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自幼画山水,对历朝历代山水画名作摹习甚多。长期以来,在创作上虽然以水墨、浅绛山水为主,但始终对那种金碧辉煌、具庙堂气象、富贵典雅的青绿山水情有独钟。在幼时的心灵中,即对那种奇峰突兀、色彩夺目、大气磅礴的长岭巨壑,有一种无法抗拒的神往之思,尤其北宋徽宗时煊赫千古的王希孟《千里江山图》更令余神牵梦绕。此图墨色深厚,使石青石绿光艳照人,神采飞动,成为大青绿山水亘古难逾的巅峰。而余习画时的彩色印刷质量较差,画面小且模糊不清,也许正是那种“含蓄”,使青绿山水更有一种神秘感。及至后来细想起来,当时对青绿特别感兴趣,多半是因为青绿山水构图恢宏、章法多变且比较理性,法度森严又古雅朴蕴,加之石青石绿与旧绢帛色彩对比强烈,极具感染力。幼时美好的感觉始终萦绕在余之心头,一直没有放弃对青绿山水的追求,时常临摹或是搞些小幅的创作。但对青绿的认识,总是停留在对古人的学习与继承上,没有想过要如何去发展创新。在山水画成宗独立的1500余年间,青绿山水应该是发展与成熟较早的一种创作样式。由魏晋到唐宋,逐步达到了青绿山水画创作的顶峰,两宋画坛涌现出一大批青绿名手,除已提及的王希孟外,尚有董源、王诜、赵伯驹、钱选、赵孟頫等一大批画家。
▲ 搜尽奇峰 33cm×22.5cm 1980年
青绿山水的发展与当时大的社会文化背景联系密切。唐宋时期,中国国力强盛,文学艺术发达,一种积极向上的气氛笼罩着整个民族,绘画的发展同样受着这种影响。而青绿山水在那一阶段的崛起正是顺应了泱泱大国庙堂金碧、气吞万里的气概,很符合当时统治阶层的口味。北宋哲宗、徽宗“好古图”,对青绿山水的发展起了极其关键的作用。徽宗对宣和殿御阁中展子虔的《四载图》实爱不已,“终日不舍”。由此可见,皇帝的兴趣对青绿山水走向辉煌的巨大影响力。再者,从绘画本体的发展来看:北宋初年的一批山水画大家,如荆浩、关仝、李成、范宽诸位都是以水墨见长,但到了宋神宗时期除郭熙之外,水墨山水已无大家可言,因此,哲宗、徽宗时期青绿的变化,在客观上讲亦属物极必反的正常交替。
▲ 黄山写生 31cm×23cm 1980年
宋元以降,笔墨在山水画创作中所占据的核心位置日渐明显,文人士大夫的艺术追求与北宋有了很大的不同。其实,早在北宋时期以苏轼、米芾为代表的文人学士,主张“天工与清新”“得之象外”“萧散简远”,就与青绿格法相背离,但苏东坡潜意识中仍存在着青绿为正宗的想法。由于文人画的观念影响,促使画家们在创作中融合各种风格之长,于是,青绿与水墨两种风格的山水,经王诜、赵令穰等人的实践,竟奇妙地融合在他们的笔下,形成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小青绿。元代水墨画的崛起,对青绿山水尤其大青绿的发展是个不小的打击。文人士大夫认为工笔青绿多是民间工匠所为,不能代表山水画的主流而逐渐沦为不齿。水墨山水的变革对山水画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影响,但也不同程度地扼杀了青绿山水的未来,大青绿从此一蹶不振。尽管明清及近代仍有青绿大家,但多半都是兼涉青绿,如文徵明、沈周、仇英、董其昌等,其创作也多为小青绿,只有仇英作大青绿,大青绿趋向没落已是不争的事实。
▲ 江天暮雨图 68cm×68cm 2014年
阻碍青绿山水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制作性强,工序复杂,对颜料要求高等也是很关键的因素。明清以来,文人士大夫的创作占据了画坛的主导地位,那种任意放达、写胸中逸气、不受羁绊的超脱思想与青绿的内在抵触显而易见。青绿的格法与平淡天真、率意自我的创作思维格格不入,一味追求装饰韵味而忽略笔墨的重要作用,这对视笔墨为第一位的水墨创作来说是很难相容的。但无论怎样,青绿山水的种种优势,使历代山水画家都很难将其丢弃,小青绿的出现便是水墨与大青绿之间的折中。小青绿既兼顾青绿山水的精华,又融合了水墨山水的一些特点。所以,明清以来的青绿也多是小青绿画法,这种画法更能体现出山水画传统的博大深厚与兼容并存,同时也显示了创作思维的变化对创作样式的影响。整个山水画的历史也都是随时间的推移、王朝的更迭,在各种观念影响及外来艺术的冲击下,不断调整、融合的结果,从而达到一种中庸、中正安和的理想境界。中国的山水画所追求的状态,从本质上讲就是这种境界的理想定位,因此,中国的山水画更具有人本思想与灵质,这也正是山水画能够统领中国美术史1000余年风骚的真正原因。(文/李明)
李明作品欣赏
▲ 松花湖烟雨图 136cm×68cm 2011年
▲ 霜林窠石图 65cm×33cm 2014年
▲ 悬泉隐翠屏 146cm×113cm 2014年
▲ 松云奇秀图 39cm×39cm 2015年
▲ 明人诗意图 39cm×39cm 2015年
▲ 贺兰山古道 136cm×68cm 2015年
▲ 层峦耸翠图 200cm×123cm 2016年
▲ 南岳雄峻图 50cm×60cm 2016年
▲ 一亭苍翠映溪流 136cm×68cm 2016年
▲ 云漫嵩阳书院 68cm×68cm 2016年
▲ 落照浮云图 136cm×68cm 2016年
▲ 雁荡山小龙湫 136cm×68cm 2017年
▲ 豫南雨中即景 136cm×68cm 2017年
▲ 嵩岳胜览图之二 350cm×250cm 2019年(来源:智联印务)
画家简介
李明,1966年生于郑州,国家一级美术师(二级教授),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培训学院特聘教授,荣宝斋画院教授,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美协山水画艺委会主任,河南省书画院院长。
代表作中国画《太行浩气》获第八届全国美展获奖作品,《长龙卧雪》获第八届全国群星奖铜奖,《邙岭艳阳秋》获第三届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最佳作品奖;还有作品《邙岭悠悠亘古今》《丝路古道》入选第十届、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出版有理论专著《中原画风源流考》获2016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出版画册《中原气象——李明山水画作品集》等十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