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谈创新 说写生 画农村——杜大恺以变化的观点看中国画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04-04 16:54:14
听新闻

  现代艺术其实不是从莫奈等印象派开始的,而是康斯泰勃尔,是米勒,是柯罗,是他们用画笔画农村开始的。

  谈艺术创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语出《易经》,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认识到事物的变化,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无时无刻不处于变化之中,变化是事物的常态,是认识的基点,以变化的观点看中国画,知模仿之不可为,作为道理,也许都能接受,但真正义无反顾地践行并不容易,实践与认识不同步,问题仍在认识。

  要给自己立下几条戒律,一、不重复古人;二、不重复他人;三、不重复自己。美术史上凡有杰出成就者,莫不如此。不重复意在创新,就艺术而言,创新意味着其生命的存在,而重复则意味着生命的停滞。一日在创新意味着一日之生命仍在,一日重复则意味着一日之生命的寂灭。艺术是很残酷的,艺无止境,艺术亦如登山,艺术家永远处于攀登之中。

  有创新意识不等于就有创新的结果,创新作为愿望不会自然地衍生创新的现实。创新是一个否定自己的过程,否定自己既需要勇气,又需要睿智,还需要能力。所谓勇气是心存高远,所谓睿智是心有是非,所谓能力是指左右逢源。

  否定自己应首先知道自己的长短,即性情、阅历、学识、技能短长的所在,要把自己放在历史中间进行比较,把自己放在现实之间比较,不断地向现实的自己接近,把自己当作一个他者,在一定距离中看自己。艺术家一生的努力都在于做一件事,那就是不断的超越自己,每一次的超越都是一次升华。

谈创新 说写生 画农村——杜大恺以变化的观点看中国画

杜大恺《高天厚土任逍遥》178×192cm纸本设色2018年

  屈原在《橘颂》一文中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这是说生态对于同一物种生存结果的不同影响,这个影响是决定性的。有物理性的生态,有时间性的生态,还有认识意义的生态、制度意义的生态、语性意义的生态、语势意义的生态等等,时间意义的生态有不可逆性,社会意义的生态有不可选择性,都是人的意识无法左右的。如将今日世界与古代社会比较,无论在时间意义上还是在空间意义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仅与顾、陆、张、谢之时代不同,与展、李、王、张时代不同,与荆、关、董、巨之时代不同,与范、郭、苏、米之时代不同,与“四王”之时代不同,与“四僧”之时代不同,甚至与齐、黄、傅、李之时代不同,所有变化其最深刻者是人对人的认识的变化,人对自然的认识的变化,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的变化。这就是所谓的当代性,当代艺术就是对这些变化的释读,不是一般的释读,而是非常自我的,以谋求人类共识为前提的、最少历史偏颇的、充满美好憧憬的、有创造性的释读,有没有热情、有没有能力面向这一释读将决定艺术的命运。

  人是有惰性的,对习惯有依赖,但求新求变的热情胜于惰性,这是时尚总是不期而至的缘故。艺术虽不与时尚雷同,但视觉有追逐新异事物的秉性,艺术是以视觉为接受媒介的,从生理角度看,建立有异于古人、有异于他人、有异于自己过去的图式形式,也是对生命的一份尊重。

  以上所说都是常理,常理不可违,世间一切事物都不能逆常理而行,中国画也不例外。

谈创新 说写生 画农村——杜大恺以变化的观点看中国画

《梅州行1》123×248cm 2015

  说写生

  写生于古于今其意不同,古人谓“写生”,“写”即画,“生”指生动,有为生动而“写”,“写”而生动之意。今人说写生,与古人有别,写生即对景物之摹绘,仅指行为,写生之外的目的与结果则或另议。

  词语其释义与时势攸关,有清三百年,小学隆兴,士大夫穷经皓首,累代相习,辨析古今文义。西方之语言学、符号学、现象学,亦如小学,刨根问底,追本溯源,穷究于词语沉浮的人生与社会。中与西虽未相约,却几于同时向词语发出诘问,可见人心趋同,都有不断揭櫫历史真相的执着。

  今日之写生源自民国初始,有负笈西洋者引入,仰时势裹胁,相沿成习,相续至今。与此相悖,古人之所谓写生已形消影遁,几无人询其原委。

  新中国成立伊始,现实主义一枝独秀,写生固举世趋之。然其导向已与其初入国门时南辕北辙,前者重于技,后者重于义,讴歌现实,似非写生之所不能。因写生而得以推陈出新,因写生而使中国画幡然易帜,写生其功亦大,此情此景非亲历者不知其深浅。写生之旨意一变再变,诚时势之吊诡。

  “文革”十年,“红光亮”成一时之盛,然“红光亮”与真实且远,写生遂亦惶惶。改革开放后,艺术回归本位,不惟对真实时有新解,更有诸多奇思妙想时时涌现,往前看者有之,往后看者有之,瞻顾左右,万象纷陈,令人目眩,写生似已无足轻重,故鲜有述及者。

  借古图今,史有先例,有成功者,亦有失败者。失败者如孔子的恢复周礼,成功者如意大利兴起的文艺复兴。何以失败,因历史之不可复制;何以成功,乃复兴是假,开新是真。史鉴昭昭,然亦有不以为然者,如时下之山水画一隅仍有人以民族大义为惑,因袭远近古人,妄顾魏晋,不知有汉,瞢然于时势之外。如此倘一人或数人为之,或无大碍,然携众共襄,蔚成风气,誓与时势相争,世所诟病,已难卸脱。故有疑之者,企冀由写生而近阡陌田炊村舍,由写生而近高墙街市人流,由写生而近古人未见之山川林壑云霭,以当世之生息进退,其于古人虽远犹近,其与洋人虽近犹远,有法亦无法,然非无法,法非古法也,呈亘古未有之势。

  艺术者大道也,非写生一途始终,然或有非写生不能企及者,君若不信,不妨一试。

谈创新 说写生 画农村——杜大恺以变化的观点看中国画

《梅州行2》123×248cm 2015

谈创新 说写生 画农村——杜大恺以变化的观点看中国画

《雍梁行2》103×199cm 2016

  画农村

  我画农村是从1990年开始的,最先画苏州以及周边的农村。之前曾几次去过苏州以及周边地区,为那里的粉瓦黛墙、小桥流水、枕水人家感动。

  所以画那里还有另一层寄托,即用块面不是用点面描绘那里的景象,周庄、同里、甪直、西塘、骆巷、东山、西山、乌镇、月亮湾等等,我都去过,还去了南京、无锡、宜兴、南通、张家港及其周边的地区。

  这之后又去了浙江绍兴、舟山、石塘、普陀、千岛湖等地,浙江与江苏相邻,文化相近,虽有相异,但相同者多于相异者。

  因为画江苏、浙江而画出兴致,遂向周边的地区拓展,先是安徽,宏村、西递、关麓、塔川、查济、黄山的后山,安徽是另一番景象,人家依山而居,林木繁茂,是另一类的农村。

谈创新 说写生 画农村——杜大恺以变化的观点看中国画

《宏村》63×93cm 2013

谈创新 说写生 画农村——杜大恺以变化的观点看中国画

《关麓》63×93cm 2013

  画着画着我就开始沉思,我为什么要画农村,从仅仅限于笔墨趣味的营造去寻找其近于深层的意义。

  我首先想到古人为什么不画农村,在我的印象里,除了沈周、石涛偶或画过,似乎再没有画家涉足这一领域,中国农村对于古代中国画家即便不是禁区,也是被长久遗忘的地方。

  古代中国画家都是精神贵族,穷乡僻野没有进入到他们的视野并不是什么意外,古代山水画中所弥漫的隐逸萧散之气是不能容纳乡野村落的气息的。这是文化的隔膜,持续千年的文化隔膜,这种隔膜是在20世纪被人们用鲜血和生命才予以消解的。

谈创新 说写生 画农村——杜大恺以变化的观点看中国画

《雍梁行8》63×93cm 2016

谈创新 说写生 画农村——杜大恺以变化的观点看中国画

《雍梁行9》34×138cm 2015

  1953年,张仃、李可染、罗铭去安徽的农村写生,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预言了一个崭新的开始。

  使我不解的是他们的这种行为没有持续下去,其后与农村有关的山水画也多是修水库、拖拉机进村、火车进山一类的作品,而那些与农村现实的生活状态其实很远,似乎只有李可染一个人还断断续续地在江南一带写生,他画井冈山、桂林山水,李可染的成就很高,但他的那些写生是我心目中分量最重的作品,是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它们的意义在于他们的真实性,实现了历史的超越。

  我开始检讨我面对历史的视角。我期待我对中国农村能够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中国很大,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地理、物候差别很大,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也有很大差别,我开始计划着去不同地区的农村写生,画不同的农村景象。20多年里,除江苏、浙江以外,我还去过青海、宁夏、山西、陕西、甘肃、湖南、广西、福建、山东、云南、贵州、海南、香港、台湾,都是在那里的农村写生,还去过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爱尔兰、德国、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不丹、尼泊尔、印尼、泰国、马来西亚、南非、秘鲁、日本、韩国,画那里的农村,寻找它们的相同与相异之处,我发现即使在发达国家,尽管那里的农村已经城市化了,但农业劳动所占的土地面积还是最大的。那些已经高度城市化的国家农村依旧是现实的存在。

谈创新 说写生 画农村——杜大恺以变化的观点看中国画

《雍梁行3》63×93cm 2016

谈创新 说写生 画农村——杜大恺以变化的观点看中国画

《雍梁行6》63×93cm 2016

  我以农村作为我的创作题材已经持续了26年,对农村的体验多了,对农村的思考也渐渐沉重起来。

  由农村作为生活的中心逐渐变为以城市作为生活的中心,这就是城市化的进程,历史地看,这个过程是不可逆转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生产力的提高,农业劳动不再需要那么多劳力,人们必然地向城市聚集。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已达到90%,美国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口只有3.7%,城市化在一些国家已经成为现实,中国的城市化亦已达到55%,到2035年预计会达到70%,农村似乎正在成为历史。这一变化只用了300年,放在历史中看,是一个迅疾的过程。而人类在农业社会的经历已3万年有余,我们的自然观、生命观、道德观,甚至包括时间与空间的体认,都是长期的农业社会的生存经验累计的结果。

谈创新 说写生 画农村——杜大恺以变化的观点看中国画

《异域行—秘鲁1》63×93cm 2014

谈创新 说写生 画农村——杜大恺以变化的观点看中国画

《异域行—马来西亚2》65×95cm 2013

  而近代城市是在实现对乡村的超越意识中崛起的,城市的喧嚣替代了乡村的宁静,城市的匆忙替代了乡村的闲适,城市的噪杂替代了乡村的单纯,城市的五光十色替代了乡村的质朴安详,城市中邻里之间互不相识的冷漠替代了乡村中鸡犬之声相闻的亲昵,风霜雨雪还是,但不是乡村中的那一番情景。春夏秋冬还在,却没有乡村里春种秋收的那种期待和欢悦,在乡村中你会觉得你是自然的一部分,而在城市中你再也找不到这种感觉了,如果这一切都是真实的,你会问自己,你的未来在哪里。城市之缺失,或正是对农村社会价值的遗忘、丢弃的结果。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重回农村社会,亦不意味着农业社会价值的充溢就会解决所有城市的缺憾,城市是另一种文明的存在形式,但并不与农业社会决绝,倘若能够对农业社会的价值进行当代性的梳理,将其可以用于城市构建的价值,通过适合城市存活的方式予以融合,城市的问题或不会如今天这般突兀和无解。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瞩望或是人类永远的向往。

谈创新 说写生 画农村——杜大恺以变化的观点看中国画

《异域行—爱尔兰1》138×70cm 2013

  想到这些并不意味着对城市化的历史趋势的否定,不是城市出现了问题,而是现在我们构建城市的理念和方式出了问题,是城市与农村事实上已处于分裂状态的现实出了问题。我常想这可能是我们对万年有余的生存经验过于粗暴,没有足够尊重的结果,我们不是要开历史倒车,逆转城市化的趋势,而是要系统梳理农业社会的生存经验,将其融化在城市成长的进程中,使城市对人们有更多归属感,把城市建成可以安身立命的家园,在城市的建设中留住“乡愁”。不丹全境几乎没有高楼,为什么会获得幸福指数最高的评价。王澍几年来一直在思考乡村重建的问题,他最近在浙江一个乡村完成了一个案列,他似乎没有做什么,似乎只是改变了几面墙,竟然完全是另样的状态,他的努力是有示范性的。

谈创新 说写生 画农村——杜大恺以变化的观点看中国画

《异域行—爱尔兰2》65×95cm 2013

谈创新 说写生 画农村——杜大恺以变化的观点看中国画

《异域行—爱尔兰3》65×95cm 2013

  因为不断地画农村,我发现我们对农村知之甚少,我们对漫长的农业社会的存在对人类的历史意味着什么知之甚少,城市化无论走得多远,农村都不应成为过去,它将长期影响人类的未来。

  我对画农村有了新的认识,这也坚定了我有生之年继续画下去的热情。为自己留一些记忆,也为历史留下一些记忆。现代艺术其实不是从莫奈等印象派开始的,而是康斯泰勃尔,是米勒,是柯罗,是他们用画笔画农村开始的。

  很遗憾,我还没画过新疆的农村,我希望会有这个机会。(文/杜大恺 《艺术市场》)

谈创新 说写生 画农村——杜大恺以变化的观点看中国画

《异域行—爱尔兰4》65×95cm 2013

谈创新 说写生 画农村——杜大恺以变化的观点看中国画

《异域行—爱尔兰5》65×95cm 2013

谈创新 说写生 画农村——杜大恺以变化的观点看中国画

《异域行—爱尔兰6》34×45cm 2013

谈创新 说写生 画农村——杜大恺以变化的观点看中国画

《异域行—秘鲁2》63×93cm 2014

谈创新 说写生 画农村——杜大恺以变化的观点看中国画

《异域行—秘鲁11》57×43cm 2014

谈创新 说写生 画农村——杜大恺以变化的观点看中国画

《不丹拾忆1》93×64cm 2013

谈创新 说写生 画农村——杜大恺以变化的观点看中国画

《不丹拾忆2》93×64cm 2013

谈创新 说写生 画农村——杜大恺以变化的观点看中国画

《不丹拾忆3》93×64cm 2013

谈创新 说写生 画农村——杜大恺以变化的观点看中国画

《不丹拾忆4》93×64cm 2013

谈创新 说写生 画农村——杜大恺以变化的观点看中国画

《不丹拾忆5》93×64cm 2013

谈创新 说写生 画农村——杜大恺以变化的观点看中国画

《不丹拾忆6》93×64cm 2013

谈创新 说写生 画农村——杜大恺以变化的观点看中国画

《不丹拾忆7》75×37cm 2013

谈创新 说写生 画农村——杜大恺以变化的观点看中国画

《不丹拾忆8》75×37cm 2013

艺术家简介

谈创新 说写生 画农村——杜大恺以变化的观点看中国画

杜大恺,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画院公共艺术院院长,清华大学张仃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书法研究所所长。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