谈中国画跟时代的关系,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老问题,但是又是一个新问题,因为问题的对象是一样的,但是问题的情景已经改变,并不是康有为那个时代,而是今天进入21世纪这样一个时代的时候所具有的一种东西。我这里想有两个时间线是可以思考的,一个是对于中国画时代一种坚持,那种坚持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时代表达。比如说当我们把传统的东西如果继承的话,如果在继承基础上有所推进的话,这个其实是对于中国画有生命力的时代回应,这个也是有时代性的。因为我们所有的时代都有独特的地方,但是所有的时代都有缺失的地方,而这个缺失的地方很可能要回到以往的时代当中寻找滋养。我们很多时候所接受的东西其实全部是历史的,只是近和远的关系……时间在艺术当中会呈现一个非常多姿多彩的魅力,时间本身不是一个一去不复返单一的时间流动线,它可能会变成一个交织的非常错综复杂的东西。

裔萼

中国美术馆理论研究部主任

多重视野下的理论洞见——“中国画的时代表达”研讨会实录

我在拜读王镛老师写的那篇双年展中绘画的回归那篇文章中看到一句,第二十六届巴西圣保罗德国策展人说的,他在那一届策展当中把绘画占到了50%以上,以重申绘画的重要性。他有一句很适用于今天这个时代:在图像的洪流中,绘画就像那只安静的锚,能够安定人心。所以我就在想,我们今天的中国画家面对的创作环境,它不是几十年前了,是今天这样一个时代。未来到底是硅基人是食物链的最高端,我们这些碳基人是不是失去了,别说创造艺术欣赏艺术。我就觉得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今天的中国画家在思考什么,我们有没有深入思考,我们这种思考的力度深刻性有没有反映在作品当中。假如没有,那我想你就是形式上再花样翻新作品也是没有力量的,不能让你所谓的安定人心,安顿心灵,打动人心,肯定起不到那样的作用。

王雪峰

中国美术馆民间美术部主任

多重视野下的理论洞见——“中国画的时代表达”研讨会实录

这次展览主题中两个关键词,一个就是时代,还有一个就是新象。关于时代,这个时代里面包含着时代性,这个时代性是什么呢?举一个通俗易懂的例子来说,就像我们这个院展五年一次,五年一次相当于过去农村赶集一样的,赶大集。我们赶大集的时候,我们每一个登台表演的人,都要以最新的面貌和最新的服饰和精神状态在这个舞台上展现。我觉得这种最新的精神面貌就是时代性的存在,如果说我们依然还拿二十年前的服饰面貌在这个舞台上呈现的话,就很难体现出时代性在里面。所以从展览当中可以看出,我们的画家所表现出来的,他们在艺术语言上的追求所体现的时代的特色,这是整个时代文化语境对每一个画家的影响,也是每一个画家在这个时代之下个人语言的自然生成。……在现代性语汇影响之下,我们当代的水墨创作种种万象,就是因为对于现代性不同的理解所呈现出来的不同面貌。

于洋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多重视野下的理论洞见——“中国画的时代表达”研讨会实录

本次展览作品包括两大展厅,因为挨着党史馆,一进来就有一种想象或者一种印象。有些尺度非常大,因为进到这么大一个厅堂里面,你没有一定的尺幅量可能镇不住这个馆。所以我想从这个展览来看,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就像这个名字“时代新象”,因为现在牛克诚老师做院长,理论家同时也是画家,他一定对这个院学术基调包括概念有非常深入精细的研究。包括我也留意我们是“国画院”,可能一方面避免与“中国艺术研究院”两个“中国”相叠合,另外一方面“国画”做近代美术史研究这个概念,国画、中国画、水墨这几个概念还是有微妙的区别。国画这个概念最早是在二三十年代,当时叫国潮,国花,国树,国画,凸显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底色。所以国画的概念放在今天也凸显了中正性、民族性、经典性。

邵晓峰

中国美术馆展览部主任

多重视野下的理论洞见——“中国画的时代表达”研讨会实录

我想从四个方面来概括这个展览,名字就叫时代表达的四个维度。因为这个展览可谓是今天画坛一个高度浓缩的集中的见证,除了我们国画院的专家,全国方面富有代表性的很多艺术家都有他们的精品力作在这里展示,所以它是一个最新探索面貌的集中呈现。哪四个维度呢?就是思索历史,反映当下,表现自然,抒发自我。这样一种四个维度的呈现,对于今天的意义何在?实际上今天中国画的发展靠的就是这些具体的作品,具体的艺术家,在他们各自的天地当中的探索与实践。

杭春晓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

副所长(主持工作)

多重视野下的理论洞见——“中国画的时代表达”研讨会实录

在今天做一个展览到底要干什么?这个展览一定要反映这个时代的景观,用绘画作为工具再现这个时代吗?还是要呈现这个时代的问题等等,要让任何一个展览承载这样一个职责不太可能,今天没有哪个展览可以承载这样一个职责。关于水墨系统,关于国画,关于一系列到今天遗留的问题,我觉得我们不要期盼让一个展览解决所有的问题,我觉得我们这样一个院展还是非常恰当出现了一个能力。……如果翻开本次展览作品集就会发现,所有90年代到2015年左右所讨论的关于中国画的一些问题,无论是形式代表现代性,无论是水墨表征传统与当下生活的关系,甚至是某些图像与观念等等这些,我们会发现90年代到2010年代中期所有关于国画的讨论,在这个作品集中都可以找得到。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这样一个时代新象,这个展览非常恰当相对公正和完整通过展出作品和画册作品,呈现了90年代到今天关于国画时代中的国画绘画。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艺术研究院从2000年左右开始建设在理论研究之外创作实践这样一种努力成果。

崔进

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常务副院长

多重视野下的理论洞见——“中国画的时代表达”研讨会实录

对“人”的深层意义上的思考,对个体生存状态的关注,放弃对物质的直接感受上,寻求一种诗化的距离,揭示表象底层的另一种真实,以自言自语的逍遥姿态独来独往于现实与幻想之间。以往清晰的形象消隐为悬浮飘逸的精神符号;人物泛表情化的处理符合内省性的心理描写;明快的色彩演绎为具有象征意味的中性灰色,意在刻画人类心灵阴柔的一面,以现实离异者的身份把遭遇的真实转入到自我捕捉的快慰式的私语空间中。用精神的眼睛重新审度现实,在实验过程中引以不断完善的个人方式使在当下已成失语状态的传统意义上的工笔画具备进入当代文化语境的性质。

李传真

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副院长

多重视野下的理论洞见——“中国画的时代表达”研讨会实录

国画院汇聚了众多令人敬仰的杰出艺术前辈,以及后学追随的艺术大家。他们的学术境界与人格力量时刻激励着我们不断追求卓越。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在各自的创新探索实践中,竭尽心血,此展览看到各位画家所付出的努力以及所达到的学术高度。

国画院一直秉持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强调道技合一,多场论坛及研讨会,使我们深入领悟到正是中国画创作中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才能持续推动艺术的进步,使作品达到技巧的高度,理论的深度,才能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关于中国画时代审美、时代表达、时代体验的多维性课题,才能创作出充满时代新意的作品,为国画院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

许俊

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

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多重视野下的理论洞见——“中国画的时代表达”研讨会实录

中国画的时代表达可以体现在诸多方面。其一,从继承与发展上看,中国画的继承与发展是基于自身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底蕴,并有着特色鲜明的艺术表现形式与艺术创作方法,如何准确地把握对中国画的认知是其中的关键点;其二,从历史与时代上看,如何在中国画中体现创造意识,对于画家来说是见仁见智的,其中包含有着多样的形式和多元的取向;其三,从技法与材料上看,各种画法的参照和绘画材料的丰富对时代性的表现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其四,从特色与品格上看,画家如何把在作品中体现的时代特色,转换成个性化的艺术品格则是难能可贵的。时代是历史发展的印迹,对于每一位有志于此的画家路就在自己脚下。

刘波

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

理论工作室主任

多重视野下的理论洞见——“中国画的时代表达”研讨会实录

时代,一直是艺术表达绕不开的话题。如何处理与时代的关系,成为艺术的一个重要课题。

对于当代中国画而言,直面时代、记录时代是一种表达,拉开距离、表现对时代的思考也是一种表达。

新,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新在哪里?在题材?样式?内容?还是新在感觉、境界?这里面就包含艺术家修养、认知和能力。

象,更是视觉艺术必具要素。老艺术家黄胄先生曾经讲过:八大造型也平平。说明所谓造型问题,艺术家之间不一定相互理解,尤其对于赋予特定文化内涵的形象,不是一下子就能看明白的。如何对待这个问题,如何再现、表现乃至于提炼形象,以及提炼的纯度和高度,更是视觉艺术的根本问题。

这次展览,选择这样的主题,应该包含着主办方更为深层的学术思考。

阴澍雨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

美术与书法系主任

多重视野下的理论洞见——“中国画的时代表达”研讨会实录

中国画的时代发展需要艺术家通过不断创作,自然产生回应,它是一个随时重启、更新的话题。

目前来看,当代中国画创作成果纷呈,非常丰满,反映出时代气象的宏阔与壮美,这是显性、可观的一面。隐藏在它背后的两股力量至关重要,一是研究,一是教学。学术研究为创作提供了理论支撑,教学则提供后续的推动力量。所以创作、研究、教学合力推动中国画的当下发展。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是一个创作机构,同时具有研究与教学的属性。国画院的画家大都是毕业于艺术院校的硕士、博士,经历过严格的学术训练。艺舟双楫,理论与实践并重、相互促动,这是国画院画家的常态。同时,画院的画家作为研究生院的导师,把创作成果带入课堂,转化到中国画教学当中。(来源: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