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书画中行走几十年,刘明雷在艺术的高山群峰中,在东西方文化的冲撞里,打开了有独立思想创作的一扇门,坚守传统不断创新创作,以“天地神游”“古塬通灵”系列作品蜚声画坛。
《古塬通灵》(一)
画技精湛,荣誉等身的背后,是山水画家数十年如一日的领悟和笔耕。近日,记者走近刘明雷,内敛、谦逊,从自然美中提炼心象山水的他,缓缓追寻几十年艺术创作之路。
年少钟情画画 灵气融于画中山水
“爷爷从军,转业回老家后,喜欢看书看报练练字,家里报纸非常多,我二、三年级时就在旁边跟着写写画画,萌发出对书画的兴趣。”接受采访时,回溯学习书画的源起,刘明雷娓娓道来。初中时,家附近有个老艺人工作室,刘明雷经常去玩,在老艺人的引导下对书画初步入门,更加萌发了画画的兴趣。
随着年龄增长,慢慢踏入艺术大门的刘明雷对画画的热爱和执着日增,每日勤奋笔耕。“当时我去看他,发现他的卧室兼画室里,堆满了各种画稿,层层叠叠,如一座座小山起伏。”刘明雷的表哥,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常委、作家、历史学者魏新回忆表弟当初创作的热情,满含感动。
《泰岱雄风》
熬过了一段寂寞创作的日子,以绘画天赋叠加辛勤创作,刘明雷两年内拿到了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证书,“表哥让我到济南发展,我毫不犹豫就提着包来了。”魏新家里书多,跟随着表哥,刘明雷饱览图书盛景,周作人以及梁实秋的散文,刘明雷都偏爱有加,抱着就读很久。“观朱霞,悟其明丽;观白云,悟其卷舒;观山岳,悟得灵奇;观河海,悟其浩瀚,则俯仰间皆文章也。”一边读经典文学作品,一边腕底试墨,纳于胸,融于情,刘明雷的作品慢慢精进。
纵观刘明雷的学习之路,不可谓不坎坷,但刘明雷却认为,正是这些经历成就了自己。“在瞬息万变的时代生活,对艺术家来说,经历尤为重要。一帆风顺的人生很难深刻,按部就班的生活必定浅薄,这或许也是刘明雷脱颖而出的原因。”魏新说,事实上,自己和刘明雷长大的那个县城是没有山的,刘明雷画中的山,外形或许来自他常去写生的地方,亦或许来自成长的风雨,年少的梦境,蜿蜒崎岖的青春。
《溪山春晓》
负笈北上深造 名师指点快速成长
2014年,为进一步提升绘画技艺,经引荐,刘明雷负笈北上,前往国家画院学习深造。“在北京遇见了名师,给我打开了画画的新境界。”在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卢禹舜先生的教导下,刘明雷学艺快速精进。
“班级里有60人,我是生活班长。当时全国知名的书画教授给我们上课,我把所有的课听完一遍后,一年多时间里转变了理念,认识到了中国书画的博大精深。”在京两年,刘明雷不囿一家一法,转益多师,眼界大开,山水画得到了快速提升。
回到济南后,刘明雷又得到了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原主席张志民先生的悉心培养,成为他的入室弟子,作品更进一步,山水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展览,并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尤其影响刘明雷深远的,是他跟随着老师外出采风,“卢院长和张老师带我们外出写生,都是亲自示范,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我。”
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下,刘明雷尊重传统的笔墨精神,认真地解读古代绘画中的传统技法。另外他还注重师法自然,每年都安排大量的时间去全国各地写生,真实地感受和记录那里的自然美景。
《古塬通灵》(二)
“深入群众,才有震撼心灵的东西,也能更加和现实融合在一起。”刘明雷回忆,有一年,他们一行3人到陕北写生,走在深山老林里,3人走到下午三点都没吃上饭,蓦然看见前方有位80多岁的老太太带着小孙子走来,看到了窘迫的3人,带他们回家,做好饭菜,免费请他们吃饭。
“聊天中我们得知老太太嫁到这个村子几十年,住在窑洞里,除了到过镇上一次,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没有离开过村子,大儿子去世只留下了孙子,命运非常坎坷,但是老人却仍保留着淳朴、善良,此情此景让我的心灵生发了很大的感触。”刘明雷说,正是陕北的苍凉,以及背后勃发的生命力量给了他很大触动,从此更坚定了他用自己的画笔讴歌群众、展现蓬勃生命力的决心。
画家最可贵之处在于创新,而有生命力的创新画作最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2016年,刘明雷的作品多次入选国家级大型展览,顺利加入中国美协。
“要把画画好,我的体会是,一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有动力;二靠勤奋,只有笔耕不辍地向历代经典作品学习,才能掌握传统绘画的基本技巧;三靠悟性和灵气,只会埋头作画,不知抬头看路的人,很难有大的成就。认识明雷数年,我觉得他具备以上三个方面。所以,他在绘画上能不断有所提高,也是情理之中了。”张志民评价,刘明雷用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彰显了他心中的山水。
《古塬通灵》(三)
以“天地神游”“古塬通灵”蜚声画坛
让刘明雷蜚声画坛的,主要有两个系列的山水画,一是“天地神游”系列,二是“古塬通灵”系列。“它们无论在表现题材还是呈现方式上,都有明显的不同。前者笔墨苍劲,画面整洁,清新秀逸,表现了山河之美和新奇之姿,给人以阳刚大气之感。后者注重以写实的方式表现陕北古塬的风土人情,描绘了西北地区所特有的温馨与苍凉。这两个系列对题材的选择很巧妙,在绘画方式上表现出不同的风貌。但是仔细揣摩,能感觉到他在美学追求上应该是殊途同归的。”卢禹舜点评刘明雷画作表示。
借助不同的意象和富有感情的大面积色块的叠加组合,唤起人类共通的情感共鸣,这是当代山水画创作中的时代命题,刘明雷在这方面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以他的“古塬通灵”系列为例,以一种对景再现的方式表现陕北一带的古塬风貌,极具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在这个系列的作品中,风化的窑洞、干裂的古树、凌乱的篱笆、迂回的山道、拉车的老牛、放牧的少年等意象组成了一个独具魅力的古塬文化意象谱系。“我知道明雷经常去陕北写生,这完全是出于对那里自然山水和风土人情的挚爱。他把古塬视作家园,心里永远紧系古塬。”张志民感叹,正是通过这种充满命运感和时代感的抒写,让我们感受到一个青年画家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索,这就是人文担当、使命担当。
“山水画如音乐一样,是有节奏的,大疏大密、大静大动、大干大湿……所有的笔画都是围绕整体画面的松紧变化而起伏,有韵律和节奏,传统的东西不能丢,西方的东西也得学。”谈及未来艺术发展之路,刘明雷表示,自己会继续踏上写生旅程,不但要画好山东的山、中国的山,还要画世界的山。从自然美中提炼心象山水,以画笔多绘出正能量的作品,对人民有利的作品,彰显东方精神。
《古塬通灵》(四)
名家品评
明雷师法自然,转益多师,不断锤炼和丰富具有个性的笔墨语言。皴擦染点、精笔妙墨的传统法式运用起来得心应手,很到位,也很见功夫。借鉴了西画的表现手法来丰富画面的内容,增加色彩的占比,强化色彩的团块处理,重彩处有油画之感,淡染处又见水彩之韵,画面显得很有时代气息。——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原主席 张志民
如今这个时代,能静下心来练功夫的人非常可贵。相信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明雷还会不断地创作出更多的好作品。——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 卢禹舜
作为一名青年画家,在绘画这条路上,刘明雷经过崎岖蜿蜒的攀登,尽管尚未登顶,但脚步已然稳健,成就已经斐然。——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常委、山东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副会长 魏新
(来源:联合日报社 徐从芬)
画家简介
刘明雷,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卢禹舜工作室画家、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中国水墨画学会理事、山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农工党山东省书画院副院长、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山水创作班导师、济南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张志民先生入室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