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上午,“薪火赓续——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学院青年教师作品展”在北京炎黄艺术馆开幕。
开幕式由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学院副院长徐海主持,氛围热烈,盛况空前。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学院院长、党总支书记岳黔山,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何家英,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徐里、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原院长唐勇力,展览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处长于洋,中国画与书法学院青年教师代表廖勤先后致辞,并由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张立辰宣布展览正式开幕。中国画界前辈艺术家金鸿钧、龚建新、吴悦石、郭石夫,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卢禹舜,和中央美术学院部分师生、艺术界代表、媒体记者、社会观众等出席了开幕式。展览共展出18位中国画与书法学院青年教师的优秀作品,集中展示了学院多年以来青年教师的创作水平与教研成果。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学院院长、党总支书记岳黔山
展览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处长于洋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何家英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徐里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原院长唐勇力
中国画与书法学院青年教师代表廖勤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学院副院长徐海主持开幕式
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张立辰宣布展览正式开幕
在开幕式上,中国画与书法学院院长、党总支书记岳黔山代为宣读了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和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的致辞,范迪安院长指出“中国画和书法艺术在新时代的发展是弘扬优秀文化传统、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体现,要坚持立足时代,深入生活,深研传统,精炼笔墨,以精品力作反映时代精神,彰显文化品格。中央美院中国画教学拥有极为深厚的传统,书法教学也形成鲜明特色,一大批名家名师奠立了学术高度。今天的中青年教师注重传承接力、守正创新,积极参加有组织创作科研,每个人也都有自己专攻的课题,总体上形成了与时俱进、多样发展的格局,令人欣喜。”
高洪书记指出“培养青年教师是中央美术学院战略性任务,青年教师的成长是中央美术学院的希望所在。为进一步推动中国画与书法研究创作和学科建设,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更名为中国画与书法学院。这次展览也是学院更名后,对于中国画与书法学科的青年教师教学与创作水平的一次集中展示,也寄托了学校对于青年教师的殷切期望,希望青年教师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以优秀的艺术作品表现时代、讴歌时代,为新时代创作出更多时代佳作。”
岳黔山在致欢迎词中表示“本次展览是对青年教师学术成果的梳理和展现,体现了他们对美院中国画与书法教学、创作传统的多元与开放性的继承和发展。希望参展的青年教师,珍惜这次展览的机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在艺术创作上再上一层楼。也希望我们的老先生和美术届的各位领导以及各位专家学者,继续关心支持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学院的发展,关爱和帮助我们的青年教师成长,提出你们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何家英表示,本次展览既体现了青年教师延续传统文脉的学院精神,也体现了适用于时代语境的创新意识,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教学意义。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徐里希望青年教师要传承老一辈艺术家德艺双馨、为国为民的艺术精神,用创作和研究接过前辈大师的接力棒,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原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唐勇力强调教学与创作相辅相成的联系,鼓励青年教师要努力做到创作、研究和教学相统一。展览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处长于洋介绍了本次展览的学术宗旨,认为展览中的青年教师既携带着美院中国画与书法教学创作传统的“集体记忆”,显现出时代风尚的显著印记,也体现了在“有组织的科研”理念下学院中国画与书法学科的当下发展。中国画与书法学院青年教师代表廖勤表示,要立足于时代视野,扎根生活、深入人民,在教学和创作中持续继承优良传统,传递时代精神。
下午,“薪火赓续——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学院青年教师作品展学术研讨会”在炎黄艺术馆召开。研讨会由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处长于洋和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学院副院长丘挺主持,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中国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王平、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中国国家画院理论所所长李虹霖、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丁宁、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裔萼、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杂志社社长张鹏、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曹庆晖和中国画与书法学院领导和青年教师代表参与研讨,研讨会就新时代中国画与书法创作、学院中国画教学、青年教师培养与发展等诸多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在研讨会上,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高度肯定展览中青年画家的学术水平,寄语青年教师既要扎根生活、精研学术,又要回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新百年之际进一步推动对新兴学术课题与文化命题的挖掘和阐发。将活态续写作为自身使命,在教学和创作中坚持学术品格,彰显中国画艺术的时代新意。中国画与书法学院院长兼党总支书记岳黔山在发言中强调传承发扬美院优良传统、推陈出新的重要性,要在传统、生活、创造三位一体的模式中进一步推动创研工作的开展。中国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王平充分肯定了展览在艺术本体层面的思考,认为展览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希望青年教师在将来的创作中能够坚持教学、创作、研究三位一体的底色,并进一步树立心系国之大者的胸怀。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认为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在今天如何进入宏观的时代语境,如何建构自身的叙述话语,还值得青年教师进一步思考与探索。中国国家画院理论所所长李虹霖在发言中强调中国画的判断标准,希望青年教师在中西方文化交融的视域下,进一步拓展美术创作的深度和广度,力求创作出既具有传统深度、又具备世界视野的佳作。北京大学教授丁宁在发言中强调艺术创作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认为学院美术教育应当彰显自身的专业性与学术性,不仅要在技艺上精心打磨,更要在思想上深度钻研。中国美术馆展览部主任裔萼在“同代叙事”的视角下,肯定了青年教师在个性表达上的探索,认为在新时代给予的创作表达语境中,更应该注重对传统文脉的创造性变革。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曹庆晖发言中回顾了老一辈先生的教学风骨与精神气度,认为当下的时代语境中美术创作,更应该强调个人情怀与历史厚度、国家命运的统一。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杂志社社长张鹏认为展览的视野广阔、文脉深厚,是对老一辈艺术家讲好中国故事的精彩续写,在现代化的视野下彰显了中国文化的创新性。谢青、廖勤、张弓、邸超、蔡梦霞、王子锟作为青年教师代表,结合自身的教学与创作经历发言,提出了不少学术研究性和教学实践性并重的见解和主张,充分彰显了新时代青年教师中国画创作和教学研究的新活力。
展览现场
展出作品欣赏
唐凝《古往今来之八》
90×180cm 纸本设色 2021年
唐凝《古往今来之六》
90×180cm 纸本设色 2021年
唐凝《古往今来之三》
90×180cm 纸本设色 2021年
廖勤《出发》
190×250cm 纸本水墨 2022年
廖勤《婆娑行者》
200×200cm 纸本水墨 2015年
廖勤《浅浅爱》
210×420cm 纸本水墨 2022年
邸超《叼羊图》
200×400cm 纸本水墨 2020年
邸超《高原花儿图》
180×680cm 纸本水墨 2012年
邸超《直视》
180×190cm 纸本水墨 2022年
王宏州《浸》
65×200cm 绢本水墨 2020年
王宏州《隅》
65×200cm 绢本水墨 2020年
王宏州《论》
62×72cm 绢本水墨 2021年
金瑞《送戏下乡》
170×160cm 绢本工笔重彩 1998年
金瑞《铁马兵河之战图》
170×198cm 绢本工笔重彩 2014年
金瑞《中华国医图》
512×376cm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徐华翎《窗外1》
150×97cm 绢本水色 2018年
徐华翎《不如归去》
100×160cm 绢本水色 2014年
徐华翎《窗外》
250×76cm 绢本水色 2018年
张猛《且听寒响》
55×100cm 绢本设色 2015年
张猛《遥观-元风之二》
120×130cm 绢本设色 2014年
张猛《靡弥》
400×50cm 绢本设色 2020年
焦洋《漫天莹莹点千里共婵娟》
240×200cm 纸本设色 2015年
焦洋《Girls》
180×90cm 纸本设色 2012年
焦洋《筑路人》
240×200cm 纸本设色 2014年
靳骐沣《游》
335×268cm 纸本水墨 2014年
靳骐沣《清凉No.26》
69×68cm 纸本水墨 2017年
靳骐沣《璀璨城No.2》
175×180cm 纸本水墨 2022年
边凯《路》
190×320cm 绢本设色 2016年
边凯《逍遥》
200×750cm 绢本设色 2022年
边凯《演真》
119×119cm 绢本设色 2021年
王子锟《宝船》
138×69cm 纸本水墨 2021年
王子锟《宝船之三》
140×70cm 纸本水墨 2022年
王子锟《水中央》
138×35cm 纸本水墨 2021年
谢青《大暑》
60×35cm×3 绢本设色 2020年
谢青《立夏》
60×90cm 绢本设色 2020年
谢青《硕果》
367×144cm 纸本水墨 2021年
张弓《春华》
240×200cm 宣纸彩墨 2021年
张弓《凌霄》
257×66cm 宣纸彩墨 2014年
张弓《松》
246×170cm 宣纸彩墨 2023年
陈相峰《芙蓉双凫图》
200×75cm 纸本墨色 2019年
陈相峰《荷芦双鸭图》
200×75cm 纸本墨色 2019年
陈相峰《莲塘清影图》
200×75cm 纸本墨色 2019年
韩建文《莲诵梵音》
144×367cm 2021年
韩建文《秋荷》
144×367cm 2021年
韩建文《秋韵》
144×367cm 2022年
蔡梦霞《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35×39cm 草书册页 2021年
蔡梦霞书法作品
蔡梦霞《凉州词》
124×243cm 2017年
祖彦飞《自嘲》
150×300cm 布面 2022年
祖彦飞《宋·张载·横渠四句》
150×300cm 布面 2022年
祖彦飞《得于心应于手》
6×6cm 青田石 2020年
戴裕洲
《(左)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4.1×3.2cm 竹根印 2022年
《(右)雨生百谷》
4.5×4.2cm 竹根印 2021年
戴裕洲
《(左)千里江陵一日还》
4.5×4.6cm 老挝石 2019年
《(右)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6.5×6.5cm 老挝石 2019年
戴裕洲
《在美院的这些年—篆书·天干地支篇》
168×47cm×2 纸本 2022年
(来源:书画频道)