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践类博士学位论文写作的一点思考
邱佳铭的博士学位论文《宋代山水画点景建筑与造境关系研究》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推介,于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这使我想起他当年博士毕业论文答辩的场景:三个盲批意见全优,现场答辩优秀,答辩主任吕品田认为邱佳铭的论文是近几届博士毕业生论文中难得的一篇优秀论文,提出论文略加修改后可推荐出版,建议研究生院可将这篇论文作为实践类博士研究生论文的范本。我理解这种评价的背后,既有对邱佳铭三年博士研究生期间所做的努力给予的肯定,也是对我们实践类博导提出的更高要求,即如何更好地帮助博士研究生在专业理论的研究上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如何更好地培养博士研究生进行专业与理论相结合的更深层次的研究能力,如何将博士研究生培养成真正的有用人才,这引发了我对博士研究生在撰写论文时的一些思考。
大凡实践类的博士学位论文,都会面临三种诘问:一是如何在所研究的专业领域找到问题意识;二是如何勘选研究资料并合理安排参考文献阅读量的时间;三是如何从实践的感性形象思维系统转入理性逻辑思维系统理论论述的表达。因为,实践类的博士研究生,虽然经过硕士学位论文的训练,具备了一定的理论能力,但博士学位论文的撰写完全是另一码事。如果把硕士学位论文比作一座座高山,而博士学位论文则应该是这群高山之上的珠穆朗玛峰。这不仅体现在博士学位论文的文字量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对所研究的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上,而要拿捏好这些尺度,必须要具备超强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同时还必须要有宽阔的视野和超越常人的把握切入选题的角度,扎实的阅读量和一定的文字功底也是写好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保证。
实践类的博士,由于其主业是创作,平时在读书、研究和思考方面是不足的,加上创作是以感性为主,而理论研究完全是理性的事情。因此,许多的实践类的博士学位论文都会出现以下通病:问题意识不明显、逻辑思维混乱、论据不充分、论文结构不清晰、文字冗长、引用过量、己见无力等。有些论文虽然写的文字挺多,但由于缺乏问题意识和思辨论述,并不能构成一篇真正的博士学位论文。由于近二十年实践类博士学位论文的不断出炉,所涉猎的范围和角度已几乎饱和,因此,实践类博士学位论文的撰写已成为实践类博士研究生们难以逾越的大山,如何在众多的已为大家搜遍的选题中发现“真问题”,成为实践类博士生撰写论文的关键所在。
邱佳铭是我在中国美术学院带的硕士研究生,也是我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带的第一位博士研究生,他的学习经历和学术背景为他撰写博士学位论文起到了重要作用。邱佳铭在中国美院有过四年本科、三年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经历,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学习和研究具有一定的深度和体悟,尤其是他对宋元山水画在意境营造、笔墨运用和艺术语言表达方面的研究,具有独到的思考和见地。这种经验为他以后的博士研究方向起到了重要作用。邱佳铭是一位敏于行讷于言的博士研究生,据我了解,他在读博期间,除了偶尔创作一下大画外,几乎所有时间都泡在国家图书馆中,尽管他在读博前有过多年读书和研习理论的习惯,但这种深埋又恰好弥补了他过去不甚系统和不够全面的不足,为他后面论文的撰写夯实了基础。
本书的核心意义,是将宋代山水画中点景建筑与意境营造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探讨了点景建筑对意境营造的作用,以及点景建筑与造境之间互为条件、相互作用和双向建构的关系。为方便研究点景建筑与造境之间关系的路径,创新性地提出了“造境法则”的概念。
本书首先从绘画本体的形式语言出发,着重分析了点景建筑类别、形态、秩序、笔墨、图式、空间对山水画造境中意境的作用,即点景建筑参与宋代山水画意境营造。其次,剖析了宋代山水画意境营造法则对点景建筑图式提炼生成和运用的制约。另外,从传统儒、释、道思想出发,提出对点景建筑所承载的文化品格、精神内涵进行文化阐释和语义溯源。如“萧寺”与佛禅文化的联系,“草庐茅舍”“村落”与老庄思想影响下的隐逸文化的联系,以及“亭”与儒家仕隐观念以及由此生发出来的“山林幽趣”的联系等,深入挖掘了古代建筑与文化的内在联系,指出这种联系塑造了点景建筑的文化品格和精神内涵,并构成了山水画点景建筑及其图式的语义来源。最后,从具体的实例切入,宋代山水画点景建筑与不同的意境类型营造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是对前面三个部分内容的有力论证。四个层次逻辑严密、层层递进,填补了山水画理论中对点景建筑与意境营造之间相互关系研究的空白,拓宽了对山水画点景建筑的研究空间,对当下山水画创作如何把握点景建筑与造境的关系具有启示意义。
一言以蔽之,本书对所提出的问题有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结构简约、思路清晰、依据有处、逻辑分明、层次丰富、论述精准、文笔朴实,这对于实践类博士学位论文的撰写来说,实属不易。当然,人无完人,文亦如此,正如佳铭自己所说:“本书提出的观点或结论,是基于笔者目力所及掌握的材料、目前的学术能力所能达到的视域做出的分析和阐释,所讨论的维度和面向的问题还是有限的,还有一些未涉及的但很有研究必要的问题。”相信他通过这篇论文的撰写,在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相结合的认知上,会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并逐步成为一个新时代所期待的艺术通人。(文/何加林,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导,国家二级教授,文旅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副主任)
图书简介
《宋代山水画点景建筑与造境关系研究》是邱佳铭多年来对宋代绘画研究的总结性、综合性著作。在传世的宋代山水画作品中,点景建筑的大量运用开后世山水画之先,无论是其类别、类型之齐全和完备,数量之多等特征,还是笔墨表现技法和形式上的多样性,都超越了其他时代,并且对后世山水画产生了深远影响。本书以宋代山水画点景建筑为切入点,在理论上深入地挖掘山水画元素与意境营造的双向关系,也是尝试窥探传统山水画创作规律的法门之一。
作者简介
邱佳铭,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师,先后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山水画理论与创作研究。(来源:文化艺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